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h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也加快了我国城镇化进程。虽然在良好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在其具体发展过程中,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村落景观和文化遭受了极大的破坏,这对我国优秀传统景观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非常不利的,与我国坚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理念也是相悖的。为此,本文主要对传统村落的概述、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现状及保护和传承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背后,仍旧隐藏着很多传统的古村落,这些村落由于远离城市,并未受到过多现代化的影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完美见证者和守护者。传统古村落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等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也有一些传统古村落景观被破坏,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这是非常大的损失,传统古村落景观的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从这一方面来看,加强对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的研究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 传统村落的概述
  1.1 传统村落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并未对传统村落进行准确定义,只是将古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起统称为传统村落。这些村落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这些地方的文化传统或建筑遗产能够反映出当地某一历史时期的地域特色、传统习俗或民族风情。从人文价值上来看,一些历史小城镇、历史小乡村、历史文化传统古迹等都在保护范围内;从自然价值上来看,一些小乡村、自然风景区、自然保护区也都在保护范围内。
  1.2 传统村落的价值
  传统村落通常是在民国之前就存在的村落,其建筑风貌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些村落都具有独特的民俗风气。传统村落所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被称为“民间收藏的国宝”,传统村落对我国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2 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空壳化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空壳化现象日趋严重,尤其是传统古村落。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城市涌入,以谋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和发展空间,进而加剧了我国三农问题和农村空壳化现象。对于人口原本就比较少的传统村落而言,大量的人口出走让村落更显凋零,而留在村落的大多为年迈的老人、幼小的孩童和劳动能力较差的青年,他们保护村落景观的意识有限,并且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景观,进而加快了传统村落景观破败的进程[2]。
  2.2 传统景观保护与新农村发展的矛盾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民走向小康的重要举措,旨在为农村居民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健全、生活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更良好、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信息共享的新家园。新农村建设以新设施、新房舍、新农民、新环境和新风尚等方面的建设为主要内容,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这也使其深受国家、党中央及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但部分传统村落的景观也遭到了建设性破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没有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在大拆大建下,一些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和遗产资源被破坏,而这些资源都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将不复存在,这对于我国乃至全人类而言都是巨大的损失[3]。
  2.3 传统景观保护与现代生活需求的矛盾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现代化生活的需求。这也使得传统村落居民改善生活環境的愿望不断增强。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环境,大多数传统村落的居民会选择将自家的旧居推倒,新建砖瓦房或者混凝土房屋。即便是部分传统村落居民有着较高的建筑和景观保护意识,但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有限,难以将资金用于建筑和景观的保护上。如果相关部门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统一修缮和管理,那么就会加剧传统景观保护和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的矛盾,进而加大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的难度。
  3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传承策略
  3.1 强化各界的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如村民、村落开发投资者、相关管理人员、游客或消费者。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传统村落古建筑和景观保护的宣传力度,帮助村民及各界人员意识到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传统村落保护意识。只有传统村落居民有着较强的景观保护意识时,他们才不会随意的“拆古”;只有村落开发人员有较强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意识,他们才不会随意改造传统景观,进而将古村落建设成毫无历史文脉的空壳景区;只有政府管理人员有较强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意识时,他们才不会混淆村落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概念;只有游客和消费者具有较强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意识时,他们才不会在参观游玩的过程中随意破坏村落景观。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宣传,并借助微博、微信、电视媒体等手段,向大众传播传统村落景观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大众对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意识,营造人人关心、人人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此外,村委可以通过村广播、发放村落景观保护宣传手册、挂横幅、到家宣传等方式,提高村民的传统景观保护意识,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和参与到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去[4]。   3.2 健全和落实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顺利推进和落实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硬性的法律规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绝随意“拆古”和损坏古村落行为的发生。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针对传统古村落景观保护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要求各地区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对传统村落景观进行管理和保护。比如,在开发传统村落时,相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遵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发展规划,确保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高效实施。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加强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和发展管理工作。可以构建传统古村落景观保护工作动态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本地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情况的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水平。同时严惩其中的违法行为,以此强化社会各界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警觉性和自觉性[5]。
  3.3 夯实基础,大力建设
  为了加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5年我国国务院确立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和“国家+省+市+县”的4级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并在2008年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先后公布了6批名镇名村名录,就一些能够反映出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当地政府应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夯实基础,构建完善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整体框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完善传统村落景观历史资源普查体系。这就要求当地相关部门在非遺普查基础上进行查漏补缺,从中挖掘出重点项目,并做到每年包装一个好项目;二是搭建代表性的传承人4级体系,并着重培养青年传承人,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承人队伍;三是搭建4级名录体系,即完善国家、省、市、县的4级体系,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项目;四是加大对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对重点景观项目采取重点保护措施。
  3.4 统筹协调,落实保护
  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有政策、资金、组织和设施四大方面的保障,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提供强力的后盾。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大力落实政策保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政策优惠,如建立传统村落开展旅游的批准机制等。其次,加大资金保障。当地政府应成立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专项资金,并加强对资金的使用管理,保证资金都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再次,完善组织保障。当地政府部门应成立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最后,当地政府部门应强化设施保障,即完善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相关设施,对重点项目进行重点保护。
