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儿子:把一辈子当两辈子来用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43976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孩子:
  我理解你的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要自讨苦吃?日常工作就常常累得像狗一样了,好不容易有个假期,窝在家里调整休息,上上网,看看视频,打打游戏多好。干吗非要跑出去折腾?爸爸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到海南去骑行,妈妈呢,跋涉千山万水到那柴达木的无人区走100多公里……你觉得,大人太奇怪了!
  孩子,你还小。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跟你一样不可能理解这样的生活。我跟你同岁的时候,身体还很孱弱,是个体育永远不及格,永远当不了三好学生的小姑娘。体育课我总是心虚地躲在人后,运动会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我走过的最远的地方,最大的城市是重庆——那已经遥远和庞大到了超过我的想象。
  但,孩子,人生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变化过程。你永远不知道生活的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应该从你记事起,妈妈就已经是一个运动狂了吧?你小时候,跟着妈妈,跟着妈妈的班,不知爬了多少山,走了多少路。最艰难的一次,我们在凤凰岭阳台山的山谷中迷失,一天走了40多公里才走出来。现在的妈妈,跟少年时代的妈妈,完全是两个人。你知道吗,孩子,每一个人,都在发生着让自己都吃惊的变化。所以,你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会一成不变,会永远是现在这个样子。
  相信自己会成长,亲身去经历这样的成长,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出来找苦吃呢?简单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一辈子的时间太短了,爸爸妈妈都想把一辈子当成两辈子来过。
  说到时间,孩子,妈妈跟你一样,在小时候,是没有概念的。我们会觉得最廉价最天经地义应该拥有的就是时间。我们有时候会对银行卡上数字的变小而忧虑,但对时间的流逝却毫无感觉。妈妈也是到了30岁以后,40岁以后,特别是这两年,才对浪费时间有了彻骨之痛。你才刚刚走进青春期,但是,妈妈,已经走在奔五的路上了。妈妈能蹦能跳,想去哪儿就能去哪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们一起读过《毛毛》,也一起看过电影《时间》,孩子,考试失败100次算什么呢?被生活践踏,被人蔑视又算什么呢?如果我们足够强大,我们都可以置之不理。但只有时间的流逝,我们不可能熟视无睹。你也看到,比同龄人稍显年轻的妈妈也在长白头发,也在长皱纹。在不久的将来,像个小姑娘一般的妈妈也会成为一个步履蹒跚的小老太太。就像你最最亲爱的姨公,你小时候最能跟你疯跟你狂的姨公,心血管病后,哪儿也去不了了,连话也很少很少了。
  孩子,这就是每一个人生命的轨迹,我们都将衰老,没有什么能够打败时间。它是绝对的暴君,且不可推翻。我们在它面前,唯有俯首称臣,唯有更加敬爱它,怜惜它,把一分钟当成两分钟用,把一辈子当成两辈子用,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用。
  也因为这个原因,妈妈要到柴达木来走这100多公里。
  爸爸妈妈从西部农村一直走到清华、国外,也去了很多地方,再大的城市对我们都不再稀奇。我们想去看看无人区,我们相信,3000米高原上的戈壁荒滩,一定有无与伦比的美。再不去,妈妈怕来不及了!孩子,如果你的心头有什么渴望,那就一定要赶快去做。梦想、渴盼,乃是生命全部的意义。而很多人,最后都把梦想变成了白日梦,没有付诸于行动,这是对生命最大的辜负。
  就像《滚蛋吧,肿瘤君》中,弥留之际的熊顿喊出来的那对生命的呼唤:
  听一场摇滚,和耳朵一起一醉方休;喝一圈烈酒,让酒腻子们闻风丧胆;开一场cosplay party,二次元万岁;摸一下大蜥蜴,我熊胆威风凌厉;吃三斤驴打滚,翻滚吧肠胃;飚一把摩托车,成为风驰电掣的女王;见一下微博红人,感受马伯庸亲王的慈祥;至少学会一样乐器,为喜欢的人弹;种一次昙花,守望着它盛开;做一桌丰盛的晚餐给爸妈,哪怕色不香,味不美;来一次夜钓,吸取月光静臆的能量;仰望喀纳斯的星空,寻找属于我的星座;沐浴漠河的极光,感受它的神秘;去山顶看一次日出,然后大喊滚蛋吧肿瘤君。
  电影中这个片段,妈妈看得热泪盈眶。因为妈妈懂,那是来不及的爱,来不及的活啊!
