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
【基金项目】
:
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精神分析视阈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有效途径研究》(2017zzts278);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英文译著为西方读者描绘了一幅幅完整的中国人民生活面貌之愿景,成功完成跨文化语际的交流,这与其倡导的“行文心理”翻译论密不可分。本文从林语堂的“多元文化观”出发,通过对其英文著作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内中华传统经典文本的英译研究,探讨“行文心理”翻译论在文化外译中的指导性作用,并对其“译创”手段加以分析,总结出林语堂模式对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的借鉴意义,以期觅得中华文化跨语际传播之有效范式。
其他文献
中国画的意境思想变化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古代中国画的“道贯万象”意境类型;第二个是受西方影响下的当代的“类之想象”意境类型。
摘 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在中国的监察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清监察机构一脉相承,都具有范围极广的监察权力,但在具体细节上又有所不同。明清监察体制虽然都汲取了之前朝代的经验与教训,但仍有监察范围不明确、监察职能重合和皇权过盛三大弊端。 关键词:明清;监察御史;都察院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9)12-0137-05 古代监察制度对于维护封建政
晚清学者皮锡瑞《经学通论》在当前经学中影响力极大,书中宣称《春秋》是孔子所作的经,不是史。他严厉批判杜预,反对杜预以《左传》解读《春秋》的做法。按照"经史之分"的规
自永乐朝始,明廷对于来自境外的"归降者"有意识的封授武职,赐予汉姓,安插于军卫,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达官"集团。为了安抚、拉拢"达官",使之能真正融入明朝的制度体系之中,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