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收藏文物一体化防震技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大量博物馆位于强震多发地区,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及应对手段缺乏,在历次地震中震损严重。为此,国家针对馆藏文物防震专题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和装备产业化应用示范,主要包括: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调研,研究其在地震中发生震损的原因;建立博物馆及馆藏文物防震标准体系和"地震波+馆舍+展柜+文物"一体化防震设计理念;开展馆藏文物震害风险评估、应对和监测方面的示范项目。其方法路径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其他文献
针对某古镇商铺建筑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而等问题,运用FDS6.7.5软件进行了商铺建筑火灾蔓延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5MW火灾规模下,火灾发生后,114s-125s内,顶棚将
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ICOM-CC)第十九届大会将于2021年5月在线上举行,会议主题是:"打破边界:论文物保护学科的综合性"。这次大会将为世界各地文物保护专业人员提供
多声部叙事方式是指多条平等线索阐释,将叙事人和观众置于平等地位交流,对于建立博物馆与观众间的对话尤为重要。博物馆展览叙事结构的多声部拓展、展览叙事细节表达的多声部
"社会治理"概念的提出打开了博物馆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思路。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做大、做活、做新、做细、做实博物馆成人教育的新型实践样态,从树立"向社会学习"理念、营造
文物保护既要治理文物病害,最大程度延长文物寿命,还应尽可能多的提取文物信息,让其能够"活"起来。保护成果可通过博物馆等场所进行展陈宣传,以彰显其历史、艺术及科学价值,
为切实做好5.12防灾减灾宣传周宣教工作,在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面向社会举办了公众开放日活动。5月12日-14日活动期间,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公司企业的人员到基地参观体验。活动包括国家地震紧急救援队陈列室、防震减灾科普馆参观,虚拟灾害环境、应急避险逃生、灾后自救互救场景和灾害实景体验以及搜救装备与搜救犬展示等三大类八个项目。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公众普及了灾害
运用海因里希法则系统分析了绳索救援的风险评估方法与管控措施,围绕救援人员的状态、器材装备的状态、天气环境状况、救援人员的作业、救援人员的沟通共五个方面提出了绳索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危险化学品被普遍应用于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危化品自身易燃、易爆炸、有毒、有害等固有特性,其安全风险较高,极易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博物馆面临着一种以传播为优先的"对话的转向"。但目前对这种对话的考察,多从效果角度进行评估,较少从生产角度去检视对话中交换的信息从何而来,如何形
Four ASEAN foreign ministers visit China to discuss deepening cooperation and jointly building a closer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Chinese State Councilor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