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持证上岗”,您支持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6VE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对于孩子价值观和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不断有教育专家呼吁,应该对年轻父母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他们做父母的能力。近几年的两会期间,更有代表、委员建议,应该对父母进行强制性培训,给合格者颁发“父母上岗证”。但是,不少家长不以为然,甚至认为父母“持证上岗”纯属无稽之谈……
  父母“持证上岗”的提案是哗众取宠还是众望所归?
  听说以后当父母要先考取“父母合格证”,江苏省徐州市家长韦先生哈哈大笑:“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说法,感觉挺好笑的,孩子是我亲生的,要是我考试没通过,孩子还能归别人?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很好,但肯定无法落实,最后会被束之高阁。”
  安徽省滁州市家长对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提案同样嗤之以鼻:“我觉得这样的提案纯属哗众取宠。想想我们的父辈和祖辈,哪一个考取过‘父母合格证’,不是照样养育了孩子,而且后代不乏优秀人才?所以,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剖析家庭问题,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河南省郑州市家长段先生认为,父母“持证上岗”的提法事出有因:“近几年,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频频被报道,‘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你’之类的话题时常冲上热搜,引起网民对自己家庭的审视和抱怨,甚至有网民得出‘父母皆祸害’的偏激结论,并获得不少人的赞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提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其实是一种调侃。我想,教育专家提出这样的建议,是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呼吁家长们加强学习,并非真的要给父母们设置门槛。”
  湖南省长沙市家长宋女士接受采访时说:“生儿育女自古以来都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一切都用量化的标准去衡量,会不会陷入机械主义的泥潭?比如,考试合格了就代表能做好父母吗?高知家长不是照样犯错误吗?再比如,好父母的标准是什么?几年前美国的‘虎妈’是成功的家长还是失败的家长?这些问题不解决,父母‘持证上岗’就是无稽之谈。”
  山东省廊坊市家长汪女士认为,父母需要终身学习,但不需要用考证来约束:“每个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好,都愿意牺牲自己来成全孩子,哪敢不学习?不学习就会被老师嫌弃,甚至要被孩子鄙视,但我们还要工作赚钱啊,压力非常大。面对这种情况,教育专家们不来帮忙,反倒给家长增加负担,这不是帮倒忙吗?”
  陕西省西安市家长冯先生认为,以培训和考证的形式来提升父母的教育水平,是“考证大国”的思维惯性:“现在社会上的许多行业都有職业准入制度,从业者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比如教师证、律师证、建筑工程师证、医师从业证等,确实保证了专业领域的规范化和专业化,也保障了该专业从业者的质量。但是,随着职业资格证的种类越来越多,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许多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较低,反而增加了社会负担。近年来,中国已经取消了许多行业的职业资格证,此时提出父母‘持证上岗’,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甘肃省张掖市家长何先生对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举双手赞成,但对操作难度忧心忡忡:“现在的年轻父母根本不会养育孩子,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太需要学习了。前段时间的‘婴儿趴卧窒息’事件您听说了吗?一个新手妈妈连哄孩子睡觉都不会,一切都照网上说的来。婴儿睡觉一直哭,网上一个付费的‘睡眠引导群’让她别管,由着孩子哭,结果她眼巴巴地看着孩子窒息而死!您说荒谬不荒谬?更可气的是,孩子都死了,这位妈妈还不醒悟,居然还在那个该死的引导群里提问‘结扎后还能再生吗’?真是愚昧啊!她用自己的无知害死了自己的孩子,转眼已在考虑再生一个!这样的女人,我不建议给她颁发‘父母合格证’。但是话说回来,不允许她生孩子,好像没有法律依据吧?这样说来,父母‘持证上岗’这件事,恐怕不靠谱。”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父母只有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才能理直气壮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教育专家提议父母“持证上岗”,并非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坊间猜测的新闻噱头。
  早在2017年,全国人大代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吴正宪就曾建议,将家庭教育工作提前到大学和婚前阶段。她表示,家庭教育是社会风气的基础,应该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对于幼教、家政、教育等相关专业设立必修课,其他所有专业则选修。
  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考试合格的家长获得“合格父母证书”,该证书应该成为孩子入学的条件之一。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指出:“中国的家长们从来没有将子女教育当作一门科学,大多数都是无师自通的,一切全凭直觉和经验。”他认为,家庭教育既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更是一种巧妙的艺术,父母只有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才能理直气壮地承担起这一重任,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教师,所以,要求父母“持证上岗”非常必要。
