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效益;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111—01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内容面向大多数学生,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需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培养个别物理精英。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使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发现、探究、总结、应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如果过于要求师道尊严,学生见了老师犹如老鼠见了猫,就不能在课堂上展开智慧的翅膀。因此,教师要尽量构建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己轻松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教材在编排上克服了传统教材中以文字为主的呆板模式,集文字、图形于一体,每页色彩搭配适中,设置栏目多种多样,比如,科学窗、阅读天地、想一想、探究实验、你知道吗等。文字叙述清新,图形准确无误。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把物理课本当作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去读,力争读懂每一句文字,弄懂每一幅图画,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上物理课本,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阅读天地、你知道吗、小制作等栏目时,恰当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和物理学史中的伟人及其卓越的成就相联系,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学习“大气压”时,不仅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还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操作者:奥托—格里克的有关事迹,学生大为惊叹,对物理学习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三、恰当地进行探究式教学
新教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就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方法,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物理新教材的每章内容中都安排有探究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并不完全按教材安排去做,而是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器材情况、学生情况、课时情况等,合理安排了探究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
如,在学习“探究物质的融化条件”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班额大,器材不齐,笔者主要抓了探究七大步骤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三大步骤,对其他步骤进行了淡化处理,用生活实例分析比较,得出了结论,并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很不错。
四、注重美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物理美随处可见,如图形美、公式美、声音美、语言美、物理现象美等。在学习“光现象”时,漂亮的倒影图、光学图像使人难以忘怀;在学习“碘的升华现象”时,经加热形成的紫色碘蒸气弥漫在烧杯中,又经冷却在烧杯壁出现紫色碘颗粒时,学生被物理现象的美深深地震惊了,他们无不发出啧啧的惊呼声;在学习“声现象”时,雷声、流水声、海浪声、蜂鸣声等的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来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生活经历不多,没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胜不骄,败不馁,上课回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这也应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教材要求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课堂上不是多么优秀,但并不能代表他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报告等。让有兴趣的学生完成这些业,并展示给大家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神奇的物态变化”小论文,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好评。而后也有些学生在作文课中大胆应用物理知识,使作文更加新颖。有些学生制作的水喷泉、潜水艇、密度计等,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这样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好途径。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5—0111—01
新教材在编排体系和知识结构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进,突出了知识形成的探索过程,内容面向大多数学生,难易适中,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在编排上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研究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需要。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教材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是培养个别物理精英。它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训练,使学生经历科学知识的发现、探究、总结、应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如果过于要求师道尊严,学生见了老师犹如老鼠见了猫,就不能在课堂上展开智慧的翅膀。因此,教师要尽量构建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己轻松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教材在编排上克服了传统教材中以文字为主的呆板模式,集文字、图形于一体,每页色彩搭配适中,设置栏目多种多样,比如,科学窗、阅读天地、想一想、探究实验、你知道吗等。文字叙述清新,图形准确无误。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把物理课本当作一本有趣的连环画去读,力争读懂每一句文字,弄懂每一幅图画,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上物理课本,对物理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阅读天地、你知道吗、小制作等栏目时,恰当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和物理学史中的伟人及其卓越的成就相联系,设置探究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学习“大气压”时,不仅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还介绍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操作者:奥托—格里克的有关事迹,学生大为惊叹,对物理学习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三、恰当地进行探究式教学
新教材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就是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的内容,还要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方法,促进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物理新教材的每章内容中都安排有探究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并不完全按教材安排去做,而是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器材情况、学生情况、课时情况等,合理安排了探究课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
如,在学习“探究物质的融化条件”时,由于笔者所在学校班额大,器材不齐,笔者主要抓了探究七大步骤中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三大步骤,对其他步骤进行了淡化处理,用生活实例分析比较,得出了结论,并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效果很不错。
四、注重美育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物理美随处可见,如图形美、公式美、声音美、语言美、物理现象美等。在学习“光现象”时,漂亮的倒影图、光学图像使人难以忘怀;在学习“碘的升华现象”时,经加热形成的紫色碘蒸气弥漫在烧杯中,又经冷却在烧杯壁出现紫色碘颗粒时,学生被物理现象的美深深地震惊了,他们无不发出啧啧的惊呼声;在学习“声现象”时,雷声、流水声、海浪声、蜂鸣声等的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知识来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由于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生活经历不多,没有失败的教训。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胜不骄,败不馁,上课回答问题不紧张,考试不怯场,遇到较难问题不灰心丧气,这也应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教材要求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全体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由于多种原因,课堂上不是多么优秀,但并不能代表他没有能力。在物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报告等。让有兴趣的学生完成这些业,并展示给大家学习,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如,在学习“物态变化”后,有位学生写了一篇“神奇的物态变化”小论文,赢得了全班学生的好评。而后也有些学生在作文课中大胆应用物理知识,使作文更加新颖。有些学生制作的水喷泉、潜水艇、密度计等,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组织能力。这样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是他们获得发展的好途径。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