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效益:中兴通讯希望自己对于杰出工程师的认可和尊重,能够带动现在有志于成为工程师和已经是工程师的这部分人,让他们能有更强的荣誉感,同时能够在这个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从而唤起全社会对他们的关注。
企业竞争力:“酷公司”文化和“工程师”概念,让中兴通讯变成一家充满梦想、激情、血性、创新的企业,更好地驾驭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目前,中兴通讯是中国科技人员最多的上市公司,科技工程师达3万人。在即将迎来中兴通讯30周年之际,如何让最核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感受到公司的认可和尊重,让员工的能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中兴开始加大了对工程师文化的推崇。
以前,大家对工程师的印象是比较内向、科技宅、没有什么个性,甚至简化为“宅男”的表面印象。而工程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最近,中兴通讯推出的工程师大数据漫画在朋友圈火了一把。处女座“攻城狮”光荣躺枪,除了处女座工程师在中兴比例最高外,他们对产品细节极高的要求,也和中兴内部提出的精英工程师基本一致。
该漫画来自于中兴通讯发布的《工程师群像大调查》报告,报告根据中兴通讯6万名工程师中的近1万份抽样调查数据结果研究撰写,为大众揭露了这一大群体的特征,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工程师的固有的印象。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对《商业价值》杂志记者表示,中兴在今年提出M-ICT战略,倡导CGO文化(cool,green,open),此份工程师调查报告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以此向外界展现工程师群体的另一个维度。这个报告就是想让大众知道,工程师不只是搞技术和做工程的,他们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潮人,更是中兴“酷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酷”代表着工程师们产品创新,创造潮流的活力,让中兴更好地驾驭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作为公司最大的群体——工程师,他们都是什么形象呢?
1.出得了产品,弹得了钢琴。在大众既有印象中,工程师都应该是技术宅,公司家里两条线。其实,工程师可以很酷。根据调查显示,工程师堪称是“出得了产品,弹得了钢琴;做得了测试,跳得了爵士”。工程师也并不宅,过半的工程师群体都会选择在休息日走出去,参加各种休闲放松活动。
2.巾帼不让须眉。在传统印象里,女工程师似乎比女博士还要稀缺。然而中兴通讯工程师调查报告显示,中兴男工程师与女工程师的比例约为7:3,女工程师几乎占据到了男工程师的近一半。工程师领域已不是男性独霸天下的局面,女工程师的比例不容小觑,甚至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3.不做丝,要当潮人。工程师工作专业性强,对知识水平要求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师们会因为埋头于专业知识而不修边幅。此份调查报告显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紧跟时尚,追赶潮流,无疑颠覆了大众对工程师就是丝的固有印象。
“中兴通讯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了一些大的跨越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强大、有战斗力的工程师队伍。”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说。
中兴通讯对于工程师的成长一直十分重视,多年来,中兴通讯对工程师的培养已形成体系和理念。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是中兴工程师的主要招募渠道。每年,中兴通讯都会招聘数千大学生,他们中的90%都会安排到负责技术和研发的工程师岗位上。在这些岗位上,学生们把学校里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逐渐地转换成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产品技术知识。
除此之外,中兴通讯积极参与教育部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与20多所学校展开合作,帮助高校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中的工程实践,缩短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差距。另外,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相关研究课题,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兴通讯还针对信息通讯领域专业,与职业技术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活动展开8年来,合作院校超过一百所,联合培养的工程师已超过两万人。
