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cus2316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2017年合肥市污染监测站点PM2.5浓度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结合随机森林算法(RF)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UR),模拟合肥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PM2.5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1)合肥市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大致呈双峰变化,春季、夏季及秋季的峰值多出现在8:00~9:00,而冬季的峰值则出现在10:00~11:00.低谷值大致都出现在15: 00~17:00.全年PM2.5浓度变化趋势与春季类似.夏季PM2.5浓度变化最为平稳.(2) 2017年合肥市PM2.5浓度分布由城市中心向外减弱,形成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影响因素方面,PM2.5浓度变化与降水、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呈负相关关系,日照对PM2.5浓度的影响较大,气压及其他污染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NO2对PM2.5浓度的影响力度较大.
其他文献
2003~2017年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水库群运行和联合调度从宏观上改变上游河流泥沙时空分布规律,金沙江已不是三峡入库泥沙最大供沙区;长江上游水沙输运集中在汛期5~10月,
提出一种拓展径流敏感性分析方法,进行季尺度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影响的定量评价.以径流变化二阶泰勒展开式中的混合偏导项作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的度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于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出现了,并随之迅速扩大。尽管国家从宏观上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但客
为研究金沙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2018年春秋两季对干流14个断面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金沙江干流水域共分布浮游植物8门100种(含变种),主要由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enthic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B-IBI)评价河流健康已成为河流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方法.根据2010年5月对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底栖
新时期,在城乡基层仍是国家治理的起点和落脚点的大背景下,农村社会在现代化建设力量的推动下,正进行质性变革。在现实中,多个村落合并形成的农村新型社区已成为当代基层社会的主
ENSO是影响全球和区域降雨最显著的海气环流因子之一,且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变化特征.基于1961~2016年中国545个气象观测站的日值降水数据,依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划定的日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在2014年11月期间测量长江口北槽河段的河槽地貌形态,获取高精度的床面微地貌资料,结合北槽河槽底质资料和1979~2019年期间的海图水深数据分析近期北槽河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对全球有着重要影响,其已对植被覆盖、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反照率以及其它陆表参数产生显著影响。三峡工程自建设以来,库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逐渐受到外界关注。利用欧空局300 m的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分析三峡库区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依托先进的Goo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