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井俊二的一切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Q用了将近5年了,其中3年的时光,我的头像都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的影像。也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看了这部电影,就再也无法自拔了。我深深的陷入了这两个喜欢莉莉周的大男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脆弱,他们的痛苦。在莲见刺向星野的那一瞬间,时间都仿佛凝固了。青苹果上的刀与鲜血,透着年少的无力,挣扎着流出来,慢慢的流向远方。失去的不只是语言,友情,还有那已经毫无方向的自我。这部影片真实的太残酷了一点。大片大片的绿,常会萦绕在我的脑海,那是一种挥之不去的颜色。现实与虚构在他们的世界是如此的混乱,那群孩子努力执着地追求心中最后的纯净。可是到头来他们得到了什么呢?只有无尽的痛。忘不了那个女孩从高处下落的美丽,忘不了星野撕心裂肺的呼喊,忘不了莲见埋头独自享受他音乐世界的孤独,忘不了……
  岩井俊二的影像总是如此的虚幻,如此的不真实,仿佛一切都只是一场美丽的梦,可所表达出来的那份真实又让每个人为之颤栗,为之动容。通常简简单单的一出场景,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那种无声的感觉就传达的那么深刻,连那些面部特写镜头都那么唯美,那么细腻,岩井的作品中总是有着这么强的镜头感染力。他的电影好像都有一种颜色。《莉莉周》是绿色的,《燕尾蝶》是黑色的,《花与爱丽丝》是淡黄色的,《情书》是白色的……《莉莉周》的梦幻和迷茫,《燕尾蝶》的跌宕起伏,《花与爱丽斯》的干净纯美,《情书》的真实细腻。所谓“严井美学”也许就是这样的吧。构图讲究,唯美,细腻,加上几分色彩的渲染,根本就没有办法不让人觉得舒服。在镜头语言上并没有什么值得细说的地方,但也许是太过于唯美的缘故,也就不用那么多的修饰和打磨。岩井的作品每一部都是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的。我不知道他怎么能把心理情绪用影像表达的那么完美,那么淋漓尽致。像梦呓一般的柔美影像渗透进了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镜头似乎都被感染了。少年情怀总是痴。男藤井树把每一部借书卡的背面部画上了女藤井树的肖像;默默喜欢那个女孩的少年,总是一身整齐的白色制服;两人在雨中的美妙相遇……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干净的,单纯的让我无法拒绝它给我的如梦般的感觉。
  当然在他的作品中,除了这类对于青春萌动的偏爱外,也不乏一些关注现实的作品。《燕尾蝶》就是一部很深刻的颇有些社会历史意义的电影。旅居外国的人多少会经历一些低谷吧。电影特殊的背景,扩大了细节,夸张的表现人性的本质,也让我们看到了经济繁荣的背后,人们的真实生存状态。胸前的那只蝴蝶,将飞欲飞,或者根本就不曾起飞……《爱的捆绑》这部有点另类的影片,从一个女人的病态心理出发,对都市人的那种缺乏沟通、感情淡化、无所事事的状态给予了很好的影像阐释。是爱的不够深?亦或是爱的太深……捆住了肉体是否真的就能捆住感情。岩井就是这样的不拘一格,不拘于形式,以感性的情节引发观众理性的思考。
  作为日本新锐派的导演,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出身于电视行业的他,表现着实让人感觉惊艳。岩井俊二也是一位完美主义者,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极端残酷又极端唯美。在我看来,岩井俊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他的电影中观众总能够从极端的残酷中感受到点点温情。在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大量对于观众内心的揣摩。例如《情书》结尾时书卡背后的小小画像;《四月物语》中漫天飞舞着的粉红色樱花;以及《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站立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麦田中孤独的男孩,还有四周弥漫着的飘渺乐声。这一切都能触动内心最瞻弱的一处地方。岩井俊二充分展现了现代日本青春的斗争本质。用一种理性的思维意识,不断地重新确认自我,不断地找回失去的美好感受,不断地调整生活的姿态,这或许才是青春最有价值的归宿。
其他文献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海外移民的国家之一。一般认为,目前至少有三千万海外中国人,分布在差不多世界每一个角落。长期以来,海外移民与中国的联系和互动,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海外移民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关于当代中国研究的主流话语当中,很难见到关于海外中国人的讨论。如何认识和建构中国与海外移民社会互动的模式,是一个被普遍忽视的课题。在中国日益崛起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