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的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危险度评估与综合治疗单中心研究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c657924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儿童非横纹肌软组织肉瘤(NRSTS)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生存影响因素及治疗策略。

方法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2007年7月至2015年3月共收治34例NRSTS患儿,回顾性研究患儿临床与病理资料、手术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结果,并分析生存影响因素。

结果

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7~18岁,中位年龄14岁。肿瘤最大径0.5~22.0 cm,平均值5.0 cm,中位值3.0 cm。由9种不同的组织学亚型组成,以滑膜肉瘤最多[29.4%(10/34例)]。部位以四肢最多[67.6%(23/34例)],其中下肢占50.0%(17/3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协作组(IRS)分组:Ⅰ组28例,Ⅱ、Ⅲ、Ⅳ组各2例;美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OG)危险分层:低危组23例,中危组7例,高危组4例。随访时间6~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术后发生复发2例,远处转移1例,淋巴结与远处转移2例,复发与远处转移1例,死亡3例。34例患儿2年总生存率为89.2%,低危组为100.0%,中高危组为70.0%。其中28例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患儿,术后2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4%、87.6%。分析生存影响因素,发现IRS分组、COG危险分层、肿瘤大小与预后相关。能够完整手术切除(P=0.007)、低度危险(P=0.014)、≤5.0 cm(P=0.037)的肿瘤具有更好的生存预期。治疗: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化疗10例,手术加放化疗4例,手术加放疗2例,单纯放化疗2例,单纯化疗2例。化疗方案主要(17/18例)采用蒽环类药+异环磷酰胺方案(吡柔比星:40 mg/m2,异环磷酰胺:10 g/m2),每例总化疗2~12周期,平均4.6个周期。

结论

NRSTS患儿在手术、放疗及基于葸环类药物+异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后,可取得较好结果。本研究首次采用COG分层研究儿童NRSTS,并证实实肿瘤大小与COG危险度分层是重要的生存影响因素。应该依据NRSTS危险度评估预后,并设计综合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三间隙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间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肛肠中心接受三间隙引流术(分别切开黏膜和内括约肌之间的黏膜下间隙、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及外括约肌以外的括约肌外间隙并充分引流)的25例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三间隙引流组)。另选取同期行单纯脓肿切开引流术(单纯切开引流组)和切开挂线术(切开挂线组)的患者资料,依据年龄、性别及脓肿
目的观察双补片法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接受双补片法治疗的12例重度直肠脱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双补片法包括经腹直肠悬吊加补片固定术及经会阴补片法肛管成形术两步手术。观察本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半年的Wexner排粪失禁评分及肛管直肠测压结果。结果本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收治的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的396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NRS2002评分系统计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评分,NRS2002评分≥3分者认定为有营养风险者。通过单因素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以及NRS2002评分与直肠癌前切除术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远处转移的规律及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手术(规范的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和新辅助放化疗(手术前后予以氟尿嘧啶类单药或氟尿嘧啶类联用奥沙利铂化疗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的317例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3年累计转移率,对可能影响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回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E)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1998年10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16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会阴切口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会阴切口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6%(41/167),其中切口感染7例,脂肪液化10例,切口愈合不良21例,切口窦道形成
肠梗阻是胃肠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处理不当会显著增加患者负担。肠梗阻诊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治疗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借助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准确判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以及手术处理的可能性等问题,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对于非绞窄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通过有效的小肠减压等措施缓解肠膨胀,解除梗阻,同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为可能的手术治疗做准备。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剖腹探查,
目的探讨人miR-148a过表达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炎症及胰岛素敏感性相关蛋白IL-6、瘦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及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人miR-148a过表达慢病毒及对照慢病毒分别感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诱导分化。收集第0天、第4天、第10天、第15天细胞培养基上清并提取各时间点的细胞RN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个时间点IL-6、瘦素、抵抗素、TNF-
目的了解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DN:CAS)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认知过程的评价情况。方法采用DN:CAS对61例ADHD儿童以及与其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1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测验,比较2组测验量表分结果的差异。结果ADHD组与健康对照组的DN:CAS 4个分测验中的计划测验[(24.18±5.64)分比(30.07±5.28)分,t=-6.985,P<0.01]、同时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模型,探讨肠组织需肌醇酶1α(IRE1α)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RAF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例数=10)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例数=40)。sham组仅开腹、关腹;I/R组给予阻断肠系膜上动脉血流30 min,恢复再灌注2 h、6 h、12 h、24 h分为4个亚组,依据每个亚
目的探讨脂氧素A4(LXA4)在幼年期代谢综合征(MS)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保护性作用。方法3周龄雄性SD大鼠高糖高脂饲料饲养6周制备幼年期大鼠M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组、LXA4小剂量组、LXA4中剂量组和LXA4大剂量组,加之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共5组。LXA4各剂量组每天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LXA4,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予9 g/L盐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