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天线诞生记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mk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通讯主要靠电磁波,无线电波就是其中的一种电磁波。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与光速一样。用30万千米除以波长就是无线电波的频率。频率一致的无线电波就能够被接收,接收时需要天线。说起这无线电天线还有一个故事。
  有个俄罗斯人名叫波波夫,非常热爱电学,从小就立志要推广电灯,让光明照遍整个俄罗斯。可是在1888年,赫兹发现电磁波的消息轰动了全世界,这让波波夫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假如我用毕生的心血去安装电灯,对于广阔的俄罗斯来说只不过是照亮了很小的一角。要是我能控制电磁波,那就能飞越全世界啦!”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豪情壮志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
  此后,这位俄罗斯人,开始专心致志地向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
  1894年,波波夫在吸取法国的布兰利、美国的李奇等同行的实验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造出了一台无线电接收机。
  一天,波波夫在调试接收机、检测电波的距离时,突然发现电波信号比往常增大了许多。
  “这是怎么回事?”波波夫一边在心里琢磨着,一边认真地检查起来。
  不一会儿,波波夫就找到了原因:原来是一根导线搭错了地方,搭在了金属检波器上了。他马上走过去,把那根导线拿开,可是,意外的事发生了,正在叮叮作响的电铃不响了。嘿,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波波夫感到非常纳闷:是不是这根导线在发挥什么作用?
  当他把实验距离缩小到原来那么近的时候,电铃又响了起来:“没错,这电铃一定与导线有关。”波波夫非常高兴,连忙把导线接到金属检波器上。经过反复试验,把导线接到检波器上的时候,电磁波的信号更强,传得更远。这样,波波夫就把这根导线安在了他的这台接收机上。
  从此,世界上就有了第一根无线电天线。
  不久,波波夫用电报机代替电铃,作为接收的终端。由此,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发报机诞生了。无线电天线在接收信号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无线电天线的出现给意大利科学家马可尼进行新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他对无线电天线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开始,他在发报和接收电报两地竖起了一根很高的杆子,上面架设了用金属圆筒制成的天线;再后来,又用双面覆盖着锡箔的风筝代替天线;直到1901年12月12日,马可尼用大风筝把天线架到了121米的高空,使横跨海洋的收发距离成功地达到了3200千米,终于把人类的通信事业推向了一个新高峰。现在,只要用短短的一根无线电天线,就能使你接收到来自天涯海角的电磁波信号。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为此奋斗的如波波夫等发明家。
其他文献
一部分企业的研发部门从母体剥离出来而衍生为独立的研发业者或新设,还有一部分企业通过保留并强化研发、剥离制造及其他业务而“变身”为事实上的研发业者。前者与物流(后勤
你当然已经知道,柯克大侦探有早起的习惯。做完一套自编的健脑操,再练一刻钟的简化太极拳,然后照例要绕着房子跑上几圈。可今天是怎么啦?太极拳才打了半截,他就突然抓起他的宽边帽,提着他的红木手杖,匆匆出门了。  他要去哪里?  两天前,晚报上登出了一张照片,报道当日——星期六清晨,有人在铁路拐弯的路基旁发现一具无名女尸,经警方和法医查验,显然是被人勒死之后扔在这里的,死亡时间确定在头天晚上11点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