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如歌

来源 :童话王国·文学大师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ke_sc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璇渐大,父亲没有刻意教她唱歌,而她却在耳濡目染之中,像初出山谷的黄莺,一亮开喉咙,流淌出来的便是让万物为之心动的声音。她像父亲的影子一般,跟着父亲翻山越岭,过桥涉水,或徒步,或搭乘顺路的牛车与帆船,把歌声送给永远需要他们歌声的人们。渴了,他们就向人家要一瓢水喝,或者干脆跪在河边,用双手捧饮清凉的河水;饿了,可以敲响院门进一户人家,坦然接受主人的款待,虽然是家常便饭,父女俩却是感激不尽。有时,他们可以随意从地里拔几个萝卜或是摘几个水果充饥,他们知道,主人发现了也不会介意。他们就这样走着,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不分阴晴雨雪。歌声浸润了大地,照亮了大地,温暖了无数孤寂的心灵。
  父亲也教她,但并不只教她唱歌。父亲教她听风、听雨、听天、听大地上的芦苇在风中挤挤擦擦,教她看云、看水、看鸟在天空、看鱼在水底、看阳光下的羽毛、看正在融化的冰凌,教她想远方、黑夜、黎明以及月光照在大河上的样子。父亲说:“我不是歌王,你眼前的这个世界才是歌王,是王中之王!”
  璇好像没有听懂,又好像听懂了。
  她按照自己的领会,常常独自一人在山坡上、小河边或田野上的一棵大树下,轻轻地唱着。唱着唱着,她喜欢上了自己的声音。那声音纯净而清澈,穿越空气,飞向远方。那一刻,她觉得天更蓝、树更绿,一草一木都在凝神听着,她小小的心灵就会荡起一阵感动。
  父亲发现,女儿有许多不同寻常之处:比如她能用歌声阻止一只鹰对一只燕雀的追捕;比如,她能用歌声使一只灰狼产生迷惑,从而使一只幼小的野兔得以逃脱。他隐隐约约地觉得女儿的歌声可以与天地万物进行交流。
  终于有一天,父亲知道,他可以停止歌唱了。
  璇第一次独自为人歌唱时,父亲亲自为她制作了一盏红纱灯。这盏红纱灯制作得十分精细,他竟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才完成这件作品。他对为什么要为璇制作一盏红纱灯,并没有特别清晰的理由,只是觉得这个女孩应当手提一盏红纱灯站在月光下的台子上,不然,她就显得有点儿单薄、单调;它是对女儿的衬托,更是对女儿的歌声的映照。在制作红纱灯的日子里,父亲的眼前总是璇手提一盏红纱灯,在夜空下唱歌的样子。他觉得那样子很美,很感人,是天底下无一物能够与其媲美的形象。他甚至在心中认定:璇必须提着一盏红纱灯。
  璇提着红纱灯站在了台子上。
  从此,这个形象便永遠地烙在了大地上。
  她小小的身体,在半明半暗的灯光里飘动与沉浮,用稚气而干净的声音,将所有的心唱到了一起,唱到了高处。
  父亲从领唱到陪唱,直到最后成为她的听众。
  红纱灯走过四季,走过黑夜,点亮了一棵棵树,一座座山,一片片水,一颗颗心。
  就在这一年,熄和他的巫师团来到了这片土地上。魔法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播着。凡中了魔法的人,顷刻间便失去了声音:风无声地吹着,水无声地流着,马无声地奔驰着,风车无声地旋转着……
  名扬天下的歌王父女,早在熄的心中。他告诫大巫师蚯:“不到万不得已时,不可向歌王和他的女儿施法,我要将他们带进都城,带进我的琉璃宫!”
  一支专门的队伍在搜寻歌王父女。
  他们的行踪终于被那支搜寻的队伍发现了。他们将璇和她的父亲围困在山脚下的一座木屋里。在经过一天一夜的软硬兼施而最终也未能使歌王屈服之后,熄只好让大巫师蚯带领巫师团从不远处赶来。那时,天色已晚。
  父亲看着璇说:“你从后门出去,只管往深山里跑,千万别回头!”