对于工程师的选拔和培养上,中兴通讯还有一些特殊的认识和方式方法。今年中兴通讯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推出“蓝剑计划”,面向全国各大高校选拔最优秀的学生,招聘100名技术方面的特殊人才,给予更高的待遇、更大的空间、更快的发展机会。希望他们尽快成长为中兴通讯未来十年、十五年在各大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兴通讯发布了MICT战略,将面临一些经营企业变革,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我们目前需要的。为了MICT的实施,蓝剑计划也是面向未来人才的储备。我们是培养未来技术方向的领军人物,培养我们未来的杰出工程师。”曾力说。
蓝剑计划打破了传统的招生理念。这100位优秀毕业生是作为中兴通讯未来领军型技术人才来进行培养的,由重点领域有经验的优秀工程师带领他们走入前沿技术领域中来。中兴通讯希望这些90后的研究生同时作为有着互联网原住民背景的技术人才,能给公司带来最需要的互联网时代思维。
为了帮助年轻工程师快速成长,中兴通讯内部有着六级职业跑道成长平台机制,每一级的评定并不根据员工的资历和年龄,而是根据员工的能力来进行判定,每级岗位中所需要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向员工进行公开。中兴还会针对此向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课程,为员工提供需要的相关工作经验的机会,让员工拥有在工作经历中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
做了几年程序员后,中兴通讯的员工有三条并行的职业发展方向:技术线、业务线和行政管理线。这三个渠道是打通的,每一条都可以抵达企业顶端。比如,做产品技术开发的,可以继续坚持在研发和技术领域往上走,也可以选择去做售前技术支持或是工程售后,甚至可以选择做行政管理干部。中兴通讯这种让工程师有未来上升空间以及职业选择机会的培养和发展模式,得到员工高度认可。
“工程师是一个很需要荣誉感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外界认可。”曾力肯定了中兴通讯杰出工程师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中兴也注意到他们这种突出贡献,往往只让企业以及领导人得到了光环,而一线员工本身的价值会被忽略。中兴通讯大胆的提出要把荣誉还给工程师,把尊重还给他们,把认可还给他们。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内部发起,甚至希望全社会都来一起来关注工程师这个群体。比如,中兴通讯独家冠名赞助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设立的“杰出工程师奖”评选,希望借此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无疑,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更加依赖杰出的工程师。
企业竞争力:“酷公司”文化和“工程师”概念,让中兴通讯变成一家充满梦想、激情、血性、创新的企业,更好地驾驭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目前,中兴通讯是中国科技人员最多的上市公司,科技工程师达3万人。在即将迎来中兴通讯30周年之际,如何让最核心的工程技术人员感受到公司的认可和尊重,让员工的能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中兴开始加大了对工程师文化的推崇。
一线工程师群体应受到更多关注
以前,大家对工程师的印象是比较内向、科技宅、没有什么个性,甚至简化为“宅男”的表面印象。而工程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最近,中兴通讯推出的工程师大数据漫画在朋友圈火了一把。处女座“攻城狮”光荣躺枪,除了处女座工程师在中兴比例最高外,他们对产品细节极高的要求,也和中兴内部提出的精英工程师基本一致。
该漫画来自于中兴通讯发布的《工程师群像大调查》报告,报告根据中兴通讯6万名工程师中的近1万份抽样调查数据结果研究撰写,为大众揭露了这一大群体的特征,也打破了人们对于工程师的固有的印象。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对《商业价值》杂志记者表示,中兴在今年提出M-ICT战略,倡导CGO文化(cool,green,open),此份工程师调查报告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以此向外界展现工程师群体的另一个维度。这个报告就是想让大众知道,工程师不只是搞技术和做工程的,他们也是互联网时代的潮人,更是中兴“酷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酷”代表着工程师们产品创新,创造潮流的活力,让中兴更好地驾驭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作为公司最大的群体——工程师,他们都是什么形象呢?
