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在自知与知人之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29118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柏拉图也在《理想国》中重申:“看见别人,就是看见自己。”实际上,伟大的思想家们对某一方面的认识总会不约而同地在历史节点上发生碰撞——又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写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谈论人的本质,认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诚然,在人际交往之间找到自我定位并长期定居的过程就是“生活”赤裸裸的本质,而这一个过程,就是自知和知人的过程。
  人之初,性本善,良知,就在自知与知人之间。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在當今社会,知人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道德底线。例如:对于同辈,你是否看清朋友对待弱者的真实态度?对于领导,你是否看清他的真实才干?对于亲人,你能否去看到某些血缘关系背后的利益纠纷?
  古人云:“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和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这大抵可作为知人的信条之一。而将个人投影到当今世界格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往来不也是如此?结合《习近平语录》中的观点,什么是大国外交?笔者认为,知其历史背景、政体形态、社会动态,才能有效选择相应对外政策,从而展现大国智慧与大国风范。
  在了解他人的过程中,会发觉人性的立体化、多面化,从而更加坚定那些属于正义、属于光明的人生信仰。在知人的过程中,人与社会、与世界的联系就愈发紧密,在看到黑暗时便有足够的能力去击碎恐惧,守护一个人心底的善良,守护一个国家的良知。
  但是,倘若说“知人”难,那么“自知”就更难。
  原因笔者浅析如下:
  其一,人往往是自卑与自负的共生体。对于很多时候造成了不良后果的决定,我们很难承认是自己能力不足导致的,因而对错误、缺点视而不见,或者寻找借口为自己开脱。这种“极度自我”的心理状态会在“搞砸一切”的同时转换为病态自卑,开始怀疑自我价值。这一点,在郁达夫的小说作品《沉沦》中清晰可见。
  其二,人在正常状态下往往会条件反射性放弃一切自我反思的契机。例如,在鲁迅的作品《故乡》中,祥林嫂在没有丧子之前对生活的麻木感就是当时社会上百姓心理环境的普射。当然,鲁迅先生的作品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殊背景下诞生的,折射的也是一个特殊时代下的特殊群体心理;但笔者在此想说明,无论如何时移境迁,人类最原始的情绪是很难改头换面的,也即是,在当今时代,面临着各种如辞退、缺钱、养老、婚姻等“现代症状”,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同样令很多人心灵麻木,那么自我反省的自知行为就愈发困难。
  那么如何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意识。一旦具有自知意识,或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或是听到长辈一句教诲,这样的“自知”意识便会在无形中扎根,与社会责任感相融,愈发壮大,最终成为一个人价值升华的资本。
  综上所述,个人与社会紧密相连,自知与他知也不可分离。良知存在于自知和他知之间,社会中的每个人如果都能敢于用思想和良心去担当,那样的话,社会就会自然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其他文献
以表面浸渍固载有疏水性室温离子液体-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C6 mim]PF6)的Amberlite XAD-7大孔树脂为固相萃取
姥姥家院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  东边那棵枣树是大枣树,姥姥说,是媽妈出生那年栽的;西边那棵枣树小,是我5岁回老家栽的。  姥爷去世早,姥姥一手拉大了四个孩子。孩子们在东边的枣树下玩耍,在枣树下长大,然后像枣树上的鸟儿,扑棱扑棱翅膀飞走了。留下姥姥和枣树相依为命。  一棵枝繁叶盛的大枣树,挂满翠绿的叶子。慵懒的阳光打在叶子上,留下一片阴凉;乡村的原风吹起叶子,斑驳的影子在地上轻
期刊
作者简介:曾申奥(2002-),男,汉族,湖南邵阳人,邵阳市第二中学高二学生,现任校学生会主席、班长,喜欢读书,尤其好读文学特别是历史书籍,曾在全国语文和英语大赛中获奖。  时维桂秋,八月廿三,是日也,天朗气清,日光和煦,余从父母至于湘南零陵。零陵者,舜陵之别称也,维舜南狩,崩殂苍梧,遂葬九嶷,有二从妃,曰娥皇女英者,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易名零陵,意无从稽,盖思二妃,以怀舜德。秦时始置县
期刊
春之媚,夏之茂,秋之实,冬之静,四季交替时间不止,如画的风景带来了多彩的人生。  春·媚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自古咏春之语层出不穷,有的春清晰,有的春朦胧;有的春浓艳,有的春淡雅。可在我眼中,春是妩媚的,那早春的风犹如妩媚的少女在脸上舞动,入春的柳也甩起自己或浓或淡的绿水袖,轻歌曼舞在河边,好似妩媚的少女在欣赏自己的容颜。百花含苞待放的妩媚更是让人无法抗拒,点点缀缀的颜色,红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