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归来话教育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zc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14日至27日,本人有幸赴素有“狮城”之称的新加坡学习培训。近半个月的培训,时间虽短,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明确了方向,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新加坡教育的新颖、科学与独特。
  
  一、新加坡教育的先进做法
  
  新加坡是位于太平洋连接印度洋“黄金水道”马六甲海峡旁的城市国家,原意为“狮城”,全国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0万人,号称“花园城市”,并称之为“最适合亚洲人居住的世界城市”和“最适合欧洲人居住的亚洲城市”,也是全球移民的首选城市。此次新加坡学习之行,最让人悦目的是新加坡干净整洁的街巷道路、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高效齐全的公用设施以及和谐共处的多元民族;最让人难忘的是新加坡严格、细致、有效的社会管理;最让人触动的是新加坡教育的大气、生机和活力。新加坡的教育根植于其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效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育体制独特。新加坡的教育可以概括为“英国体制,中华文化”。所谓“英国体制”,就是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课程设置大都由英国的模式发展而来,以英语进行教学,英语教育又以英国的剑桥水准为考核标准,高中毕业文凭得到英国承认,私立大学可以和英国的大学实行课程与学分转移等。所谓“中华文化”,就是新加坡在完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时,没有舍弃具有悠久文化背景的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德四维”,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因此,新加坡政府在教育上提出了“精英”和“精华”的口号,即精通英语和精通汉语。
  (二)教育理念先进。新加坡特别重视教育,提出“先富脑袋再富口袋”。在育人目标上,注重学生全面培养,注重学生基础教育,从知识、历史文化、价值观、对待国家和工作的态度等多方面努力促成国民认同,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育制度具有伸缩性,能根据各个学生在身心、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不同程度开展针对性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新加坡教育成功之处还在于善于培养学生领袖,打造时代的通行证。新加坡教育认为,学生是明日国家的领袖,发展学生的领袖能力是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加坡教育同时还提出“培养国家意识,让下一代长大照顾新加坡”。新加坡国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意识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儒家伦理教育,国民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新加坡人,每一个族群都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国家,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种族团结,共同建设新加坡。
  (三)教育管理严谨。接触新加坡教育,听到的第一个关于环境的词是双语;第一个关于学生的词是分流;第一个关于教师评价的词是潜能;第一个关于管理的词是卓越,让人不得不佩服新加坡人管理系统的完善严谨。首先,新加坡教师职前培训非常严格。拥有再高的普通学历也不能担任教师的工作,所有立志成为教师的国民,都必须经过教育部的面试获准后到国立教育学院进行教师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教育文凭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其次,新加坡教师晋升非常严格,除了工作表现和业绩,还要参考当前潜能评估,考察其是否有担任领导的素质和潜能。另外,新加坡学校管理模式卓越,既要有合理的办学目标,严密的组织架构,也要拥有简洁、清晰、高透明度以及可执行的行政守则与程序,鼓励学校对教育运作过程与教育效果并重,鼓励学校注重全面教育,鼓励学校自行应变与精益求精。
  