  璇却站着不动。
  “你想中魔法吗?”
  璇依然站着。
  “总有一天,那些失去听觉的人会重新听到声音的!你还要为他们歌唱!赶快跑吧!”
  泪珠挂在璇的眼角。
  “跑吧,跑吧,快点儿跑吧!”父亲将她手中的红纱灯一口气吹灭,用力将她推出了后门,随即将门关上,插上了门闩。
  璇不住地拍打着门。
  然而,父亲非常固执地坚持着。
  璇哭泣着,掉转身去,跑进黑暗里。
  透过后窗,父亲看到了璇瘦小的身影渐渐远去。他转身将小木屋的前门打开,从容不迫地走到门前的一棵大树下,面朝一轮明月,随即亮开歌喉,向天而歌。
  璇听到了父亲的歌声。这也许是父亲最后的歌声了。她深知,这是父亲在为她能够成功逃跑争取时间。她一边哭泣,一边拼命地奔跑,熄灭了的红纱灯在她颤抖的手中不停地晃荡。
  不愧是歌王,他的歌声浑厚、深沉、极富穿透力。夜空下的大山,一时前呼后应,到处都是他的歌声。虽只是独自歌唱,却有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
  巫师们一时被这歌声吸引,竟将施展魔法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璇越跑越远,父亲的歌声越来越小。
  一阵清凉的夜风,终于使巫师们从歌王的歌声中回过神来,施展魔法的念头再次涌上心头。然而,就在他们即将施展魔法时,歌王轻蔑地看了他们一眼,继续唱着歌。
  父亲的歌声像火焰一般熄灭了。璇坐在冰冷的山头上,将红纱灯放在身边,朝着小木屋的方向,托着下巴,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几天之后,饥渴、疲惫、悲伤和恐惧几乎耗尽了她的生命。这天黄昏,她晕倒在了一棵大树下。一个以捕猎为生的老人发现了她,并从她身旁的红纱灯认出了她,将她从地上背起,背到了他在山坡上的小屋里。她醒来后,望着慈祥的老人,只是泪流不止。老人一边给她喂汤,一边说:“还记得爷爷吗?头年,你和你的歌王父亲路过这里,住下了。那天,你们父女俩为我唱了一夜的歌。”
  璇点点头,眼泪扑簌簌地滴在了汤碗里。
  老人收留了她,从此一老一小在这深山老林里相依为命。
  她不再唱歌,可老人总是说:“唱吧,孩子,总不唱,声音会像不见雨水的河,总有一天会枯死的。你父亲让你活下来,就是要让你唱歌的,唱歌是你的命!”
  终于有一天,当月亮从山头探出半张面孔时,她将红纱灯点亮,轻轻地唱了起来。随着音符悠悠飘出,她又回到了往日的时光……
  选自《歌王》,天天出版社,有改动
其他文献
留住夏天的禮物
期刊
爸爸是个乡村赤脚医生,小时候经常看到病人到家里来找爸爸看病。爸爸给他们打针、开水药,过一些时候,就会看到那些曾经病恹恹的、走路都艰难的人,又能去干活儿了。  还有些病人,听说连床都下不了,他们的家人来找爸爸到村里去给他们看病,过了不久,就能看到那些病重的人又生龙活虎了。  那时,在我看来,爸爸的确是个很了不起的医生。我觉得爸爸很厉害,他经常背着那个神秘的、灰白色的铝皮药箱,仿佛他只要打开那个药箱,
蓝布奶今天要洗头。  阿妈提着一桶水走下木梯,到蓝布奶身边放下。蓝布奶挨着一处矮石墙站着,墙上放着一个木盆。阿妈把水装到木盆里,用手试试水的温度,合适了,再往盆里放块毛巾。  “好了。”阿妈说。  蓝布奶的头发全披下来了,像白色的瀑布。  蓝布奶把头发浸湿,拿过来一只洗发果,捏碎,用手掌搓搓,洗发果冒出泡泡再抹头发上,轻轻地揉搓着。  河边有几棵巨大的树,那些树结出的果子可以洗头发,村里人都把那种
