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闻摄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学生素质普遍不高且水平差距很大,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毕业生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如何提高学生新闻摄像的水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成了各个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笔者经过长期实践和摸索,以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就业竞争力强”的人才为目标,从实际情况和教学经验出发,对提高新闻专业学生摄像水平加以阐述。
【关键词】新闻 摄像 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22-02
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如何让学生学好摄像技能,拍摄出清晰美观、主题明确的电视新闻画面,已经成为摆在新闻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目前,我国新闻专业摄像课程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的培养方式。何梓华教授提出“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可见,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尽管各个院校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或加大实践课时比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中仍不知如何拍摄完成新闻采访任务。本研究正是基于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技能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1 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
我国新闻专业发展迅速,各类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及相关专业。由于经费投入不同,新闻专业所配备的设备也不尽相同。新闻专业要求有大量的教学仪器与之相配套,如:广播级摄像机、大洋等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演播室、音频制作室等设备和场地。
目前,开设新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面临着设备陈旧、设备功能不全、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更有某些院校,设备仪器根本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较差,用人单位自然不愿意接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议院校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保障基本教学的顺利进行。投入宜采取多投入、勤投入的方式。即,每次购进设备时,应以够用为度,且不要为省钱而购置低档次的产品或缩减数量。设备更新换代时,应考虑及时更换新型的尖端的设备。
2 完善教师梯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
“大学无以大楼以为大,乃大师也!”仅有硬件设施,而没有软件——教师,是不可能完成教学的。在教育教学中应组织一支高水平固定的教师队伍,且队伍的年龄和职称应呈现阶梯式,这样才能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长远式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学科专业带头人可由一名既有新闻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下设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配以同等数量的工作在新闻一线或一线退休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同时,在学生社会实践时,联系实践单位配以大量的实践指导教师。这样强大的教师队伍保障了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
综合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的科研力度,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同样需要搞科研。一方面了解最新的理论信息,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学科体系。其次,常与有关院校或传媒机构联系,加强沟通学习。与院校沟通可以借鉴他人经验,少走弯路。与传媒机构联系可以了解社会最新需求,与市场接轨。再次,适时定期的将教师外派学习、参与实践采访或参加本专业学术交流会议。这样做不但能够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普遍不高,且层次水平各异。常规的教学必定会在课堂上形成“听取鼾声一片”的“壮观景象”,如何才能让这些“爱玩的孩子”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他们一起玩,一起去动手搞创作,参与教学活动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在本门课程开始中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播放一些前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向学生阐述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本门课程能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样,也让学生暗自下定决心,超过前辈。课程传授过程中,也应多给学生介绍优秀影片、优秀晚会或者其它学校的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样,时常能迸发出颇有新意的想法,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鼓励他,帮助他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实际的作品。虽然学生的作品中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但是创作的过程会让他们收获很多的经验教训,制作出的作品会让他们感觉欣喜若狂。宁增彦等人拍摄的诗歌散文《毕业了》,温如军组织拍摄的娱乐搞笑短片《弹棉花》,陈雷同学拍摄采访类节目的《艺术猴生》等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些学生们独立完成的作品也充分的说明了: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就会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4 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铁要趁热打,理论知识也应该及时巩固。在教学中,打破常规的理论课讲理论,实践课就实践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在整门课程中,先讲授完一部分理论知识,马上进入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实践环节。在总结实践经验后,提出高级操作要求,该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进行实地拍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终身难忘。最后由教师对拍摄方法和拍摄内容进行讲解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掌握。
如此方法,循环往复。不但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摄像技能,同时还牢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5 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新三学期
社会实践是一名在校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大一见习、大二实习、大三顶岗的目标。即将学生推向用人单位、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在第一年小学期的时候让学生认识新闻、了解新闻,跟随老记者进行实地采访。第二年小学期的时候,因为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并有上一年的见习经验。所以,布置进行独立拍摄采访、撰写新闻稿件。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任务。待到大三学期实践及毕业实习的时候这些学生都已经拥有一些发表的作品,已经成手。这样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市场竞争力也比较强。