  广东省珠海市心理咨询师雷云燕认为,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用其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和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伴随孩子的一生。只有优秀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同时,家庭教育还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家长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不仅在理论上讲不通,而且在实践中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雷云燕强调,“父母不是神仙,必须经过系统培训,才能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因此,将家庭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使其成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青年掌握家庭教育的技能,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
  上海市教育观察家蔡先生认为父母“持证上岗”是时代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均发生根本性变化。双职工家庭成为常态,全职妈妈或爸爸日渐稀少,父母越来越多的精力被工作占据,对子女教育的有效介入时间越来越少。工业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更使得家庭教育所需的知识储备迅速更新,父母原有的家庭教育经验常常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本次疫情中,一些父母与子女长期在家共处,一时手忙脚乱,和平相处尚成问题,更谈不上进行良好教育。这种现象是父母家庭教育能力弱化在特殊时期的集中反映。所以,父母‘持证上岗’不仅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天津市高级律师李先生接受采访时坦言,如果父母“持证上岗”得以实施,父母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有法律这一课:“调查显示,近几年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其中,家庭教育不当已成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的抚养者和监护者,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从小培养子女积极向上的意识,应当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想而知,如果家长不具备这种能力,孩子怎么会有法律意识?怎么保证他们不走弯路?”
  父母“持证上岗”,国外早有先例。做父母,及格线在这里
  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项传国先生介绍,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就广泛开展了针对父母的教育。在德国和美国,这种教育被称为“双亲教育”,苏联称之为“家长教育”,概念大致相同,都是针对父母进行的如何成为合格父母的专门化教育,归于成人教育的范畴。
  美国把双亲教育提前到婚前阶段。1976年,美国通过“终身学习法”,专业化的父母教育开始被广泛推广,各州都开始以不同的方式大力推行双亲教育。学校将培养父母教育工作者列入了教学计划,同时还在一些相关的硕士、博士课程中加入了家庭教育内容。
  日本在提高父母的教养水平上狠下功夫,主要通过两个渠道:一是学校教育,开设家政课程,短期大学开设家政系等;二是作为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一环来培训父母。文部科学省每年定期编印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料,向年輕夫妇提供教育幼儿的信息以及传授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并且规定:未取得合格证的适龄青年,不得结婚生育。
  “如果说父母是一个职业,那么这个职业的责任比任何职业都重要。”项教授说,“国外的父母教育已取得显著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父母群体庞大,又重视教育,如果科学规划,认真落实,一定会后来者居上。”
  广东省深圳市家庭教育指导师郭兴宇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父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修行。父母们对‘持证上岗’的理解不能拘泥于字面,而应该扪心自问,在教育子女这件事上,我们做得合格吗?”
  郭兴宇认为,合格的父母至少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有意识、有能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有温暖的家,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自信和勇气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才会有健康的身心。
  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就要做到彼此尊重,互相包容,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保护孩子身心不受伤害;民主决策,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开展丰富的家庭活动,让每个家庭成员都体会到一家人在一起的快乐。
  2.尊重孩子,关注他们的心理
  尊重孩子,父母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要主观地给孩子贴标签,要接纳当下的他,接纳他的不完美,适时引导,静待花开。
  二是要学会倾听,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多一些积极的沟通,少一些命令指责。
  3.言行一致,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的成长是在不断模仿中完成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所以,父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孩子格外重要。
  父母一遍遍地催促孩子不要玩游戏,快去写作业,不如自己放下手机去工作;父母一次次吼着让孩子好好说话,不如蹲下来放低音量,耐心地跟孩子对话;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努力学习,提升成绩,不如自己努力工作,不断进步……言传身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编后:
