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意义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个性的形成和全面发展。旨在分析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意义,并且对美术教育中学生情感培养进行了分析。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效果如何,不仅受美术学科冷暖特征的影响,还与师生在教学时感情投入程度有关。
  [关 键 词] 美术教育;情感;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07-0044-02
  一、美术情感教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课堂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是符合生理学、心理学原理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识与情绪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积极的情绪对认识具有推动作用。大量的实验证明,愉快时则感知比较敏锐,记忆比较牢固,思维比较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则会阻碍认识活动的开展。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成了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与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美术教学是在情感参与下的体验活动,必然反映出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的精神世界和感知,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情感投入的程度,若是师生情感达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共鸣”,则会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建构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制订合理的情感目标,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到美术教学活动中,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并把感情融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接受情感教育。
  (二)美术欣赏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是欣赏者对作品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艺术,欣赏的过程就是美术作品作用于欣赏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还包括一些对美术作品的主观感受与情感。长期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美感,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还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唤起创造美的意识。
  (三)美术创作
  艺术创作以感性为主导,绘画艺术的生命是人情感的体现。艺术家没有情感不行,一个艺术家首先要被自己描绘的对象所感动,才能去感染别人。所以说绘画作品是画家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在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今天,创新教育步入课堂,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作能力,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注入情感,使其美术作品充满感情、具有灵魂,在今天的美术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各种形式、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写生和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的感知和体验,所采用的夸张或写实的手法都是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相关,学生的情感表现取决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的制约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每名学生的创作都具有独立性,在美术创作投入的情感程度表现也各不相同。
  二、在美术教育中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一)增强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学生情感的培养不是靠教师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在美术课堂上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用情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热情,给予学生启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教学气氛,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情感功能和迁移功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疑问,营造和谐融洽又有序的课堂氛围。同时在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要讲究策略,必须因人而异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通过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着榜样作用,以其自身的示范激励学生,在学生的心理上得到相应的反馈,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美术是情感教育和艺术教育并存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要想学生有丰富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好的指导。情感教育建立在和谐、平等的基础上,情感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确定性的作用。
  (二)在美术欣赏中陶冶情操
  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感官反映,并从中获取对事物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兴趣爱好、外界环境及个人心理素质等。让学生学会欣赏、帮助学生欣赏是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去欣赏人类许多重大发明创造与科技成就,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逐步培养欣赏能力。学生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会有一种不同于别人的全新发现。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远古时期,人类是靠图形来传播信息,现代人只能通过图形了解认识这一阶段的历史。另外,学生通过画面可以了解当时的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的发展,这比文字的介绍要直观、要生动准确。通过美术欣赏,不仅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开阔艺术视野,丰富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接受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情绪和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当遵循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让学生大量地接触名作,也可以举办美术作品展,经常陈列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教师的作品,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开阔学生的眼界。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中学生审美情感首先要从加强学生的文化审美开始,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开拓眼界的机会,让学生在欣赏古今内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达到精神层面的陶冶。在教师的指导引领下,通过学习画家的生平事迹以及其所经历的社会背景对美术作品进行正确深刻的分析和认识,进一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背景,体会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作品的本身内涵。只有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欣赏一幅美术作品时,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审美情感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合理设计课程,深入剖析作品,还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审美情感与教师的审美情感息息相关,教师自始至终都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标,对学生具有指导启发性作用。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中学生情感培养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美育的目的。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双重帮助,提升美术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情感教学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美术教学与情感教学两者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黄梅.德国美术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3]德T.W.阿多诺.克尔凯郭尔:审美对象的建造[M].李理,译,人民出版社,2008.
  [4]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5]张锋.浅谈美术课堂中学生情感培养的体验[J].教师,2010(31).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今后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把学生从各种制约和束缚中解放出来,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增强学生创造的意识,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中学生;创造力;培养  “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思想已成为美术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根据十多年来在教学中的提炼,我就来谈谈培养中学生创造力的一些有效策略。  1 根据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