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五个层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吟诵优秀古诗词,感悟诗歌意境,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文学艺术素养,而且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对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起到积极作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其丰富意蕴,让古诗词焕发时代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感悟 意境 焕发 活力
  
  小学语文教材每册都会安排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名篇,学习、吟诵这些优秀诗词,不仅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丰富语言知识,提高文学艺术素养,而且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对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起到积极作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的丰富意蕴,努力让古诗词焕发时代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一、初读感知,体验诗境。
  古典诗歌以其形式的丰富多彩,内容的异彩纷呈,成为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小学阶段的古诗大都琅琅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充分让学生自读感悟,是诗歌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前提。如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草》等诗歌,内容都浅显易懂,学生初读诗词后,引导他们观看插图或互动交流,就能初步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体验一种朦胧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正是进一步感受诗词艺术“美”的前奏。
  二、探究背景,感受诗境。
  了解诗歌写作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只有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了解诗人创作的历史背景,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陆游的《示儿》一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无限眷恋和不能亲眼所见的伤感遗憾,感情是复杂的,诗人将其作为遗言告知儿孙,对于不了解当时时代背景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困难。如果课前安排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一下我国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背景,对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会有很大帮助。只有学生充分了解了诗歌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示,学生才能很快领悟诗歌的大意和蕴涵的中心,感情自然就会引起共鸣。所谓“情动而辞发”,感情诵读也就顺理成章了。可见,探究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对学习古诗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吟诵成韵,感悟诗境。
  诗词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对学生理解诗意固然重要,但让学生从层次性的诵读中感悟诗词意境才是诗词教学的关键所在,因而,古诗教学的训练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并且要做到“五读”。
  一是“试读”,就是没有任何提示,让学生在了解诗词背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试着读一读,只要求读通读准就行。二是“评读”,在初读的基础上,学生从师生相互读、评、再读、再评的过程中逐步领会诗歌的意境,要求能从读诗到吟诗。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要引导学生在相互评价的基础上领会诗人陆游临终前对儿女们的谆谆教诲,从而读出期盼的语气。三是“范读”,在学生感情朗读有困难的时候,老师入情地范读,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起到点拨指导作用。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学生对诗人当时遗憾又无奈的心情只能意会但难以用语气表达,教师如及时给予示范引导,学生可马上找到感觉。四是“品读”,就是通过自由读、交流读、赛读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和韵味等内涵。例如元曲《天尽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句通俗易懂,但作者那股缓缓道来的浓浓的乡愁,只有反复品读,才能有所感悟。五是“吟诵”,让学生离开书本,在自我感觉受到诗情熏陶和感染的基础上,反复吟诵,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四、品味词句,内化诗境。
  小学课本中选用的古诗大都通俗易懂,教师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词句意思讲解。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教学时只需抓准“留连”和“自在”这对中心词的意义,让学生以欢悦的心情品味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黄莺自由自在地歌唱,到处是鸟语花香的景象时,学生一定和诗人一样,心中荡漾着轻松和快乐的心情。如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点,就已经内化了诗歌的意境,有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及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闹”一“绿”,意境全出,只有对这些重点字词反复品味,才能不断内化诗词的意境,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
  五、深入挖掘,拓展诗境。
  渴望统一中原的爱国诗翁,大雪满弓刀的大漠英豪,锄禾日当午的农夫,一叶扁舟出没于惊涛骇浪的渔民,翠柳黄鹂,青天白鹭,还有雪岭之外的美妙世界,这可爱可敬的人物,这壮美的景色,都会唤起学生心底对美好事物的爱恋和对诗词意蕴丰富的联想。因此,多给学生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关注学生的自身感受,是赏析诗歌意境的关键,也是诗歌时代性的显现和学生个性的张扬,更是诗词自身生命活力的发扬光大。如诗句“深山隐古寺”寥寥数字,不同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不同的的画面,有的是“茂密的竹林,一条林荫小道看不到尽头,只见很远的地方露出一个寺庙的角”;有的说“山高而空,云雾缭绕,寺庙似见非见,时隐时现”;有的说“空山什么也没有,偶尔传出几句念经的声音”;更有妙的说“高山脚下,清溪旁边,一个光头和尚正挑着满满一担水往回走”。你看,仅仅五字,浸透着多少高山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有多少画境值得我们揣摩啊!
  古诗词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内涵,如果我们能摒弃诗词教学中的浅显虚浮,突出对诗意的感悟,引导学生去体验优美诗词所蕴含的鲜活意境,就能更多地体现对人文的发扬、哲理的启迪和生命的关怀,让古典诗词焕发出时代的活力,也一定会开辟诗词教学新的天地。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中一旦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就有很强的凝聚力,控制力,感染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主体意识也就出来了。本文将从哇据课文的情感因素,创设情景,熏陶感染,朗读鉴赏,触发情感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以情动人 情感教育 源头活水     语文教育以情动人,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的。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
摘 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让生活走进作文,就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体验,去积累材料,这就要营造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让作文教学面向生活,鼓励叙写个性化的生活经历,让学生爱作文,会作文。  关键词:生活 源泉 写作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小学生更是如此。在作文教学
【文题回顾】  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贫瘠、肥沃我们或许无法选择,荒芜、繁茂将由自己来决定。  请以“耕种自己的土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审题与构思】  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式标题,整体采用比喻性手法,其重点在“耕种”上, “自己的土地”是动词“耕种”的对象。  “耕种”,即具体的行动,要
期刊
阅读作为传承文化的桥梁,作为读者从语言大师那里获取信息的渠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学生作为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尽可能多的接触经过历史选择和祖辈筛选的文化精华,对他们的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使他们受益终身。做为“授业解惑”的教师又将如何帮助学生“品读”这些大师的作品呢?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急剧更新,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层次不断提高,文化品位、素质修养不断提
期刊
高效教学的特征指高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即高效教学区别于低效、负效、无效教学的方面。关于课堂的高效性教学研究,国内外的教育心理学者已经分析出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及相关策略,如教师特征、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因此课堂的高效性教学会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现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对小学语文课堂中高效性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做法与思考。    一、 语文教师必须转
期刊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 imulation,DBS)又称为脑起搏器治疗,是利用立体定向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到脑深部核团,与心脏起搏器功能相似神经刺激器通过持续性释放高频电信号至刺激
摘要:新时期、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减负增效两手抓,面向全体促提质。首先要转变教师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其次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坚决执行市教委“十项规定”,让减负不再是口号,让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不再是梦想。  关键字:语文教学;优化课堂;减负提质    减负增效两手抓,面向全体促提质。当“十项规定”解决五大问题口号奏响时,我们要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多数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缺乏阅读兴趣,甚至一些学生认识不到阅读的重要性,在影响自己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此,本文针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以下论述。  关键词:教学观念;优化教案;学习兴趣;续想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以“主导”地位自居,而学生
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 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