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之一,因此优质水稻的育种培育极为重要,我国作为一个水稻强国,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稻米生产商和消费者,每年稻米生产与需求量均占全球近三成,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以稻米为食,稻米生产事关国家口粮的绝对安全与广大百姓利益。因此,本文就水稻育种的现状以及技术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水稻;育种;研究
1我国优质水稻育种现状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成为水稻品种研发的目标,大力培育、试验审定、推广优质水稻,提高产值与效益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从1984年研究发展了优质稻米,并举行了首次优质稻米评选,选取了46个优质水稻品种以来,我国每年的优质水稻品质都在不斷优化,选育、试验、审定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育种品种的推广速度也不断加快,对比过去1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好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水稻育种的途径
2.1注重边缘杂交
水稻边缘杂交技术的基本模式主要是通过选择相距较远的二个水稻种,把不同属性不同品种之间的水稻种子的特性和特征相结合一起,以便充分发挥二个不同属性水稻的优势,从而创新水稻品种,冲破原有种属界线,从而扩大基因变异,创制新型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中国水稻选育的科技与管理水平。
2.2用新科技材料,开创出新的水稻种类
当前国家在创建新型的水稻种类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方式是辐照科技育种、航空科技育种、生物工程技术育种等,它们都是利用新型的科技材料导致植物遗传过程产生突变,进而实现诱变育种,以获取更为罕见的植物基因组,从而创建新型的水稻种类。
3水稻育种的技术
3.1水稻育种的选种技术
稻米选育首先要选用各方面特性优异的稻米基因品种加以栽培。首先,稻米品种时要选用光协作用能力强烈的稻米植株,这便于稻米开展光协作用,以便增加了稻米的产出。然后,稻米育种的选种时要确定最理想的株型,理想中的种植高程大约是一百厘米,但最好也不能高于一百一十厘米,种植的茎杆一定要直,有良好抗风性,增加了稻米的产出和品味。然后,还要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最适合人类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稻米品种。在保证稻米品种具有较好的热透光性效果以外,还需要选择与当前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界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品种,稻米的高度要适当,且茎杆要挺直,以保证稻米的抗风性与抗山倒性,同时努力提高稻米的种植品质和水平。
3.2水稻的抗病性筛选
要选用抗病性较强的稻米品种进行栽培,这就要求人们要特别注意稻米的生物病虫害预防工作,在稻米栽培过程中尽可能地不能采用危险性更高的化学农药,要采用生物病虫害情况防控的技术,从而可以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损害程度,还能够有效防止稻米中的生物害虫对生化药剂形成抗药性。在对稻米的抗病性检测过程中,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以药剂预防为辅的科研管理态度。在增加稻米品质与产量的同时,保持农作物环境的生态平衡。
国家将在稻米的耐病性检测过程中选取优良单株进入高产抗病圃,并进行抗性鉴定试验。对其中一些耐病性不达标的种类加以剔除,以更进一步地提升稻米选育的品质与效果,把性能优异且耐病性较强的植株留下来,然后再开展更大面积区域的栽培与推广。这样就可以提高对后代水稻材料出圃前的抗药性。在对水稻的抗病性检测工作为了保证水稻植株特性的优异,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如此可以筛选出更适应于人类需要的新水稻种类。
3.3水稻的杂交育种技术
运用水稻的杂交培育科学技术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培养,将能够给水稻选育工作带来新的思想和方向。所谓水稻杂交培育科学技术,就是指通过对不同遗传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或对不同种类系列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或者通过改变遗传背景,进行突变,从而得到很罕见的新水稻种子。之后再通过科学技术验证结果,选取符合人类生活所要求的水稻育成新品种。在水稻杂交培育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回交、单交、复交以及聚合杂交技术等,将各个水稻种类间的优良遗传背景进行筛选并重新组合,进而得到新的水稻种类。就稻米杂交一种科技的使用效益而言,杂交育种技术所培养出的稻米质量更佳,且性能也更为优异。而杂交育种技术则相比于其他传统育种技术来说,更易于提升稻米的品质与产能。
3.4水稻的施肥技术
在水稻土壤施肥的方式是主要是有机肥,磷肥与氮肥则为辅助,因为有机肥作为完全肥料,它不但能够给水稻带来大量的养分元素,同时还含有不少的微生物,能够帮助土壤提高通透性,从而提升了稻米的健康成长。所以氮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植物的健康生长,不过由于氮肥中还有一部分有害物质,所以切勿过度利用,避免对土地产生损害。磷一般用于在水稻栽培初期,作基肥施用。而钾则用于在稻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作追肥施用,当磷、钾、氮肥中的微量元素同时作用时,不但能够增强植株的抗病力,还能够增加稻米的成穗率,进而带动了稻米产量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优质水稻育种的真实现状,又阐述水稻的育种途径与育种技术,抛砖引玉,希望对水稻育种的提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式华.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27(04):1-6.
[2]杨远柱,王凯,符辰建,秦鹏,胡小淳,谢志梅,刘珊珊,周延彪,江南.中国水稻商业化育种成就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27(04):35-44.
[3]王杰,杨孟,刘文超,孙科峰,曹瑞,鄢卫东,王祥贵.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07):89-91.
[4]周正平,占小登,沈希宏,曹立勇.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J].中国稻米,2019,25(05):1-4.
[5]刘贵富,陈明江,李明,吕慧颖,葛毅强,魏珣,杨维才.水稻育种行业创新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03):416-429.
[6]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D].南京农业大学,2010.
