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后处理条件对Stober二氧化硅样品表面基团的影响规律

来源 :中国粉体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经典的Stober二氧化硅为代表性样品,采用热红联用技术(TG-DSC-FTIR)分析不同溶剂洗涤(水和乙醇)、不同温度干燥的Stober二氧化硅样品,探讨表面羟基、乙氧基随后处理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洗能水解表面的乙氧基而形成羟基,乙醇洗涤通过酯化作用使表面羟基转化为乙氧基;NH3对Stober二氧化硅孔内外乙醇与羟基的酯化过程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NH3存在时在50℃较低温度下干燥也能促进乙氧基的形成。
其他文献
利用提升管直径为300mm、高度为8700mm的加压循环流化床冷态试验台,以平均粒径为0.347mm、堆积密度为1435kg/m^3的石英砂为床料,考查不同压力(0.1-0.5MPa)、不同返料器、提升管顶部凸
利用粉尘云引燃温度装置和粉尘层引燃温度装置,对5种不同粒径的球形钛粉的最小引燃温度(Tmin)进行试验研究;拟合钛粉尘云最小引燃温度(Tc,min)和粉尘层最小引燃温度(Tl,min)
通过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粒径为13~6mm的末煤浅槽分选中存在的分选效率低,布水板堵塞的难题,得到最佳操作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悬浮液密度分别为1.4、1.5、1.6、1.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