我校现施行新三学期制度。其中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为社会实践学期,时间为一月份二周,春节后的二、三月份四周。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放弃期间的寒假休息,这样可在用人单位实习三个月的时间。期间正值春节晚会,各个媒体单位都会将看家“宝贝”拿出来,学生在学习如何组织拍摄大型晚会的同时,也见识到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学期实践结束后,系部及专业教师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在解决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同时,也可了解各单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需求,为下一步增加和改进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6 数字化自主学习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和自主学习再也不陌生。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课余之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查看搜索资源进行学习。如:让学生查找摄像机的持机方式、摄像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等资料;利用本校或其它院校精品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布置学生观看一些国内外大片、获奖纪录片、有代表性的专题报道和其它优秀作品。另外,可利用网站、博客、帖吧等形式,将部分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呈现,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学校也可根据情况,建立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将往届学生的优秀影片及作品放于其中,学生能够随时访问学习。
7 培养学生的网络新闻观
网络作为五大新闻媒体之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优势。现在,查看新闻最新最全面的便捷方式是通过网络搜索消息和视频。“FLV视频编码”已经让视频在网络上飞速的传播;“云计算”使得海量存储和高速运算得以实现;“web2.0”带来更多的网络服务。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发展到步伐,培养网络新闻观。培养网络新闻观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理念,掌握使用和处理各种网络媒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发布新闻消息。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但能在实体媒体机构工作,也可在网络媒体公司工作。从而拓宽了就业途径。另一方面,培养具有网络新闻观的毕业生,也为在下一轮的新闻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新闻摄像素质的教学经验和想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摄像水平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希望各位专家、同仁们能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共同推进新闻摄像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芸,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滞效应与预期模式,新闻界,2007(6)
[2] 官宏云,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及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8).
[3] 梁建卿,摄影技术基础课程学实践浅析,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3).
[4] 何梓华,新闻学专业点的发展概况和新闻研究生的培养,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报告会,2005.
[5] 丁柏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新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6] 蔡罕,面向社会探索新闻教育的发展之路,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
[7] http://www.fjcbxy.cn/showart.asp?id=20,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新闻 摄像 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2(a)-0122-02
新闻摄像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必备技能。如何让学生学好摄像技能,拍摄出清晰美观、主题明确的电视新闻画面,已经成为摆在新闻教育者面前的一个课题。目前,我国新闻专业摄像课程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的培养方式。何梓华教授提出“新闻媒体需要的,高校供应不上;新闻媒体不怎么需要的,高校却在大量培养”。可见,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尽管各个院校增设了实践教学环节或加大实践课时比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中仍不知如何拍摄完成新闻采访任务。本研究正是基于实践就如何提高学生技能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1 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
我国新闻专业发展迅速,各类院校纷纷开设新闻及相关专业。由于经费投入不同,新闻专业所配备的设备也不尽相同。新闻专业要求有大量的教学仪器与之相配套,如:广播级摄像机、大洋等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演播室、音频制作室等设备和场地。
目前,开设新闻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大多面临着设备陈旧、设备功能不全、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更有某些院校,设备仪器根本不能正常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较差,用人单位自然不愿意接受。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建议院校及相关部门加大投入,保障基本教学的顺利进行。投入宜采取多投入、勤投入的方式。即,每次购进设备时,应以够用为度,且不要为省钱而购置低档次的产品或缩减数量。设备更新换代时,应考虑及时更换新型的尖端的设备。
2 完善教师梯队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水平
“大学无以大楼以为大,乃大师也!”仅有硬件设施,而没有软件——教师,是不可能完成教学的。在教育教学中应组织一支高水平固定的教师队伍,且队伍的年龄和职称应呈现阶梯式,这样才能有利于专业建设的长远式发展。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学科专业带头人可由一名既有新闻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下设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配以同等数量的工作在新闻一线或一线退休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同时,在学生社会实践时,联系实践单位配以大量的实践指导教师。这样强大的教师队伍保障了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高。
