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kaqiu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农田防护林建设及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进行了研究。完善防护林管理体制,才可促进农田防护林健康发展,达到农作物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农田;防护林;农作物增产;林权
  农田防护林建设调整和改善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但是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管理现状必须不断研究。
  1.明确防护林功能是建设的基础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营造农田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田基本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农田防护林是指将一定宽度、结构、走向、间距的林带栽植在农田田块四周,通过林带对气流、温度、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来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产、高产,并能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多种效益的一种人工林,目前已得到广大社会和农民群众的广泛认可。但由于随着农田防护林树龄的增加,林帶会使靠近林缘两侧附近的农作物由于生长不良而造成减产,部分农民只看到了眼前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受到了损害,却看不到农田防护林在整体上的护田增产作用,因而存在着在农田周围栽树怕胁地、怕影响农机作业等思想,对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存在抵触情绪,对建好的林网也不注重保护,导致烧麦茬、烧秸秆、大型农机具作业时多有破坏,形成了部分地区农田防护林年年建设,年年遭受破坏的局面。其实,防护林带胁地虽然在一定范围内使农作物减产,但由于林带能够有效改善林网内农作物的小气候环境,从而使整个防护范围内的作物总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作用。大量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农防林的护田增产效益普遍在10%以上,有一些风沙危害严重地区高达30%以上。黑龙江省三北工程建设区的7400万亩耕地中有6500万亩得到有效保护,林网化水平达到70%,护田增产效益15%,每年增产粮食47.6亿斤,增加价值28.6亿元。但由于广大农民群众对防护林增产机理认识不足,对营造农田防护林存在顾虑,缺乏积极性,影响了农田林网化进程。通过对两块玉米地的实验,即有完整农田防护林网(长650米、宽500米,沿着林网长度的方向每隔15米选择一行玉米作为试验样带)庇护的玉米地产量和没有农田防护林网庇护的玉米地产量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了农田林网对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影响,找出农作物生态因子和生理因子的变化规律,进一步弄清楚农田林网对农作物增产机理,提高广大林农对农田林网重要作用的认识,为农田防护林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生态环境脆弱,经常遭受破毁,为了调整与改善这种现象,林业就成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遵循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经营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扩大和再造大面积的人工林地,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其中农田防护林体系就是满足农牧业生产气候环境需求,营造不同种类和区域的林木,时空合理布局,维持农田业生态系统平衡、健康,确保农牧业生产的稳产、高产,实现农田系统可持续发展。依据防护林的功能,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其一是生态林,以获得生态效益为目的,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农田等功能;其二是经济林,以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在水土保持、改善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益为辅;其三是农田防护林,其功能具有双重性,生态功能是基础,防风、增加生物多样性、调节与改善农田生态平衡;林木立地须有产出,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社会承受尺度和经济上再生产的要求。所以,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明确防护林功能,才是防护林建设基础。
  2.林权是促进防护林建设的动力
  防护林体系能够持续稳定地发挥防风固土作用,改善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但要长期保证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平衡,林权改制是促进防护林建设的动力。国家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展开。明晰产权,增强农民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成果;正确应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协调农民利益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现有林业分类经营,划分为生态林、经济林和防护林三大类,即生态林具有公益性,短期或长期难以见到经济效益,其主导利用方向是为国家提供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经济林是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林木,其主导利用方向是提供木材和林产品,放宽政策,由投资主体和经营者根据市场需求,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的原则,自主经营,以经济效益最高为目标,用现代化手段,大幅度提高森林的生长量。其可以作为部分防护林组成。而防护林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在系统核心部分可以依据经济林建设原则进行管理,适当扩大经济林的比例,但绝不是收获其产品而降低其防风固土的作用。为了经营好防护林体系,使每条林带发挥最佳的效益,确保整个林网体系持续稳定地发挥防护功能,林权改制势在必行,并且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操作。即明晰产权,现有的防护林体系是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完成的,属于集体或企业所有,那么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凡是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职工。而不能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将林地承包经营权社会化。对农田防护林,在保证其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权可以流转。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农民在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后,能依法实现自主经营、自由处置、自得其利的收益权。
  3.完善防护林管理体制,促进健康发展
  为了促进防护林建设,必须完善管理体制。农田防护林体系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屏障,维系着林业生态环境的生存和发展。不能只注重眼前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忽视了农田防护林网调节气候、保护农田等生态、社会功能,不能只注重单一的农业经济效益,看不到生态效益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兼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确定防护林功能,划分防护林管理、收益主体;针对自然灾害的成因复杂性、危害严重性,促进农田防护林经营管护向良性循环发展,才能在防灾减灾方面起巨大作用。增加农田防护林带的配水,使林带的生长用水得到保障,促进树木生长,提高成活率。
  林网内(30m-600m 样带)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与生态因子、生理因子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因而达到了实践与理论上相吻合。农田防护林改变了林网内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理因子,使农作物诸生理因子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促进了农作物本身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和积累,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发挥了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农田防护林促进农作物增加的产量,足以抵消农田防护林地而造成防护林周边农作物下降的产量,所以,整体上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因此,广大农民群众要扭转农田防护林地降低农作物产量的错误认识,转变观念,大力提倡营造农田防护林,努力加快农田林网建设,为高标准农田提供高标准的生态屏障,进一步提高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就是单纯的对单词进行记忆和背诵,但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对知识掌握不够透彻,学习显得乏味枯燥没有兴趣,导致英语教学效率止步不前.我们就是要加强学生主
化学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理性思维和严谨研究态度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化学课程教学的中心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前高
以三种主要水体形式,阐述了现代住宅组团水体的空间性、气候性及艺术性,并对实际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希望更深入、更科学地借用水体,创造出健康的、与时俱进的人居环境。
高中语文教材有着传播社会文化价值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价值这双重内涵,新课标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新教材里选编的古代散文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有着深刻的内涵和高度的艺术性,字字珠玑,闪烁着睿智的色彩。阅读时,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古人深刻的思想、博大的情怀、感人的品质、巧妙的构思、精彩的语言。古人说:“浅者偷其字,中者
作为西方文明和思想的发源地,千百年来,欧洲诞生了众多享誉世界、影响至今的思想家、哲学家,久而久之,使欧洲大陆沉浸在一片哲学氛围中,每个人都具有了一种“哲人精神”,因此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体,是一种可再生、可培植的资源。为有效地进行森林资源管理,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适时掌握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变化原因等需要一个现代化、信息科技化的管理工具。在此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的号召,以利于在制订林业发展战略的森林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数字林业”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
【摘要】本文主要对露地番茄优质苗培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为今后的番茄优质苗培育技术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关键词】番茄;优质苗;培育技术  0.前言  在栽培蔬菜的过程中,育苗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只有熟练掌握育苗技术,才可以确保蔬菜提早、高产的上市,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作者多年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对露地番茄优质苗培养技术进行了总结:  1.选用最优质的种子  在种
金钱,仿佛是当今这时代最光芒万丈的词汇。它能够满足几乎一切人类的物质需求,甚至如今用它也能换得到尊重、爱情、权力等精神欲求。“金钱不是万能的”似乎已成了一句悖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要】侧柏为温带阳性树种,栽培、野生均有。喜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钙质土壤耐寒、耐旱、抗盐碱,在平地或悬崖峭壁上都能生长;在干燥、贫脊的山地上,生长缓慢,植株细弱。浅根性,但侧根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寿命长,抗烟尘,抗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分布广,为中国应用最普遍的观赏树木之一。  【关键词】侧柏;栽培;育苗  1.采种  选20-30年生以上的健壮母树采种。种子9-10月成熟,出种率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