1.出得了产品,弹得了钢琴。在大众既有印象中,工程师都应该是技术宅,公司家里两条线。其实,工程师可以很酷。根据调查显示,工程师堪称是“出得了产品,弹得了钢琴;做得了测试,跳得了爵士”。工程师也并不宅,过半的工程师群体都会选择在休息日走出去,参加各种休闲放松活动。
2.巾帼不让须眉。在传统印象里,女工程师似乎比女博士还要稀缺。然而中兴通讯工程师调查报告显示,中兴男工程师与女工程师的比例约为7:3,女工程师几乎占据到了男工程师的近一半。工程师领域已不是男性独霸天下的局面,女工程师的比例不容小觑,甚至逐渐呈现上升趋势。
3.不做丝,要当潮人。工程师工作专业性强,对知识水平要求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工程师们会因为埋头于专业知识而不修边幅。此份调查报告显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紧跟时尚,追赶潮流,无疑颠覆了大众对工程师就是丝的固有印象。

人才培养从高校抓起
“中兴通讯在不同历史阶段,实现了一些大的跨越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强大、有战斗力的工程师队伍。” 中兴通讯副总裁、全球人力资源总监曾力说。
中兴通讯对于工程师的成长一直十分重视,多年来,中兴通讯对工程师的培养已形成体系和理念。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是中兴工程师的主要招募渠道。每年,中兴通讯都会招聘数千大学生,他们中的90%都会安排到负责技术和研发的工程师岗位上。在这些岗位上,学生们把学校里学习到的基础知识,逐渐地转换成企业和行业所需要的产品技术知识。
除此之外,中兴通讯积极参与教育部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与20多所学校展开合作,帮助高校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环境中的工程实践,缩短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之间的差距。另外,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相关研究课题,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中兴通讯还针对信息通讯领域专业,与职业技术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培养人才,活动展开8年来,合作院校超过一百所,联合培养的工程师已超过两万人。
对于工程师的选拔和培养上,中兴通讯还有一些特殊的认识和方式方法。今年中兴通讯在高校招聘过程中,推出“蓝剑计划”,面向全国各大高校选拔最优秀的学生,招聘100名技术方面的特殊人才,给予更高的待遇、更大的空间、更快的发展机会。希望他们尽快成长为中兴通讯未来十年、十五年在各大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中兴通讯发布了MICT战略,将面临一些经营企业变革,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是我们目前需要的。为了MICT的实施,蓝剑计划也是面向未来人才的储备。我们是培养未来技术方向的领军人物,培养我们未来的杰出工程师。”曾力说。
不拘一格晋人才
蓝剑计划打破了传统的招生理念。这100位优秀毕业生是作为中兴通讯未来领军型技术人才来进行培养的,由重点领域有经验的优秀工程师带领他们走入前沿技术领域中来。中兴通讯希望这些90后的研究生同时作为有着互联网原住民背景的技术人才,能给公司带来最需要的互联网时代思维。
为了帮助年轻工程师快速成长,中兴通讯内部有着六级职业跑道成长平台机制,每一级的评定并不根据员工的资历和年龄,而是根据员工的能力来进行判定,每级岗位中所需要的能力和水平也会向员工进行公开。中兴还会针对此向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课程,为员工提供需要的相关工作经验的机会,让员工拥有在工作经历中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
做了几年程序员后,中兴通讯的员工有三条并行的职业发展方向:技术线、业务线和行政管理线。这三个渠道是打通的,每一条都可以抵达企业顶端。比如,做产品技术开发的,可以继续坚持在研发和技术领域往上走,也可以选择去做售前技术支持或是工程售后,甚至可以选择做行政管理干部。中兴通讯这种让工程师有未来上升空间以及职业选择机会的培养和发展模式,得到员工高度认可。
带动社会关爱工程师
“工程师是一个很需要荣誉感的群体,需要更多的外界认可。”曾力肯定了中兴通讯杰出工程师做出的突出贡献。但是中兴也注意到他们这种突出贡献,往往只让企业以及领导人得到了光环,而一线员工本身的价值会被忽略。中兴通讯大胆的提出要把荣誉还给工程师,把尊重还给他们,把认可还给他们。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司内部发起,甚至希望全社会都来一起来关注工程师这个群体。比如,中兴通讯独家冠名赞助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设立的“杰出工程师奖”评选,希望借此推动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
无疑,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更加依赖杰出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