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之战

来源 :小猕猴智力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手下大将韩信率领数万人马向东越过太行山,对赵国发动了进攻。汉军和赵军在赵国西部边界的险要隘口——井陉口遭遇。井陉口是太行山八个隘口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赵国派了十多万军队驻扎在此,汉军想要攻破这里十分困难。
  2.战争前赵国就有谋士向赵军主将陈余献计,说汉军连战连胜士气正旺,赵军应该避开其锋芒,依靠隘口险要的地势防守,然后再切断汉军的粮道,如此一来汉军就会不攻自破。但是陈余自认为赵军数量上有绝对优势不需要使用这样的计谋又贪功想要从正面击败汉军显示自己的威风。
  3.韩信了解到赵军主将陈余骄傲自大,想在井陉口一口吞掉汉军,于是想到了一个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案。他从汉军中挑选了两千名年轻力壮的骑兵,叫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半夜时趁着天黑悄悄地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本营的倾后方,在那里埋伏下来。韩信嘱咐两千骑兵,明日决战时汉军会后撤,赵军贪功肯定会倾巢出动,这时就趁机攻进赵军大本营,把赵军旗帜拔掉并插上汉军的红旗。
  4.之后,韩信又派—万人马作为先锋部队,前进到井陉口附近,沿着绵蔓水摆好阵势。韩信知道陈余想把汉军一网打尽,不会攻打汉军的这一万先头部队。赵军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讥笑韩信根本不懂得兵法。
  6.韩信带着汉军主力部队退到绵蔓水边,和原来背水列阵的—万汉军会合起来,重新同赵军展开激战。前是敌兵,后是急流,汉军要么向前拼死杀敌,要么后退淹死水中。只见汉军将士人人奋勇争先,拼死战斗。再说汉军埋伏在赵营背后的两千名轻骑兵,一看到赵军顷巢出动,就乘虚攻入赵营,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换上了汉军的红旗。霎时间,赵军的大本营竟变成了汉军的大本营。
  5.第二天一早,汉军发起了进攻,陈余认为消灭汉军的机会到了,他立刻传令赵军出击。双方大战了很长时间。韩信假装战败后退。陈余误认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就命令全体赵军顷巢而出。
  7.苦战了大半天后,陈余看到士兵们已经疲劳不堪,便下令鸣金收兵。筋疲力尽的赵军乱哄哄地往回撤退,还没走到大营,远远望见大营的四周已经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不禁大惊失色,以为赵国已经被攻占,于是抛戈弃甲,纷纷溃逃。占据赵营的汉军乘势杀出,韩信指挥的汉军主力部队同时反攻过来,把赵军彻底打垮,斩了赵军主帅陈余。
  8.战争结束,汉军将领们十分佩服韩信的指挥艺术,但是依然不明白为什么要背水为阵。韩信回答,兵法里说过,把士兵置于危险境地,才能奋勇作战,从死中求得生存。背水列阵,就是这个道理。把士兵安置在后退无路的“死地”,才能使士兵拼死冲杀;如果有路可逃,一到战斗激烈,他们就会争着逃走,哪里还会听从指挥呢!韩信正是凭借这一战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
其他文献
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德育),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温州市名班主任等。致力于学生问题艺术化教育的研究,该课题获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全国“十三五”教育部重点立项资助。著有《教师艺术应对学生问题36记》《从班会课到成长课程》等4部著作。  积极的心态不仅能让自己拥有饱满且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且还能向周边辐射,形成良好的氛围场,给人正面、积极、美好的感觉。
烧纸变钱
期刊
圣诞节后,东方三博士朝见过新生王,经沙漠返回本国,可是他们迷路了!为了继续前行,他们必须抛弃不属于他们的行李,并寻找前行的方向。请协助他们完成这两项任务:  ①把不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东西找出来丢掉。  ②完成连线游戏,看看他们的目的地在哪里。
告别了紫金城堡,傻子和九爱向着海皮岛前进。  “嘿——”九爱猛吸一口气,提高了嗓音,“从现在开始,我要和公爵一样,称呼你为‘白羊哥哥’!”  “那有什么关系?”傻子满不在乎,“无论是白羊,还是傻子,那只是一个符号!”  “有关系的!”九爱很不服气。  “什么关系?”傻子盯住了这个顽皮的小女孩,眼睛里全是疑问。  “教母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它来自遥远的中国的故事书中:一个和尚和一个诗人斗嘴,诗人说他
在返乡的途中,大家不得不经过一个住着半人半兽女妖的小岛。幸运的是,在出发前,女巫西赫斯给了奥德修斯一些提醒和忠告……
  
拖拉是小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拖拉让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受到很大影响,不少孩子因为拖拉而自我否定,教师和家长为此也十分头痛。基于此,召开“告别拖拉”班会课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拖拉的危害,产生告别拖拉的强烈意愿;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有计划地管理时间。  发现拖拉小怪兽  1. 传递资料,记录时间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这堂课要用到的学习材料,请同学们往后传递一下。(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闲时品读老子的《道德经》,不禁思考:作为班主任,在面对孩子们的纷争时我们该如何平息“战火”,让双方握手言和呢?我结合工作中出现的实例,以及《道德经》中老子的格局和处世之道得到一些启发。  以静制动,平复情绪  老子有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也就是说,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安静下来后慢慢变得澄清?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久的静寂,却萌动生机而不息。老子在这里提到“动”与“静”的
猴哥有自己的QQ号啦——493827950!
学校大型活动,他们永远是观众,各种流动红旗他们很少能拿到,语文平均分与前一名班级学生语文平均分相差十几分……这就是全校“闻名”的五(3)班。这个班的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松散落后的状态,习惯了在台下欣赏别人的风采,习惯了在学校做个“小透明”。  2017年秋季接手五(3)班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班级存在的问题。  群雁高飞头雁领  要把班级建设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首先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班级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