关键词:水稻;育种;研究
1我国优质水稻育种现状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优质成为水稻品种研发的目标,大力培育、试验审定、推广优质水稻,提高产值与效益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从1984年研究发展了优质稻米,并举行了首次优质稻米评选,选取了46个优质水稻品种以来,我国每年的优质水稻品质都在不斷优化,选育、试验、审定水平不断提高,优质的育种品种的推广速度也不断加快,对比过去10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好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2水稻育种的途径
2.1注重边缘杂交
水稻边缘杂交技术的基本模式主要是通过选择相距较远的二个水稻种,把不同属性不同品种之间的水稻种子的特性和特征相结合一起,以便充分发挥二个不同属性水稻的优势,从而创新水稻品种,冲破原有种属界线,从而扩大基因变异,创制新型的水稻品种,以提高中国水稻选育的科技与管理水平。
2.2用新科技材料,开创出新的水稻种类
当前国家在创建新型的水稻种类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的方式是辐照科技育种、航空科技育种、生物工程技术育种等,它们都是利用新型的科技材料导致植物遗传过程产生突变,进而实现诱变育种,以获取更为罕见的植物基因组,从而创建新型的水稻种类。
3水稻育种的技术
3.1水稻育种的选种技术
稻米选育首先要选用各方面特性优异的稻米基因品种加以栽培。首先,稻米品种时要选用光协作用能力强烈的稻米植株,这便于稻米开展光协作用,以便增加了稻米的产出。然后,稻米育种的选种时要确定最理想的株型,理想中的种植高程大约是一百厘米,但最好也不能高于一百一十厘米,种植的茎杆一定要直,有良好抗风性,增加了稻米的产出和品味。然后,还要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最适合人类在这种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稻米品种。在保证稻米品种具有较好的热透光性效果以外,还需要选择与当前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界环境相适应的植物品种,稻米的高度要适当,且茎杆要挺直,以保证稻米的抗风性与抗山倒性,同时努力提高稻米的种植品质和水平。
3.2水稻的抗病性筛选
要选用抗病性较强的稻米品种进行栽培,这就要求人们要特别注意稻米的生物病虫害预防工作,在稻米栽培过程中尽可能地不能采用危险性更高的化学农药,要采用生物病虫害情况防控的技术,从而可以降低化学农药对土壤的损害程度,还能够有效防止稻米中的生物害虫对生化药剂形成抗药性。在对稻米的抗病性检测过程中,要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以药剂预防为辅的科研管理态度。在增加稻米品质与产量的同时,保持农作物环境的生态平衡。
国家将在稻米的耐病性检测过程中选取优良单株进入高产抗病圃,并进行抗性鉴定试验。对其中一些耐病性不达标的种类加以剔除,以更进一步地提升稻米选育的品质与效果,把性能优异且耐病性较强的植株留下来,然后再开展更大面积区域的栽培与推广。这样就可以提高对后代水稻材料出圃前的抗药性。在对水稻的抗病性检测工作为了保证水稻植株特性的优异,还需要其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如此可以筛选出更适应于人类需要的新水稻种类。
3.3水稻的杂交育种技术
运用水稻的杂交培育科学技术开展水稻新品种的培养,将能够给水稻选育工作带来新的思想和方向。所谓水稻杂交培育科学技术,就是指通过对不同遗传基因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或对不同种类系列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培育,或者通过改变遗传背景,进行突变,从而得到很罕见的新水稻种子。之后再通过科学技术验证结果,选取符合人类生活所要求的水稻育成新品种。在水稻杂交培育科学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可通过回交、单交、复交以及聚合杂交技术等,将各个水稻种类间的优良遗传背景进行筛选并重新组合,进而得到新的水稻种类。就稻米杂交一种科技的使用效益而言,杂交育种技术所培养出的稻米质量更佳,且性能也更为优异。而杂交育种技术则相比于其他传统育种技术来说,更易于提升稻米的品质与产能。
3.4水稻的施肥技术
在水稻土壤施肥的方式是主要是有机肥,磷肥与氮肥则为辅助,因为有机肥作为完全肥料,它不但能够给水稻带来大量的养分元素,同时还含有不少的微生物,能够帮助土壤提高通透性,从而提升了稻米的健康成长。所以氮肥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水稻植物的健康生长,不过由于氮肥中还有一部分有害物质,所以切勿过度利用,避免对土地产生损害。磷一般用于在水稻栽培初期,作基肥施用。而钾则用于在稻米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作追肥施用,当磷、钾、氮肥中的微量元素同时作用时,不但能够增强植株的抗病力,还能够增加稻米的成穗率,进而带动了稻米产量的提高。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优质水稻育种的真实现状,又阐述水稻的育种途径与育种技术,抛砖引玉,希望对水稻育种的提高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式华.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27(04):1-6.
[2]杨远柱,王凯,符辰建,秦鹏,胡小淳,谢志梅,刘珊珊,周延彪,江南.中国水稻商业化育种成就与展望[J].中国稻米,2021,27(04):35-44.
[3]王杰,杨孟,刘文超,孙科峰,曹瑞,鄢卫东,王祥贵.农业技术推广及水稻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与技术,2021,41(07):89-91.
[4]周正平,占小登,沈希宏,曹立勇.我国水稻育种发展现状、展望及对策[J].中国稻米,2019,25(05):1-4.
[5]刘贵富,陈明江,李明,吕慧颖,葛毅强,魏珣,杨维才.水稻育种行业创新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19(03):416-429.
[6]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D].南京农业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