一、小甲虫和细脚蜘蛛  一只有两根触角的小甲虫,在我书桌边的玻璃窗上攀爬。  什么时候进来的呢?  哦,肯定是刚刚开了半扇窗,忘了关,这只整天在草丛里玩耍的小甲虫才误闯进来。  它在透明的玻璃上寻来找去,很恐慌。怎么还有这样硬的空气呢?明明看上去什么都没有,可就是飞不动啊!我猜它一定是这么想的。  小甲虫只有萤火虫的一半大,它沿着窗框边的玻璃,一趟又一趟,来来回回地爬,都没拐过弯。此路不通啊,小甲
南极,很冷很冷,淡蓝色的冰覆盖着大地,处处堆积着白雪。一只年轻的企鹅妈妈生了一个蛋。  “总算生下来了!”企鹅爸爸激动地说,他早就期盼着企鹅妈妈生下这个蛋了。  企鹅妈妈小心翼翼地把蛋递给丈夫,企鹅爸爸用脚掌把蛋轻轻扒拉到自己热乎乎的肚子下面。现在夫妻俩得分别了,因为企鹅妈妈要同别的雌企鹅一道下海去了。  “多多保重。”企鹅爸爸说,“别忘了,我在等你。”  企鹅妈妈要到海洋里去休息休息,调养调养身
初夏,阳光明媚。亲爱的小童迷们,欢迎你们光临“光影奇妙屋”,本期将由我作为向导,带领你们体悟动物和自然之美。 1.《鹈鹕的故事》  《鹈鹕的故事》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科林?迪力的同名小说。一个叫麦克的小男孩和父亲以打鱼为生,一天,麦克在湖边发现偷猎者在射杀鹈鹕,幸亏猎手波塞沃及时赶到,赶走了偷猎者。麦克和波塞沃成了朋友,并将失去了妈妈的小鹈鹕带回家中饲养,与鹈鹕建立了深厚的友情。电影深刻说明了“保护
都等了一个冬天了  雪只露过一次面  没有雪  去哪儿找田鼠跑过的脚印  怎么去田鼠家拜年呢  田鼠家住在田野深处  只有田鼠的脚印才可以引路  再等等  春天就来了  春天当然是很好的  可以送很多花儿给田鼠  可是  假如踏着雪去送春天的消息  田鼠会更开心啊  冬天如果缺少了白色,那该多么遗憾!红彤彤的新春祝福如果被白雪所包裹,那必定是最美好的。我们也好想像诗人一样,细细地在雪地中寻找田鼠的
仙人掌被年轻人带回家的那天,刚下了一阵雨,地是湿的。年轻人把装着仙人掌的袋子往篱笆旁一扔,冲到屋子前当当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位老妇人开了门。  “你把它种一下,就种在篱笆边上。”年轻人说,“我马上就走。”  “才回来就走?”老妇人拉住年轻人的胳膊,“饭吃了吗?最近过得怎么样?”  “我有事。”年轻人把胳膊抽回来,“仙人掌你别忘了种!”  “那……今年清明节你别忘了回来啊,去看看你爸爸……”  “清
天空对着大地笑的时候,大地也在看着天空笑。它们在高兴同一件事——迷路的太阳终于回来了。  这大概是一整个冬天里,为数不多的晴好日子。一直在大雪下猫冬的路面和红顶小房子,都抓紧时间探出脑袋,尽情伸展着僵直的身体,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小春城的昂昂溪路上,晒太阳比赛也在上午十点准时开始了。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出太阳了吗,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你也曾在冰冷的大雪中冻了一个多月的话,一定会理解这些小巷
一  阿赖开门进来时,我正在窗边看那座院子。  阿赖喊:“叔,菜放桌上了。”  我边应着边摇着轮椅过去:“好啊,我这就给你拿钱。”  阿赖接过了钱,笑着说:“天气真好,要不要我扶您下楼走走?”  “不想出去。”我说,“谢谢你,阿赖,唉,一直以来都在麻烦你。”  “没事,没事,再说您也给我跑腿费了不是?”阿赖憨憨地抓了抓脑袋,“那我先下楼了,马上就到吃饭的点了,客人们也该来了。”  阿赖出去时,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