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的花朵在和谐音乐课中快乐开放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256595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人口跨地区流动快速增长,所以近年来在城市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越来越多。如何创设一个公平、公正、宽容、自由、彰显生命活力的和谐音乐课堂,让这些流动的花朵在音乐课上也能快乐、自信地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呢?
  一、爱——感召学生
  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了爱,才能使他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表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音乐基础较差,教师对他们要倍加关爱,悉心呵护,多肯定、多鼓励,一点一点地培养其自信心,逐步让其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表演。另外,教师应与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成一片,将自己融入他们之中,和他们多交流、多互动,让他们主动、积极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教育信息,快乐、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表演活动。我在给四年级一个班上音乐课时,发现有一个弱小的女同学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请她起来吹口琴的时候,也总说不会。于是,我课后悄悄把她单独留了下来,并温和地问她为什么。她小声说:“我在贵州老家读书的时候没学过歌谱,现在我回家做你布置的唱歌谱、吹口琴的作业时,房东家的那个大姐姐总说我五音不全。”噢,原来是这样。听了她的话,我连忙笑着对她说:“那个大姐姐不专业,老师听了才算数。来,我和你一起唱一首我们这学期学过的《小小的我》,好吗?”当她和我合作用接口唱的形式唱完了《小小的我》这首歌曲后,我马上给予了她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看着她甜甜的笑容,我知道,快乐、自信已在这朵流动的小花的心灵深处开始发芽了。
  二、趣——吸引学生
  音乐课堂就像一个小舞台,能否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快乐、自信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键在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搭好台”,吸引他们“唱好戏”。首先,教师要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诗意,诱人遐想;音乐家的画像,音乐格言的张贴应具有视觉欣赏意义,让学生走进音乐教室就有一种舒适、高雅、愉悦的感觉,从而激发其进行音乐表演的兴趣。其次,教师应采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兴趣。比如,用“拷贝不走样”的形式,师生合作进行节奏练习;用“开心辞典”的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展示;用“小小音乐剧”、“欢乐音乐表演会”的形式进行歌曲的创编、表演等。我在教学小学三年级音乐《小拜年》一课时,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家乡过新年的风俗习惯装点音乐教室。他们一边欣赏着欢快热烈的《春节序曲》,一边用课前准备的窗花、五彩闪光丝带、灯笼、气球、中国结、红辣椒、锦鲤鱼等饰物,开心地装扮音乐教室,营造过新年的喜庆氛围。接着,我让他们通过说说家乡方言、唱唱家乡民歌、扭扭家乡秧歌等音乐活动,体验过新年的欢快愉悦。最后,我积极鼓励他们用老师提供的小锣、小鼓、小镲等打击乐器及狮子灯、龙灯、手绢、绸带等道具,合作创编歌曲,表现人们庆新年活动的丰富多彩。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绪高涨,他们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耍狮、有的舞龙;有的扭起了秧歌、有的跳起了扇舞;还有的在歌曲的前面创编了六小节说白的衬词:嘿!嘿!︱嘿!嘿!︱耍狮子︱舞龙 灯︱过新年︱啰!—︱,当上了快乐的拉拉队员,个个开心、自信地投入到了“欢乐新年音乐会”的表演之中了。
  三、活——激活学生
  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快乐、自信地参与各项音乐表演活动,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活他们的音乐灵性,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和智慧,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享受音乐表演的快乐和成就感。我教学《共产儿童团歌》一课时,当学生学会歌曲后,我积极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喜欢的形式,自由组合表现歌曲。随着歌声的响起,同学们三五成群地表演了起来:喜欢跳舞的同学,展现出了活泼的舞姿;喜欢乐器的同学,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边踏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边给歌曲伴奏;喜欢唱歌的同学,用手拿着书本,好似拿着麦克风在歌声中陶醉。正当我为学生的表现感到高兴时,“打死你!打死你!”刘耀奎的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传入了大家的耳膜。“怎么回事?”我连忙向刘耀奎走去,只见他一手揪着一位同学的衣服,一手高举着拳头,恶狠狠地做着要打他的姿势。“刘耀奎,你在干什么呀?”刘耀奎以为我要批评他,低着头不吭声。那位被他揪着的学生连忙说:“老师,他把我当成被他抓住的土匪了,他没有打我,只是做做样子的。”听了这位同学的解释,我恍然大悟,连忙表扬道:“刘耀奎,你的表演真精彩!”
  四、创——成就学生
  音乐表演是激发情感、激活想象、展示个性的艺术。音乐表演具有不确定性,解释的自由度是很大的。所以,音乐表演可以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大胆想象、自由创造,来宣泄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体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创编表演,让他们在自主创编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创新的能力,以满足他们“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和体验自己因自信、大胆创造而带来的成功和愉悦。台湾民歌《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非常爱唱的歌曲。当学完这首歌曲后,我积极鼓动他们对这首歌曲进行创编表演。经过大家的讨论与交流,他们把歌曲编成了一部集唱、奏、跳、说、演于一体的两幕音乐剧,并安排班中一位矮胖的山东籍男同学演歌曲中憨厚老实、勇于进取的“蜗牛”的角色。第一幕:葡萄成熟前;第二幕:葡萄成熟后。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角色特点,学生分组进行舞蹈动作编排、旁白创作、道具制作、角色造型设计等。在随后的“汇报表演”中,他们配合默契、每个角色都很投入。此时此刻,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沉浸在了自主创编带来的兴奋、激动、愉悦之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泗港小学 )
  (责任编辑:张莉莉)
其他文献
本课程采用基于学习情境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情境,教学时以典型的故障案例作为载体,构建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包含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个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一、基于学习情境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本课程在汽车运用工程系教师赴德进修学习基础上,根据教育部专家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与先生相识在金秋十月。  他去北京做短期游学,彼时我在一家荷兰人开的培训中心工作,上午教他们汉语,兼职做他们的导游。我带他们去过798、天坛、长城,我跟他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两周快结束的时候,他说:“老师,您有U盘吗?我把这几天的照片拷给你。”拷来照片我才发现,照片里除了风景和寥寥几张大家的合影外,镜头里都是我。  他在回国前的周五偷偷问我:“老师,我可以单独请你吃顿饭吗?”我说:“可以,但不能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