  3.5 创造传承,创新发展
  在新时代,不仅需要对传统村落景观进行保护,还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其创新发展。这就要求当地政府逐步完善培训、宣传、展示和创新四项机制,推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新发展。首先,当地政府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即通过开设免费开放课程的方式,向大众宣传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壮大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队伍。其次,当地政府应利用互联网、电视新闻等新媒体手段,做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工作,扩大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影响力。最后,当地政府应通过开发旅游项目的方式,将传统村落景观打造成当地的旅游景点,向社会大众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更多的人前去参观,推动传统村落景观创新发展[6]。
  3.6 及时抢修,全面保护
  在新时代,抢修和保护传统村落景观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当地政府构筑好四大保护体系,实现对传统村落景观的全面保护。首先,当地政府应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即将更多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村落景观纳入保护名录,并对其中濒危项目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其次,当地政府应做好整体性保护工作,即从以往单一性的项目保护向全社会的整体保护转变,号召社会力量参与到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再次,当地政府应做好生产性保护工作,即挖掘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景观,并以此为基础,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多角度、多层次地将传统村落景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最后,当地政府应做好日常保护工作,即将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工作融入日常生活中,村民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做好景观巡视和维护工作。
  3.7 多样传承,创新发展
  为了实现对传统村落景观的有效传承,当地政府在对其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应在保护传统村落景观原始性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手段,推动传统景观的多样性发展。为此,当地政府可以实施“活保护”措施,即以地域特色历史景观为着力点,建立文化传承基地,向社会大众推广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另外,当地政府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发相关的网站或手机软件,加强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向大众推送当地传统村落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源,让更多的网友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风貌,提高当地传统村落景观的知名度,推动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传承工作创新发展。
  4 结语
  做好传统古村落景观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意义重大。因此,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并对我国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我国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同时,借助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加大对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的宣传力度,推动传统村落景观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玲玲.试析民间墓碑建筑空间营造与转化——以利川鱼木寨双寿居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5(12):238-240,256.
  [2] 邹淑珍,陶表红,段婉君.地域文化特性与乡村居住空间构筑——以江西村落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39-243.
  [3] 吴威龙.鄂西南土家族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以利川市老屋基老街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349-352.
  [4] 刘大均,胡静,陈君子,等.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4):157-162.
  [5] 李亮,但文红.贵州省村落文化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2):36-40.
  [6] 吴小华.村落文化景观遗产的概念、构成及其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2013(09):14-21.
  作者简介:王甜(199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乡环境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崇文、尚学是江南文化特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特质也是上海文化、上海设计文化内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艺术为表征的上海设计艺术文化中,它主要体现为讲究科学,重视理性,追求设计艺术与客观实际的紧密结合,设计以实用性与实效性为先,同时彰显出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浓郁的文气、文雅、雅化的审美意蕴等等。如果说海派文化是上海设计的灵魂,那么江南文化中崇文、尚学的特质便是上海设计精神不可或缺的根基,这种文化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并且对城市公共安全有一定威胁的公共卫生事件,我国缺少高效的应对措施,在城市规划方面也缺乏对于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的重视,因此城市系统中出现了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广告翻译在企业的海外业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态翻译理论主张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展开翻译活动,为广告翻译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视角.
摘要:针对城市礼品设计研究中设计结果单一、缺乏创意的问题,本文运用参与式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使城市礼品设计符合市场需求。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参与式设计方法和城市礼品的研究现状,将参与式原则对应城市礼品设计过程,得出设计原则和设计流程,结合城市礼品设计过程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参与式方法能够有效运行。  关键词:城市礼品;文化礼品;参与式设计;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装置艺术已经从诞生之初的边缘艺术发展为当代艺术门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随着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及呈现效果也随之变迁.装置
摘要:二战时期是飞机迅猛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飞机数量之多、造型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通过研究这一时期飞机造型发展,对飞机造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参考大量历史资料、相关文献,分析飞机造型演变的客观原因,并对飞机各个部件的造型特征差异进行分析,指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及其具备的美学因素。研究分析影响二战飞机造型的主客观原因和二战时期的飞机造型设计,对研究飞机造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二战时期的飞机外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愈发渴望.不同民族相互沟通发展,对传统民族图形的重视程度随之提升,艺术家们从民族图形中汲取灵感,并融合波普艺术中一些新颖的概念.
摘要:在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景观面貌越发单一冰冷的现代,传统的室外空间艺术形式越来越难满足人们的主流审美和精神需求。如今,人们对古朴的陶瓷材料有了新的认识和运用,陶瓷材料在室外空间中的表达有了更高的应用价值。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艺术形式,既能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在造型语言和空间整体设计上达成一致,又能在内容表达上契合了当下人们的精神需求。  关键词:陶瓷材料;城市空间;公共艺术  中图分类号:T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与情感,经过历史的沉淀,呈现出特定的文化语言和艺术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艺术家特有的优势,中国当代艺术提炼吸收传统文化,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发挥独特的自身优势,重构和传达新的观念,体现其独特價值。本文以筇竹寺罗汉造像为例,探究传统文化语言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代艺术;传承;对接;影响  中图分类号:J
摘要:數字媒体的出现依托于科技发展,具备较强的交互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信息传递形式从二维转为三维或者多维,使得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与媒介都发生极大转变,这也促使传统设计开始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动态化平面设计具有极为丰富的交互形式和庞大的数据信息体系,有着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探讨动态化平面设计的未来走向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在数字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动态化平面设计,带给公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