  第二个原因,是妈妈想为自己找点儿苦吃。
  这也许你就更不理解了。趋利避害确实是人的天性,追求享乐也肯定是人的天性。但是,孩子,妈妈希望你知道,生命中的很多“害”是根本“避”不了的,你只能迎接,只能承担,只能忍受。欢乐和喜悦都躲在这些承担和忍受之下。这是生命的悖论。我们这一生,想要平安过完已经是不易,如果还想过得好,多得有所成就,那就更难,更需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越常人的心胸。这意志,这心胸,老天爷不会赐予你,你想要,只能自己修炼。
  而吃苦,是最好的修炼方式。
  孩子,你要相信,吃苦这个东西,也跟吃糖一样,也好玩,也有意思,也会让人上瘾。
  在这次远征柴达木100公里的团队中,有妈妈的一个小偶像,他叫董新宇,13岁,差不多跟你一样大,是一个三进柴达木的小伙子,是我们这次徒步的第一名,。现在已经不是普通学员,而是一级导师了。
  一路上,我听了很多董新宇的故事。
  他第一次被妈妈送到柴达木时,才8岁。第一回,是被工作人员架着架到终点的,而且,还一边大哭大闹:这不是我要的人生啊,我的人生不应该这么悲催啊,你们要害死我啊!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孩子,绝不会再出现在柴达木了。
  但是第二年,他来了。第三年,他又来了。他的妈妈在《戈壁行走的故事——关于独立、梦想、勇气、坚韧、关爱、互助、服务……》中讲了孩子和自己艰难的心路历程。我把董妈妈的文章附在后边,希望你能读一读。
  亲爱的孩子,你很难想象我们的团队,这么艰难的旅程,最小的妹妹才7岁,还有8岁、9岁、10岁的小孩子一大堆。都没有家长陪同,自己背着一个包,被爸爸妈妈送上飞机,然后就从天南海北汇聚到了西宁。而且,全部完成了高原上110公里的远征。
  孩子,这就是吃苦的魅力,这就是吃苦的力量。这跟你在网上玩游戏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关卡,没有那么多的障碍,这个游戏,还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妈妈相信你能慢慢理解,去柴达木的人们,选择的都是一种不断挑战人生极限的活法。这一群人,都是对生命分外用情的人。
  似乎每一个人都活着。但其实,有一部分人,活到20岁就死了。妈妈才40多岁,我不想才活到40岁,就已经把自己的50岁、60岁、70岁看得清清楚楚了,所以,我要去找一片无人区,亲自,一步步走下来。
  离开庸常的生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跟随直觉和好奇心,用最最珍贵之物——时间,去交换一种对自己而言全新的岁月,去训练自己在绝望中找到希望的能力。孩子,这就是柴达木远征的意义。
  妈妈
  2015年10月10日
  《“灯泡君”也有智能范儿》参考答案:
  1.智能化的灯泡。
  2.描写智能灯泡创造的温馨环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的对象。
  3.根据心情调节颜色的灯泡;愉悦听觉的“音乐魔灯”;加热灯;监测家居环境守护安全的灯泡。
  4.做比较、打比方。将这款加热灯与以往照明灯泡进行比较,突出其更节能寿命也更长的特点;将这款加热灯比作“小太阳”,生动形象地说明这种灯光甚至可以直接替代阳光,为植物提供模拟光合作用的照明。
  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最喜欢的是“音乐魔灯”,因为这款灯的颜色接近天然照明,能让人在舒缓的音乐和灯光中放松自己,其个性闹钟也是我所喜欢的。
其他文献
一段传奇往往从一次遇见开始。白娘子遇见许仙,张生遇见崔莺莺,于是有了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俞伯牙遇见钟子期,于是有了高山流水的佳话;张良遇见圮上老人,于是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王者之师。  许多文章也始于一场遇见。遇见一树繁盛的紫藤萝,宗璞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写出《紫藤萝瀑布》;遇见一枚小小的贝壳,席慕蓉捡起把玩,于是有了《贝壳》这篇精美短文;在单调的黄土高原上,茅盾遇见一排挺拔的白杨,于
期刊
人人都羡慕好学生。好学生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是老师的小帮手;好学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好学生是家长的骄傲,更能讨父母喜欢……  可是,我却想当一个“坏”学生。  在考试前埋头复习,这是好学生,在考试前尽情玩耍,这是“坏”学生。在上课时认认真真地听讲,这是好学生,在上课时大声说话,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这是“坏”学生。被老师批评了一句就可以一整天闷闷不乐,这是好学生,被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
