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在传授语文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具体文章内容,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的心灵,使他们逐步健全人格。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体现
  
  (一)体现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他们在感知课文的同时,自身的人格受到熏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和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而所谓“熏陶感染”就是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过程中,其精神培养(包括人格培养)自然而然地感受真善美的抚摸、沐浴、滋润,让学生在语文课上感到一种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
  其次,抓住课文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引发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辨美丑,明是非,领悟高尚的人格。例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既让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理解孔乙己的不幸命运,又让学生以今天的素质教育的眼光评判孔乙己的悲剧性格,同时结合当今社会一些现象剖析身边类似“成亨酒店”的冷漠。
  
  (二)体现在心与心的交流中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一般都采取比较直接的手段,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的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炼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直接提供一些关于人格题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人格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正面思考。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也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直接的人格教育。
  
  (三)体现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将直接制约着师生的思维和行动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宽松氛围下形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
  
  (一)对学生进行自信教育,培养独立人格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进步的起点。初中生年纪较小,心理上还处于逐步成熟阶段,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困难有时候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他们对学习缺乏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课文的人物形象,语言和作者的故事等方面进行分析,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在《愚公移山》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比较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愚公之所以能移山,关键在于树立“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的信心,这种坚定的信念使他移山成功。让学生横向思维,认识今天我们要搬掉学习上的“大山”,摘掉“差生”这顶帽子,就必须有信心,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才能迎头赶上。
  在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不要人云亦云,以锻炼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辨析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写作中,不以条条框框规范学生,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思绪如天马行空,小小的习作也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树立远大的人生观
  未来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竞争是残酷的,遭受困难挫折在所难免。但目前学校的青少年,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承受能力较差,意志较脆弱。在学习生活中稍有不如意,就灰心丧气,怨天尤人,缺乏抗挫折的能力。这不利于他们参与21世纪的残酷竞争。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作品的背景和课文丰厚的内涵等,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在教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让学生了解舜等六位古代伟人虽出身卑微贫贱,但经受了艰苦的磨练后却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深刻体会成才的“艰苦磨练说”,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从而明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这是一篇挫折教育的绝好教材,让学生学而有得,认识到古人成才尚且如此,今天,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优越的物质条件下,更应有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立志成才。
  
  (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观
  当代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的,是家里的小皇帝,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单纯。在教学中,我常通过语文课丰富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在教学生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要求学生反复品读“父亲”在特定环境中送别儿子,并艰难翻越栅栏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其中包含的“父亲”对儿子的感情,明确了这是一种舐犊之情——拳拳的父爱。上完这课后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体会,写一篇反映父母亲情的文章,学生普遍能写出父母关爱自己的事例来,流露了要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人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有兴味,释放活泼的性格,得到积极人格实践的机会。每当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时,要求学生亲自制作小礼品什么的,表达心意,不忘养育、教育之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要借助语文教材中丰厚的知识资源,借助一幅幅动人的“语言的图画”,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熏陶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爱周围的人的真挚感情,明确人生职责,达到对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目的,让健康而理性的光辉映射情感的天空。
其他文献
摘要 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定向、单向思维式,使学生思维的角度灵活多变,思维的效度深刻巩固。为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发展创造极好条件。采用多维教学法,可以突破学生机械接受的思维模式而形成一种积极主动、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性思维模式。文章就教师自身而言,阐述了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维教学法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维教学法;培养    所谓多维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多维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至关重要。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的内涵是丰富的,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开发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是我们时代的要求,而作为教师,更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即培养全面发展且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我们一直遵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从孔子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千古不变的真理下调教出来的。纵观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我
期刊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过程。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而要点燃学生生命的激情,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不容忽视,而各式各样的渗透着德育内容的课堂设计,则体现着语文教师的经验和智慧。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全面铺开,课改给教师、学生及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振动,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无异于一次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或者说是一次大地震,课程改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客观的学生评价,给教师在备课、上课以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一些形式,代之以全新的方式方法。笔者在此就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如何备课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优
期刊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学生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我们现行的教育思想却忽视了这一点,以至我们的学生仍旧是拼命读书,听从老师教诲,其他都不重要。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听老师话;在家里,听父母话。不管什么事,只要老师说了才肯做,只有老师讲了才肯听,没有主动性,没有自觉性。  许多学生在学校里常常犯错,违反纪律,还有些同学没
期刊
在盲生的教学过程中,个别化教学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盲生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则是盲生个别化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式。而这种教学活动要取得良好的效果,盲生的情感调适是一个重要环节,它就像个别化教学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常常起到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特殊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重视这个问题。    一、盲生的情藏调适对个别化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情感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心理
期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两点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锻炼实践能力的意识,自觉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从而使“小课本”变成学生学习语文的“大天地”。  关键词 拓展教材;创设实践机会;培养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
期刊
【摘要】 艺术在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抒发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很大的作用。素质教育在呼唤着艺术教育,同时也为艺术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文章结合高中美术课的现状,浅谈了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 素质教育;艺术教育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信息商品社会的形成,对人才的要求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