综合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加大教师的科研力度,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同样需要搞科研。一方面了解最新的理论信息,另一方面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学科体系。其次,常与有关院校或传媒机构联系,加强沟通学习。与院校沟通可以借鉴他人经验,少走弯路。与传媒机构联系可以了解社会最新需求,与市场接轨。再次,适时定期的将教师外派学习、参与实践采访或参加本专业学术交流会议。这样做不但能够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能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思维。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普遍不高,且层次水平各异。常规的教学必定会在课堂上形成“听取鼾声一片”的“壮观景象”,如何才能让这些“爱玩的孩子”学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带着他们一起玩,一起去动手搞创作,参与教学活动中。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在本门课程开始中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播放一些前几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向学生阐述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本门课程能做什么,应该做到什么样,也让学生暗自下定决心,超过前辈。课程传授过程中,也应多给学生介绍优秀影片、优秀晚会或者其它学校的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学习,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学生的思维方式灵活多样,时常能迸发出颇有新意的想法,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鼓励他,帮助他将自己的想法变成实际的作品。虽然学生的作品中有很多的问题存在,但是创作的过程会让他们收获很多的经验教训,制作出的作品会让他们感觉欣喜若狂。宁增彦等人拍摄的诗歌散文《毕业了》,温如军组织拍摄的娱乐搞笑短片《弹棉花》,陈雷同学拍摄采访类节目的《艺术猴生》等都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这些学生们独立完成的作品也充分的说明了:相信自己,只要肯努力就会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4 教学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铁要趁热打,理论知识也应该及时巩固。在教学中,打破常规的理论课讲理论,实践课就实践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
在整门课程中,先讲授完一部分理论知识,马上进入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实践环节。在总结实践经验后,提出高级操作要求,该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得出最佳方案,进行实地拍摄,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会让他们终身难忘。最后由教师对拍摄方法和拍摄内容进行讲解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掌握。
如此方法,循环往复。不但可以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摄像技能,同时还牢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以后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础。
5 与用人单位相结合的新三学期
社会实践是一名在校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为学生制定了大一见习、大二实习、大三顶岗的目标。即将学生推向用人单位、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在第一年小学期的时候让学生认识新闻、了解新闻,跟随老记者进行实地采访。第二年小学期的时候,因为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并有上一年的见习经验。所以,布置进行独立拍摄采访、撰写新闻稿件。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完成任务。待到大三学期实践及毕业实习的时候这些学生都已经拥有一些发表的作品,已经成手。这样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市场竞争力也比较强。
我校现施行新三学期制度。其中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为社会实践学期,时间为一月份二周,春节后的二、三月份四周。同时,我们鼓励学生放弃期间的寒假休息,这样可在用人单位实习三个月的时间。期间正值春节晚会,各个媒体单位都会将看家“宝贝”拿出来,学生在学习如何组织拍摄大型晚会的同时,也见识到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学期实践结束后,系部及专业教师组织召开总结大会。在解决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同时,也可了解各单位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需求,为下一步增加和改进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6 数字化自主学习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终身教育和自主学习再也不陌生。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在课余之时,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网络查看搜索资源进行学习。如:让学生查找摄像机的持机方式、摄像记者所应具备的素质等资料;利用本校或其它院校精品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布置学生观看一些国内外大片、获奖纪录片、有代表性的专题报道和其它优秀作品。另外,可利用网站、博客、帖吧等形式,将部分教学资源在网络上呈现,让学生选择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学校也可根据情况,建立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将往届学生的优秀影片及作品放于其中,学生能够随时访问学习。
7 培养学生的网络新闻观
网络作为五大新闻媒体之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越来越凸显出它的优势。现在,查看新闻最新最全面的便捷方式是通过网络搜索消息和视频。“FLV视频编码”已经让视频在网络上飞速的传播;“云计算”使得海量存储和高速运算得以实现;“web2.0”带来更多的网络服务。网络时代已经到来,这就需要我们紧跟时代发展到步伐,培养网络新闻观。培养网络新闻观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理念,掌握使用和处理各种网络媒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发布新闻消息。这样培养的学生不但能在实体媒体机构工作,也可在网络媒体公司工作。从而拓宽了就业途径。另一方面,培养具有网络新闻观的毕业生,也为在下一轮的新闻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新闻摄像素质的教学经验和想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摄像水平的方法可能还有很多种,希望各位专家、同仁们能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共同推进新闻摄像这门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晓芸,地方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时滞效应与预期模式,新闻界,2007(6)
[2] 官宏云,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数字化的实践及研究,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8).
[3] 梁建卿,摄影技术基础课程学实践浅析,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1(3).
[4] 何梓华,新闻学专业点的发展概况和新闻研究生的培养,全国广告教育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报告会,2005.
[5] 丁柏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新闻教育,中国大学教学,2004(11).
[6] 蔡罕,面向社会探索新闻教育的发展之路,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4(1).
[7] http://www.fjcbxy.cn/showart.asp?id=20,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