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肺心病;呼吸衰竭;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04-01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共收治肺心病患者68例,男48例,女2例;年龄48~92岁,平均67岁。其中并发呼吸衰竭40例,占58%,并发肺性脑病9例,占1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占2.9%,死亡7例,病死率为10%。
2 护理
2.1 做好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加上长期治疗,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患者易顾虑重重,并出现消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脾气变得暴躁而古怪,常常不配合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要耐心疏导,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让周围的人都能关心他们的疾苦,使患者能得到温暖。同时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介绍治愈或好转病例,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基本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环境卫生和劳动条件,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2.2 体位的护理: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常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而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也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2.3 呼吸道管理对病情轻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翻身拍击震荡背部和体位引流,以促进患者排痰,或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其痰液稀释易咳出,对病情重者应给予吸痰,呼吸极度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
2.4氧疗护理氧气疗法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2.4.1氧疗浓度呼吸衰竭多属Ⅱ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28%,氧流量1~2L/min。若氧疗浓度及吸氧方式不当常导致氧疗失败。
2.4.2高浓度间断吸氧常由于患者或家属不了解氧疗知识,致患者自感喘憋时自行调节氧气装置而吸入高浓度氧,而症状缓解则完全停用。此法不能阻止二氧化碳潴留,且可加重缺氧。
2.4.3 高浓度持续吸氧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或其家属自行调节而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这种氧疗方法能暂时提高PaO2,但继之患者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呼吸抑制,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甚至出现或加重肺性脑病。
2.4.4 吸入氧气温度过低因患者常在冬季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加重,且存在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氧疗时如将氧气直接吸入或仅通过蒸馏水,使吸入的氧气过冷及过于干燥,将刺激气道,使之收缩或痉挛,同时使痰液更加粘稠,气道阻塞更加严重,加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所以氧疗时要注意吸入氧气的加温与湿化,也可将75%~95%酒精注入湿化瓶内以减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气体交换。
2.5 补液护理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故补液过多或过快都可加重心脏负担,会使呼吸困难加重,甚至急性肺水肿;相反补液过少或过慢则达不到补液的目的。补液时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
2.6 严密观察病情
2.6.1 神志改变患者常处于缺氧状态,往往反应迟钝,如果出现明显的头痛、嗜睡、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提示肺性脑病,应立即报告医生。
2.6.2 皮肤和黏膜颜色注意观察口唇黏膜及指(趾)端皮肤是转红润还是紫绀加重,了解给氧效果。
2.6.3 咳嗽、咳痰的量、颜色及粘稠度若咳嗽加重,痰液呈脓性,提示呼吸道感染加重,护士应注意收集痰培养标本,为用药提供参考。如痰液转为白色,提示炎症被控制。
2.6.4 血压和脉搏改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继而出现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表现。
2.7 皮肤护理患者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因此,应温水擦浴每日2次,协助翻身每2h 1次,便后应注意清洗会阴,防止皮肤感染以及压疮的发生。
2.8 健康指导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故一般患者食欲减低,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营养饮食;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 体会
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内、外、妇、儿、传染等各科疾病均可发生,从长期临床表现护理工作中体会到:在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而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又在于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认真做好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发绀、烦躁、心率增快,表示患者存在缺氧,可增加给氧量,面色潮红、出汗、嗜睡、血压升高,表示有二氧化碳潴留,可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合理给氧是呼吸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是提高治愈率、预防肺心病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04-01