  二、新加坡教育的几点启示
  
  我们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方面与新加坡固然有很大的差异,但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要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新加坡作为亚洲国家,1995年就从发展中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整体竞争力名列世界前茅。新加坡经济繁荣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其长期推行“人才为本、教育立国”战略,早在1991年政府制定的《新加坡:新的起点》规划中,就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如今,政府每年投入全国GDP的20%用于教育。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教育事业,关键在政府,重在抓落实。一是要把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已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纲要》的要求,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做到“三个优先”,即抓经济社会发展时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在较好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债务的情况下,也要重视防范非义务教育的债务风险,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二是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实施相对公平的教育,是政府和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坚持教育的普惠性,重点关心和扶持农村学校及教育布局调整后的薄弱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师资配备等基本均衡,逐步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重视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加大对贫困生的助学力度。三是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积极培育名校、名师、名校长,打造教育知名品牌。加强教育工作研究,重视研究教育规划和发展趋势,尤其要适应高考制度改革,及早研究对策和措施,促进高考质量稳步提高。通过过硬的教育质量和加强教育管理,有效防止优秀学生和教师外流,为发展教育集聚人才。四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职业和技能的统一,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积极发展适应产业需要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满足我县日益增长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认真应对职教招生政策调整,密切与外省、市企业的联系和合作,不断增加招生名额,培养更多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在加快建设幼教设施的同时,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要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加坡教育之所以举世闻名,主要得益于其重视国民教育,重视道德教育。新加坡政府认为,国民教育是一个德与智并重的教育项目,要通过国民教育形成对国家的认知和情感。为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由政府首脑和国家最高领导机构亲自提出意见和要求,组织专门机构作出决策。由此启发我们,教育的核心应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关键是要提升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能力。一是要加强素质教育。要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之首,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要进一步完善德育教学体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优秀人文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养成教育,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遵守纪律等方面的行为习惯,通过由浅入深、喜闻乐见的教育,努力做到形式与效果相统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二是要拓展教育空间。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走出应试教育误区,建立现代化的教学课程体系,真正使学生有更大的思考空间、更多的体验空间和更广的实践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要形成全社会关心学生的教育合力。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要发挥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三位一体,凝聚教育合力,进一步营造关心关爱学生、促其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新加坡在职教师有29500多名,分布在147所中学和177所小学中。新加坡政府一向重视教师职业的发展,一旦申请者被录用为教师,教育部就会为教师配备一套福利及个人发展“套餐”,因此,新加坡的教师都很乐意从事教师职业,幸福感很强。学习新加坡经验,就要学习新加坡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作为教师之首、一校之长,其敬业精神、进取意识和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为此,要精心培养一支敬业、尊师、爱生的高素质校长队伍,积极创造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全面提升其管理学校的能力和水平,在确保教育质量的同时,带好一支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合格学生。二是要加强教师人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体系,加大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努力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加快培养一批教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打造省、市乃至国家级的名师队伍。继续深化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优胜劣汰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留住优秀教师的良好环境。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工作,鼓励优秀和年轻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忠诚教育事业、加强师德修养,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加强教師队伍管理,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四是要加强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建设。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关心关爱教师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广大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教师待遇。对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要大力宣传和表彰,弘扬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教师的良好风气。◆(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人民政府)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紧紧围绕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能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2010年抚河“621”决堤的危难时刻,我校万名学子砥砺担当,6小时完成大疏散,腾出宿舍安置受灾群众,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受到温家宝总理、苏荣省委书记和吴新雄省长的充分肯定。  当时,离
《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将“提升人民群众教育幸福指数”作为今后十年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升教育幸福指数,关键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将教育办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助的“三乐”教育。  (一)以生为本,遵循规律,办学生乐学的教育  首先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校学习当然要吃苦要用功,但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
时光的年轮携着岁月的芬芳不停旋转,三尺讲台一站已十六载.蓦然回首,曾有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还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可也
期刊
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找一些犯错的学生谈话,而谈话效果也一直是广大教师心中的隐痛,很多时候谈话仅仅是学生迫于形势口服心不服,从而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所以注意谈话的艺术和教育心理的合理运用是提高谈话效率的先决条件。在我教学生涯中,有一个成功的谈话案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不知从何时起,每当我经过三楼时,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学生总是远远的冲我“问候”:“小赖来了!”然后一闪就不见了人影。同事们都
最近,我反复看了一篇哲理短文《其实很简单》。用书中的故事反观我校的学校管理,我真切感受到赵校长的成功,其实他只是轻轻拨动了“简单之弦”,智慧地运用了“简单原理”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一、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故事之一: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你今天没有生气。”  赵校长第一次开校务会议的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在下边窃窃
2010年,笔者去韩国首尔的梨花女子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时,听到几位与会西方教授颇不以为然地提到当时正流行于韩国的“follower boys”(花样美男).想不到,几年下来,如今这种
期刊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时代,作为全天下头号富翁——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是全国权力、财富的最大也是最合法的拥有者,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在
期刊
最近,我接触到了一喜一忧的两件事。喜的是《厦门晚报》2011年1月18日有一条消息,山东潍坊作为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结束。潍坊昌邑市奎聚小学数学教师姜言邦成为中国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小学正高级职称教师,其工资、福利待遇将与大学教授等同。潍坊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士表示,这次职称改革试点打破了“天花板效应”,实现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据悉,此次试点中,中小学教师评正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