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分析新生儿溶血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研究新生儿采血技术.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9年5月——2020年1月期间,选取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采血检验,血样检测前已发生标本溶血者为40例,标本正常为80例,分别属于溶血组、未溶血组.在标本发生溶血前和溶血后,分别对两组血样展开AST、ALT、ALP等指标的检测,同时对比分析两组血样对应的采血位置.结果 对比分析非溶血B组标本与溶血组的各项指标发现,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非溶血A组标本的各项指标相比于溶血组的各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头皮、手背、颈部以及足内踝采血部位所采集的血样溶血率分别为24.59%、50.00%、80.00%、28.57%,其中头皮部位所采集的血样的溶血率最低,与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溶血后的血液标本,是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大影响要素,所以应对采血的技术手段进行不断优化,加强培训力度,并加强规章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