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是指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紫绀以及精神状态的改变。呼吸衰竭是引起肺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病死率高,病情变化迅速,临床护理困难,预后差。为了提高疗效,探讨合理的护理方法,临床治疗中值得研究。现就62例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本科共收治肺心病患者68例,男48例,女2例;年龄48~92岁,平均67岁。其中并发呼吸衰竭40例,占58%,并发肺性脑病9例,占13%,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例,占2.9%,死亡7例,病死率为10%。
2 护理
2.1 做好心理护理:肺心病患者由于病史长,反复发作,加上长期治疗,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患者易顾虑重重,并出现消极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脾气变得暴躁而古怪,常常不配合治疗。对这些患者我们要耐心疏导,了解其家庭情况,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让周围的人都能关心他们的疾苦,使患者能得到温暖。同时讲解有关疾病知识,介绍治愈或好转病例,增强患者治病的信心。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基本能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改善环境卫生和劳动条件,禁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2.2 体位的护理: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常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而采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也使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从而改善呼吸困难。
2.3 呼吸道管理对病情轻者,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并协助翻身拍击震荡背部和体位引流,以促进患者排痰,或对患者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3次,使其痰液稀释易咳出,对病情重者应给予吸痰,呼吸极度困难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呼吸道通畅。
2.4氧疗护理氧气疗法是治疗肺心病呼吸衰竭的重要一环,护理人员要认真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加强巡视,观察用氧效果。
2.4.1氧疗浓度呼吸衰竭多属Ⅱ型,既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潴留,此时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刺激已不敏感,主要依靠缺氧来维持其兴奋性。因此,应采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氧浓度24%~28%,氧流量1~2L/min。若氧疗浓度及吸氧方式不当常导致氧疗失败。
2.4.2高浓度间断吸氧常由于患者或家属不了解氧疗知识,致患者自感喘憋时自行调节氧气装置而吸入高浓度氧,而症状缓解则完全停用。此法不能阻止二氧化碳潴留,且可加重缺氧。
2.4.3 高浓度持续吸氧医护人员经验不足,或其家属自行调节而给予高流量、高浓度持续吸氧,这种氧疗方法能暂时提高PaO2,但继之患者呼吸中枢兴奋性下降、呼吸抑制,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甚至出现或加重肺性脑病。
2.4.4 吸入氧气温度过低因患者常在冬季气候寒冷时发生或加重,且存在严重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氧疗时如将氧气直接吸入或仅通过蒸馏水,使吸入的氧气过冷及过于干燥,将刺激气道,使之收缩或痉挛,同时使痰液更加粘稠,气道阻塞更加严重,加剧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所以氧疗时要注意吸入氧气的加温与湿化,也可将75%~95%酒精注入湿化瓶内以减低肺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气体交换。
2.5 补液护理患者心肺功能不全,故补液过多或过快都可加重心脏负担,会使呼吸困难加重,甚至急性肺水肿;相反补液过少或过慢则达不到补液的目的。补液时应严格记录24h出入量,为补液提供依据。
2.6 严密观察病情
2.6.1 神志改变患者常处于缺氧状态,往往反应迟钝,如果出现明显的头痛、嗜睡、躁动不安、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提示肺性脑病,应立即报告医生。
2.6.2 皮肤和黏膜颜色注意观察口唇黏膜及指(趾)端皮肤是转红润还是紫绀加重,了解给氧效果。
2.6.3 咳嗽、咳痰的量、颜色及粘稠度若咳嗽加重,痰液呈脓性,提示呼吸道感染加重,护士应注意收集痰培养标本,为用药提供参考。如痰液转为白色,提示炎症被控制。
2.6.4 血压和脉搏改变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可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律不齐,继而出现脉搏缓慢,血压下降,循环衰竭表现。
2.7 皮肤护理患者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皮肤表面温度下降,因此,应温水擦浴每日2次,协助翻身每2h 1次,便后应注意清洗会阴,防止皮肤感染以及压疮的发生。
2.8 健康指导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消化道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故一般患者食欲减低,应鼓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营养饮食;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3 体会
呼吸衰竭是许多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由于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内、外、妇、儿、传染等各科疾病均可发生,从长期临床表现护理工作中体会到:在治疗呼吸衰竭过程中,护理工作十分重要,而护理呼吸衰竭患者的关键又在于改善呼吸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认真做好呼吸道通畅的护理。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是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特征。患者表现为发绀、烦躁、心率增快,表示患者存在缺氧,可增加给氧量,面色潮红、出汗、嗜睡、血压升高,表示有二氧化碳潴留,可加强通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合理给氧是呼吸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总之,精心的护理、细致的观察是提高治愈率、预防肺心病并发症及减少病死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