期刊
据科学资料调查显示,学校里中5%的人智商超常,90%的人中等智商,5%的学生属于智商偏低。综合看看我们周围,大部分同学属于中等智力,但成绩却千差万别。是什么造成这种悬殊迥异的结局,我们又如何才能变得更优秀?下面来看看一些好学生的特质:  1.上课全神贯注,听课就是思维的碰撞与彼此的交流,遇上新知识涉及一追到底,不放过任何一点疑问。  某些同学就是搞不明白学习写作业是为了谁,在他们看来,听老师话按要
期刊
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成你的上司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虽然只是戏言,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人人皆有成功的可能性。  说起“好”学生和“差”学生这耳熟能详
期刊
很多“坏学生”之所以有大出息,正是具备了成大事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具备了成功人士的能力。  主见——代表人物:韩寒  韩寒,如今众人皆知的青年意见领袖,初中时开始有文章发表 ,并作为体育特长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时(1999年),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因期末考试七科不及格而留级,被报道后引发社会关于素质教育政策及“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等系列教育问题的激烈讨论。
期刊
欧洲:“敢于怀疑很重要”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欧洲,不同老师的眼里“好学生”特质也各不相同,为培养这些特质所做的努力也五花八门。  “敢于怀疑很重要!”比利时大学教授简·艾伦说。他11岁的儿子在布鲁塞尔读小学,课堂上老师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或上网看新闻,然后会问孩子是否相信文章内容,一旦同学们产生分歧,老师还会启发孩子们进行思考、辩论。“这是特殊的‘随堂测验’,教会孩子们不要笃信事物。
期刊
编辑推荐:  提起鲁迅,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似乎是躲不过的夫子形象,其实鲁迅也有他温柔可亲的一面,《朝花夕拾》里记叙的便是鲁迅童年和青年的青涩回忆。我们读过之后,仿佛搭建了一座时空之桥,思接百年,神游千里,不但体验到鲁迅冷峻的笔法下隐藏的历史沧桑和纤细心绪,而且联想到自身童年,和先贤共享时光的美好。  文章有一种纯粹而沁人心脾的美感,从技法的角度分析或许稍显多余。作者有颗丰富细腻而向往美好的心灵,愿
期刊
“蛛丝马迹”是一个常用成语,但“马”字该作何解释,似乎并未形成共识。多数人认为“马”就是马牛羊的“马”,所谓“马迹”就是“马蹄痕迹”。连《汉语大词典》也将“蛛丝马迹”释为“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被发现,可是马呢?马可是庞然大物,它留下的蹄痕相对而言要明显得多,称不上“隐约、依稀”,很难和“蛛丝”相提并论。  那么,“蛛丝马迹”的“马”究竟
期刊
真的难以回到那个朝代了,贵公子曹植当初如何在这河岸漫步,朝思暮想着丰秀的洛神,从三国征战的硝烟中暂且退出,用委婉之笔永留一抹人仙眷爱的儿女情长。历史很奇妙,奇妙地都发生在这座依水而居的城市了。  也难以想象阮籍——这个“容貌瑰杰,志气宏放”的男子,如何在洛阳城内打铁,那“哐——哐——”一板一眼的叮叮之声述说着多少无奈,又体现着几许狷狂。“灼灼春华,绿叶含丹。日月逝矣,惜尔华繁!”在牡丹雍容华贵的开
期刊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明媚的春天已如期而至。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句来形容、赞美春天,而“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的情感不同,美好的春天也会呈现出不一般的色彩。上一期杂志里,我们阅读了同学们描写春天的美文,本期,我们再来看看作家笔下的春色如何动人。这里既有对春天直抒胸臆的歌咏赞美,也有对春天特有美丽的怀古幽思;既有对春天民俗的深层思考,又有借春景思乡的淡淡哀愁。作者描绘春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