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104例SLE患者和56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组、CTD组和SLE组间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3,P<0.01).将所有SLE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SLEDAI积分、IgG水平、GLO水平、胸膜炎和心包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HB、C3、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t=2.757,P=0.013).SLE患者中抗Sm或抗C3q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抗Sm或抗C1q阴性组(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等反映SLE病情的指标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并发的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10月进行急诊PCI治疗成功的10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替罗非班治疗组52例.两组均在急诊PCI术前30 min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600 mg,术中普通肝素用量为70 IU/kg,治疗组在急诊PCI术前即刻静脉推注替罗非班(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下的临床诊疗.方法 对92例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69例,单发23例,息肉样增生1例,合并宫颈息肉5例.其中电切79例,余行诊刮处理.结论 应当重视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摘要】 目的:为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DCG)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248例有1536阵次出现缺血发作,其中62例4292阵次(78.55%),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60以上者发作4940阵次,占SMI的81.55%,无症状与有状组心肌缺血的发作之比约3-4:1,但无症状较有症状组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p<0.05)。上午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