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造就人生常态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xin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在某个结节上打开,详述其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一是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淌过去,不停歇不落脚地将悲欢离合经历一遍。无所谓孰优孰劣,重要的是作者能否在笔力所及之处,真正展现出人生的实质。
  这实质说起来真是荒谬可笑,很多时候竟然是出自于偶然。史铁生有一个中篇小说《宿命》,以精神自传的方式写一个中学男教师因脊髓被车撞断而瘫痪。细究起来,他之所以会遭难,是半夜骑自行车时压到了一个茄子,他一拐车头就撞上了卡车,这一秒钟决定了一个人漫长的一生。认真而不甘的男教师进一步回忆,他之所以会半夜回家,是因为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无故狂笑,他留下学生训话耽误了时间。多年后,学生才告诉他,那天他狂笑不已,是因为从教室窗口看到一条狗冲着标语放了个屁。如果省略中间环节,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等式:男老师的残疾=狗屁。
  结合史铁生自己的经历,我们当然可以说这里头有宿命的成分,可这宿命竟然是出自于如此卑琐的偶然,这就不能不让人面对上帝肆意残酷的玩笑而诧异了。旧海棠的《像没发生太多的记忆》也是写的偶然造就的人生常态。一个十五岁的女孩秀,因与坏男孩谈恋爱不小心怀孕了。这本是常见的故事,但这个偶然却像多米诺骨牌,将一家人的生活推倒了,裸露于无常命运的荒野之中。秀的哥哥狠狠地揍了男孩,很久之后才听说男孩死了。为了保住哥哥,父亲答应了男方家的条件,将秀赶到侏儒姑妈家里,生下女孩独自抚养,且永远不能结婚。
  如果这样就可以了结的话,那也就罢了。毕竟,这也不算顶坏的人生,还有待自己如亲生的姑妈姑父,有可爱的女儿欢欢。但人生之伤并不会因为那个偶然停止了就自动愈合,沿着这个伤口,生活不断地掀起隐藏在皮肉筋骨之下的难堪,让人无处可躲,直到最后被剥夺所有。欢欢的爷爷奶奶在年龄渐增之后,又怀念起这唯一可依靠的亲骨肉,于是想尽办法用条件来引诱女方交出女儿。父亲、哥哥都在这交换条件之下,与秀事隔多年之后重新相见。相见也并非为了再续亲情,而是想拿到那个条件:一块城里的宅基地。
  当我读到当年对秀那么亲、那么爱的哥哥现在如此实际时,不由寒噤袭来,又尤其旧海棠将本应惊心动魄、抱头痛哭的相见写得那么平淡如水,更令人添一层寒意。这大概就是作家的用意吧,她把不幸的帷幕一层层揭开,告诉我们:喏,看,你还能说是那个偶然造成的吗?难道不是這些不幸的人们变本加厉地互相伤害,直到将每一个人都拖进深渊吗?
  或许你会质疑说,这还是亲情吗?不可能吧?即使哥哥冷漠,还有父亲呢。你大概是不相信的,但我却不能不信。这即使不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它在逻辑性上也是存在的,合理的。甚至比这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亲情崩离事件,也并非罕见。
  我们时常说,小说应当给人以光明,或者光明的尾巴。就连那么绝望而阴郁的鲁迅先生,也不忘在夏瑜的坟上添一个花环,增一抹亮色呢。旧海棠这是要剥夺我们对亲情和爱的全部信任吗?非也,而是她意不在此。她似乎很喜欢写“偶然”给人带来的致命之痛。在《刘琳》中,女主人公因没有答应一个男孩的追求,男孩恼羞成怒放火烧了她家,除了她自己和重伤的父亲,所有人都被烧死了。她带着父亲到城里打工艰难生存,最后自杀。作者说她着意的并非死亡或不幸,而是想探究“一个人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是一件很残暴的事”。如此说来,《像没发生太多的记忆》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世界上逐渐失去所有是一件很残暴的事”。所以你看,并非作者不愿意让我们触摸光明,而是她所探讨的东西是光明所不能够处理和解决的。倘若非要加上,那就真有“嫁接”之感了。
  明白了作者的叙事意图,也就容易理解小说的结尾为何如此残酷而平淡。秀失去了女儿,没有拿到哥哥承诺的商铺,姑妈家的房子也被姑父赠送给亲戚了。她带着老得皱缩成一团的姑妈,租了个房子开缝补铺。“她除了得到一个生病的姑妈什么也没有”,漫天的白雪也像她才刚刚三十出头的苍老人生,什么都没有,而她还要忍受着,记着要给姑妈买药。
  我以为,这才是人生最残酷的:在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竟或还增加了别种负担之后,仍然要背负着生活的寸寸光阴往前走。明明知道这生活已经是味同嚼蜡,形同枯木。所以我们通常看到的所谓刚强可能只是麻木。而且别忘了,这一切,只是来自于一个细小的偶然。
  曹霞,著名文学评论家,现居天津。
其他文献
“七彩笔书画社”是江苏省盐城市郭猛实验学校初中部的一个书法绘画兴趣社团,这里也是书画爱好者的家园。在緊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  (卞桂富供稿)  人物速写  作者:宋子瑶 指导教师:葛光荣  素描半身像  作者:王雯钰 指导教师:李干珍  人物肖像  作者:李佳一 指导教师:李干珍