  父母“持证上岗”的实施可能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做合格的父母不容迟疑。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孩子的需要,更是父母们自我成长的需要。在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当下,父母们何不积极行动起来,开始自学家庭教育知识呢?您有什么要求和建议,欢迎通过本刊微信公众号参与讨论。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在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火车上,我的邻座是一个中年农民。他骄傲地告诉我,他女儿三年前考上清华,今年儿子考上了北大。  我问:“您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一流大学,有什么绝招啊?”农民父亲的回答出人意料:“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原来,这个农民父亲小时候家贫没念过书,自然没法教孩子,但又不想由着孩子瞎混,于是想出一个办法:每天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
平江改革最显著的制度特质,就在于实行了“竞争性管理”,将竞争机制引入以往未曾涉及的副职领导干部层,从而有效激活了这一群体的沉闷格局。    40多个县直单位近230余名副职临时免职,全员竞争上岗;8名“守摊子”、“端铁饭碗”、“坐铁交椅”的“太平官”黯然离职;5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马上任;4千余名干部被强烈震撼。湖南省平江县从提振县直领导班子副职的状态切入,实行“差额竞职”人事制度改革,走出
驻外办问题的形成,并不是驻外办本身的问题,单纯的撤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9年初,山东省潍坊市将包括驻京办事处在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11家办事处全部撤销,所有资产处理、人员安置等具体事宜在3月底全部完成。这项改革迅速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驻外办到底该何去何从,又一次凸显出来。  驻外办是一地政府在其他地方派驻的办事机构,一般派驻在政治、经济中心,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
无限渴望做女孩  钟小雨是我在某中学做心理问题筛查时遇到的一个孩子。那天,我为该校高一新生做心理讲座,其间不断有字条被老师送到我面前。这些字条是同学们应我的要求写的,可以问任何问题,讲座结束后我一一回答。我很乐意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其中一个字条引起了我的注意:  “为什么我一定要做男孩?”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回答的:“现在,社会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由于名人效应,有些年轻人盲目效仿,以‘出柜’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无法表达的愤怒不会消失,它会被关闭到潜意识里,寻求再次表达。如果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无法表达的愤怒,那么这些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所以,有时人们会因为一点小事情产生强烈的愤怒。  每当人心里有无名火时,就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炸,让家人遭殃  霍先生今年43岁,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他收入很高,但早衰迹象明显,不仅谢顶,而且皮肤暗淡,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2021年3月12日植树节,刘晓瑜、陈芝秀夫妇带着小女儿刘明月一起植树。“好想回家和你们一起植树啊!”在美国读博的大女儿刘映月和家人视频聊天时不无遗憾。“放心,我们会替你把树栽好的,等你回来时它已经枝繁叶茂了。”刘晓瑜笑着安慰。  言传身教:他不仅带着两个女儿参加公益活动,还向她们传授“每人栽一棵树,世界就多一点绿色”的环保理念  湖南临湘是一个有着2300年浮标历史的城市,被称为“中国浮标之乡”
好文章,一般不说教育人的话。文学修养深厚的人,写的文章都很质朴,如友人间的谈话。而初写作文的同学常常喜欢在作文结尾教导或号召别人,认为这样文章才有力度、有气势。  例1: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结尾是这样的:“我多么希望自己的理想能早日实现啊!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吧!”  例2:一篇题为《我是环保小卫士》的作文结尾是这样的:“你们这些自私自利的人快醒醒吧,动物、河水、
【编者】  “借调也是调”,在大众的潜意识中,借调被归为调的范畴。当这两者画上等号时,在外人眼中,借调也就成了颇为荣幸的事情。  但事实也许并不总是充满阳光,每一次不同的工作、每一次新的经历、每一次从零开始,难免产生了有些累、有些疲惫的“厌倦”感。尤其是那种“无助的无奈”,很难忘记。而在借调的荣光背后,是借调人员无法确定的未来。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会造成借调人员心灵上的不安。  一句话,借调生活,冷暖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无论迟到还是不迟到,都是孩子新一天校园生活的开始,但点滴的积累,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交往和成长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  迟到虽然看上去微不足道,实则对孩子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我儿子蒙蒙3岁入园的前一天,我给他买了一个小小的双肩帆布包,把牙刷、毛巾之类的物品放进去。小家伙兴奋得又蹦又跳,好像要去走天涯。  我蹲下身,正视他的眼睛,郑重其事地与他约定:“无论如何,不要迟到。”
《决策》:宁董事长您好。合肥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即一个主城区、四个城市组团、一个滨湖新区,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划分。滨湖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宁波:城区的目标和定位决定城区的未来。滨湖新区拥有省会的政治地位和巢湖的自然资源,这两大资源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滨湖新区的核心功能即行政办公和旅游功能。根据滨湖新区近期发展规划,滨湖新区将加快构筑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