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科技创新周期:意涵、问题与进路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ixiyib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城市是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运用创新科技手段建构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的科技创新周期中,可能出现创新停滞、过度创新、创新合法性弱化等"创新异化"问题.这同人们对于科技创新周期、科技创新目的、城市社会关系的不合理认知密切相关.深入理解科技创新周期的特点,明晰科技创新的价值与目标,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尺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空间,是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其他文献
指标是当代社会生活、国家治理与国际治理中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具有决策工具与治理技术两重属性.作为决策工具,指标的产生源于人类生活中内含的价值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无法在不同选项间作出理性的选择.出于理性决策的需要,人们就发明了指标,通过指标来对所有选项进行通约、比较和排序,进而作出符合计算式理性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某些指标获得了承认式权威,并由此从决策工具变成了治理技术.作为决策技术,指标通常由技术专家发明,却超越了技术专家的控制;它们由某些具体治理关系中的治理者使用,但这些治理者往往也受其他
晚清时期,由于中国自身的古今差异以及异质的西方文明的东来,传统普遍历史的有效性面临巨大挑战.出自张之洞士人圈的《劝学篇》以三纲为贯通古今中西的基本文明原则,对内强调三代与秦汉以降诸王朝的历史连续性,对外主张中国与西方(尤其是英国)的文明同质性,普遍历史则被视为三纲原则创立、落实、传播与衰败的历史.这与其说是强调中西文明差异的中体西用论,不如说是以中西同体为前提的文明普遍论.而康有为的大同三世说则与《劝学篇》版的普遍历史内容相同而价值观相反,二者共同构成儒学历史观现代转型的普遍主义一翼,与以文明多元论为前提
社会权力作为一种社会自组织力量,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之上的客观存在,并因之发展变化,国家权力也不过是社会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让渡和更高级的形态。从"国家—社会"的历史视角看,社会权力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规律,其演化过程分为社会权力的产生和部分演化出国家权力时期、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融合交锋时期、社会权力被国家权力全面压制时期和社会权力与国家权力分离再生长时期。对社会权力历史演化的考察有利于发现蕴含其中的社会权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并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社区物业治理体现着国家治理基层逻辑的一般性特征与独特的地方要素,不同治理主体的运行逻辑、活动内容及其行动交互关系,构成了共同体的基本网络和行动框架。H街道政府代管、市场供给、社会自营、多方合作的四种社区物业治理结构和形态,演绎和呈现出一种基于"国家-市场-社会"三维组合而生的共同体动态关系。相关行动者在"互补-嵌入-协同"的政治互动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与行为调整,以推动和实现社区物业治理的组织再造、关系建构和秩序平衡,成功地建立起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多方主体互补互构与资源力量共建共治的社区物业治理共同体。进一
要深入把握当下西方以右翼民粹主义为表征的民主危机,需转向"民主社会学"视角.西方民主危机之产生,与其阶层融合的社会结构被打破有着较为切近的关系.这是因为相互接纳构成了基于沟通理性的公共商谈的前提,而社会不平等会造成严重的社会撕裂,并直接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接纳.西方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是民族国家与资本主义这两大区隔机制在全球化时代"结构耦合"并相互建构、互相制约的产物.西方国家超克民主危机的出路,端赖于重塑其政治团结的社会基础.这既需要促进国内层面的分配正义,也需通过"国际政治经济法"的创制
《民法典》对于智能社会的调整限度应被重视.从原子到比特的变化,催生了人工智能法治研究由有效环境下法治如何影响个人,到法治所寻求的有效环境如何影响法治的转向.遵循传统民法形成的"主体-民事行为-民事权利(原则)-民事责任"的精神主线,探究人工智能时代的法治图景愈加紧迫.即便通过"拟制"证成人工智能体的主体地位,仍需要以意志能力为要件;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同时引发了比特空间的组织变革.智能合约若有精确数值即可能符合法律合同的构造,但其解释受制于分布式记账与加密技术,传统规范主义解释路径可能遭遇困难.通证及其背后的
21世纪以来,与量子力学、相对论相关的理论、概念与假说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幻想类流行文艺中,特别是在中国网络文艺作品中.后牛顿时代艰深的物理理论被转译为生动的文学表述,成
面对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各地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开展了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践.其中,土地指标是改革探索的核心抓手,并孕育出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发展权两项新型权利.土地开发权归属于土地产权人,是土地用途变更的权源.基于此,土地发展权为相关增值利益确定归属:指标发送区宅基地的增值利益属于宅基地使用权人,其他建设用地的利益由地方政府、集体和集体成员共享.在土地指标接收区,集体成员对宅基地有优先开发权,地方政府可分得该收益;其他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由集体、集体成员和地方政府共享.
当大国之间发生权力变迁时,即一个国家的国家力量增长速度长期快于其他国家时,大国间容易爆发冲突乃至战争.而和平权力变迁的实现,要求崛起国家和守成国家同时采取战略克制.崛起国家的战略克制在于,该国能否避开有利于向守成国家投送军事力量的区域,以限制其攻击能力;守成国家的战略克制在于,该国能否合理定义对其国家安全重要的核心势力范围,这将决定守成国家的威胁评估标准.历史上主要的大国权力变迁案例,即1891—1904年日俄间的权力变迁、1870—1914年英德间的权力变迁、1841—1926年英美间的权力变迁、192
"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情感,其模态是"否定他者做",表示对他者行为的否定态度.作为基本情感的"怨",与作为复合情感的"恨""怒"等有明显的区别."怨"可以与其他几种基本情感组合成不同的复合情感,包括厌恶、爱怨、喜怨、悲怨、仇恨、愤怒、忍与卑贱等.怨恨与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建构有着非常强的关联,道德法律体系以消除多数人的怨恨为基本原则.佛系是一种非抱怨型人格,事实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佛系在不抱怨的同时,其他情感也趋于淡化,这使社会感到紧张,因为以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规则对佛系无效.如果社会走向不再符合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