“今天早上,水龙头不再向外滴水。”意大利作家翁贝托·埃科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小说《试刊号》开篇就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诱读者步入他层层逻辑盖起的叙事迷宫。日前,《试刊号》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这是埃科最薄的一本小说,中文版只有208页。在行文风格上,也一改过去精雕细琢的“高冷风”方式。复旦大学教授王宏图说:“如果他的《傅科摆》是一座辉煌的米兰大教堂,繁复至极,《试刊号》就像简洁的小花园,几个亭阁楼台
内容摘要:尼尔·盖曼是英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他创作的图画书《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也具有幻想小说的特点。其幻想叙事模式中并没有创造另一个幻想世界,而是采用了日常生活的行为对立游戏语境,同时,幻想的产生动机来自于父亲的缺席,孩子通过幻想游戏召唤父亲的回归。  关键词:尼尔·盖曼 幻想 游戏 缺席  尼尔·盖曼是欧美文坛新一代幻想文学代表,其写作领域跨及奇科幻长短篇小说、视觉文学、漫画及剧
为纪念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冯雪峰逝世4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冯雪峰全集》。冯雪峰生于1903年,曾任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这位一直为革命事业、文学事业辛劳奔走的作家的著作首次得以全面整理出版。据介绍,《冯雪峰全集》共12卷540余万字,收录了冯雪峰文学创作、理论评论和翻译作品,包括书信、日记、编务文稿、政务文稿函件和外调材料等。其中不少内
杨争光日前携新作《杨争光文字岁月》在西安与读者见面,分享其创作心路。“阅读是基础,就像土壤、阳光、空气一样。”杨争光说,“让阅读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轻松一些,甚至更有诗意一些。”杨争光是著名作家、编剧,他的小说作品有《公羊串门》《老旦是一棵树》《从两个蛋开始》《少年张冲六章》等;电影作品有《双旗镇刀客》《五魁》《杂嘴子》等;还是电视連续剧1997央视版《水浒传》编剧、《激情燃烧的岁月》总策划
日前,作家麦家前往意大利参加第26届NOIR IN文学电影节,并为《解密》意大利文版宣传造势。《解密》意文版上市后受到众多意大利媒体关注,此次麦家受邀到访,意大利《共和國报》及《米兰晚邮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并大版面报道了麦家及其作品《解密》,称他的小说具有奇异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人物内心幽暗神秘,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对于《解密》受到西方读者喜爱,麦家本人认为,“外国文学对中国文学影响很大,
祖父突然离世,父亲病倒,那一年,我12岁。  好像只是一夜的风,热腾腾的风,就把麦子全都吹黄了。麦子鼓起肚子,像即将临盆的孕妇,左右摇摆。  正是农忙,村子里已然沸腾,飞转的脱粒机隆隆作响,满载麦捆的独轮车在凹凸不平的田间小路上匆匆前行。  焦急填满了全家人的心。  “收麦、打麦的事你不用担心,我和你妈两个带点晚,你把身体养好要紧。”坐在外屋做作业时,听见房间里母亲轻声安慰着躺在床上的父亲。  昏
春风徐徐,歌声悠悠;杨柳依依,流水潺潺。花儿初放,我愿给予你一路芬芳。  红日高悬,浓了情思。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爷爷家。我喜欢牵着爷爷的手,在村里闲游。我拉着爷爷到处跑,软软的笑声响过田野。花开满地,留下满世界的芳香,爷爷总是在一旁呵呵笑个不停。  “爷爷,送给你。”我抓起一把野花,放在爷爷身边。爷爷大笑,拍拍我:“谢谢,谢谢。你就是老天给予我的最好礼物。”“我?为什么?”甜腻的声音响起。“你在春
日前在第四届少年中国少儿文化作品評选颁奖典礼暨少儿文化发展研讨会上,谈及文学创作对儿童心灵成长的作用时,曹文轩表示,文学从开始到现在,对人性的改造和进化起到了巨大作用,相比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它也许更具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力,在灌输方式上最富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对文学的亲近也就是对道义的亲近。曹文轩还提到,儿童文学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培养审美能力,弥补儿童的审美缺失;另外,还能丰富孩子的情感世
在“80后”作家中,王威廉被视为具有现代内省意识、以理性思辨和哲学思考写作的作家,这将他与那些以成长、青春为主题和以市场机制为依托的同代作家区别开来。而且,在绝大多数人、包括身处“代际”中人都对此种分类法表示否定和质疑时,王威廉却说出了另外一个观点,认为它具有值得重视的合理性,“它会提供一种更开阔的历史视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局限与方向”。  引用王威廉的这句话并不是为了说明代际分野有多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