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与“西水东调”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88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永贵由一个农民,而跻身中南海,的的确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需要。而其时的大寨已不是生产典型,而是政治典型,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型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原本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1963年夏天大寨遭遇洪灾后,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不向国家伸手等待救济,而是与天斗与地斗,三战狼窝掌,展示了大寨人艰苦奋斗、改天换地的英雄主义气概,使大寨一举成名。1959年国庆10周年,陈永贵登上天安门城楼,见到了毛泽东;1960年,山西省委发出向模范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学习的号召;1961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大寨之路》的文章。中央最高机关报浓墨重彩的报道,感染了无数中国人。
  1964年5月,毛泽东郑重地提出农业要发扬大寨精神。他说:“农业要自力更生,要像大寨那样。他们不借国家的钱,也不向国家要东西。” 从此,大寨就作为中国农业的样板树立起来。而陈永贵也走入政坛:1967年2月,陈永贵当选为昔阳县革委会主任。其后还担任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省核心小组成员。1969年中共九大,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1973年中共十大,陈永贵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陈永贵当选为副总理。
  陈永贵由一个农民,而跻身中南海,的的确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气候需要,而其时的大寨已是政治典型,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典型。
  随着陈永贵官位升高,在山西也产生了“两个凡是”:“凡是陈永贵说的都一律照办;凡是大寨、昔阳做的也都一切照搬。”陈永贵所主持的“西水东调”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马的。
  “西水东调”工程的计划,是从昔阳西边,把向西流入黄河的萧河水,东调到昔阳东边的海河水系。废弃西边原有的三十多万亩水浇地而保东边的九万亩水浇地,破坏了原有的水利设施,制造了新的水害。因此,工程计划提出时,就遭到北京和山西很多水利工程技术专家的反对。但是,山西省委的领导则以“宁肯把山西所有水利项目抹掉,也要保证昔阳这项西水东调项目”的态度,坚决上马。结果,投资由原来的2000万一直追加到9000万,干了三四年,才完成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到“文革”结束后,这项“为大寨为昔阳争光”的工程才停止。
  “四人帮”垮台以后,批评揭露这项工程的来信,纷纷送到山西省委和党中央、国务院。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该报记者和通讯员合写的通讯《昔阳“西水东调”工程缓建》,揭开了这个荒唐工程的盖子。该报并配发了社论《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社论尖锐地揭示了这桩“蠢事”产生的根源:
  昔阳“西水东调”工程弊端丛生,工程技术人员意见很大,为什么能够说干就干,并且一搞就是几年,直到粉碎“四人帮”三年以后才停下来呢?这里,另一个很重要的教训就是某些领导同志的封建家长式统治。我们有些做领导工作的同志,官做大了,自己不懂科学,不懂技术,又不听取专家的意见,偏要号令一切,指挥一切,甚至用个人的喜恶来左右一切。而上上下下,又有那样一些同志捧着他,护着他。明明他的主张荒谬,却要连声称赞,执行不误。于是,设计改来改去,坝址忽上忽下;真理被谬误取代,科学为献媚遮蔽。你要坚持不同意见,那就是“立场问题”“态度问题”,甚至是“搞阴谋出难题”。不幸,这样的事情,前些年在我们国家还是不少的。
  陈永贵这时仍然是政治局委员、主管农业的副总理,所以《人民日报》还不敢直呼其名,只是在社论中提到这个错误工程的重要教训是“某些领导同志的封建家长式统治”。报道发表后,《人民日报》收到了雪片似的来信。
  稍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些记者成立联合调查组深入山西,同山西新闻媒体合作,进行了四十多天的采访,写成了两组内参稿。一组披露了十年来大寨的真实情况,一组则从陈永贵所奉行的“要念大寨经,还得昔阳人”和“学大寨,赶大寨,手中无权学不开”的观念出发,披露其在干部任用上的家长作风及帮派路线。这两组内参稿件,为中央总结“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教训提供了资料。
  对“西水东调”工程的揭露,为“农业学大寨”奏响了哀歌,也给多年来所提倡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进行生产的“政治模式”敲响了丧钟。
  (作者为《炎黄春秋》执行主编)
其他文献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这次警察枪击医生的事件中,警察处理得妥当吗?  余凌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从事行政法、警察法研究。曾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供职):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我觉得他违反了《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他如果受到危及生命的暴力威胁,可以开枪,但他并没有受到这种威胁。  中国新闻周刊: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是,轿车拖了他。  余凌云:如果轿车确实拖了他,造成生命受到威胁的结
从理念上说,是有进有退。进的是全民慈善意识普及,退的是慈善的民间性    1998年,这年被杨团视为中华慈善总会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那一年,南方发生大洪灾,中华慈善总会第一次全方位地展现在国人面前,光彩耀人;同样在那一年,中国开始了政府机构改革,大量的人员分流进入中华慈善总会。拖延已久的杨团,也是在那一年,离开“当孩子养一样”的中华慈善总会,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  独立与自治基础  1994年
中国新闻周刊:由政府来出钱,补贴医院,建立起平价医院,把医疗价格降下来,来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看病难问题,你怎么评价这件事?  李木盾(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应该说,作为医院和地方政府,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认为这样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问题在这里:政府是不是能保障全社会的供给?使全社会的人都能享受这种基本的医疗保障?如果要提供这种供给,就不能只办一家两家这种平价医院。  中国新闻周刊
当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再次喊出之时,人们很难不将其与10年前的房改思路联系起来——因为在10年前,这一口号曾被反复提及。  1998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停止住房收入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福利分房的旧体制被迅速打破。  同年,“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被确定为基本方向,当刊规定,经济适用房要能够覆盖的群体约占到城市人口的60%~70%。  但是,之后房地产
“台湾新电影”是台湾电影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页篇章,杨德昌在这段历史中占据着不是最重要但却不可或缺的地位    “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成功,主要由两股影坛新势力汇聚而成。自1982年台湾影坛陆续出现十几位新锐导演,虽也有所谓“本土派”与“留洋派”之分,但他们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在银幕上下都留下不少的佳话。  若加以细分,同是1982年出品的《光阴的故事》和《小毕的故事》可以视为两组新锐
中国社会的贫弱及其在人特身上刻下的创伤,始终没有影片中找到任何确实、有力的表现。而正是这些现实,才是霍元甲精武精神的来源和依托。    “陪着爸妈—起去看霍师傅”,一位朋友就这样完成了本年度的最后一次隆重观影。无疑,《霍元甲》是一部近年来少见的老少皆宜的片子:它打斗激烈、画面刺激——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当然,中老年人的眼球也得到了暴力按摩),同时又在政治上保持正确——满足了众多朋友的正义感和道德感
当萨科齐用“生硬”的方式赞美兵马俑时,人们可以确定,法国总统的中国行将是一次愉快的访问。更何况,这位新科总统首次以元首身份访华,就抱了价值200亿欧元的经贸合同回家。  三天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一个务实的法国总统,但人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他将给中法关系、乃至中欧关系带来的具体变化——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毕竟,告别了希拉克和施罗德的中欧关系,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  观察家将过去十几年形容为中欧关系
自2002年招拍挂制度开始,开发商们就摸索出了一套在招拍挂制度的程序下,“变相协议出让”的方式。决定土地归属的不是公平的市场,也不是政府苦心营造的招拍挂制度,而是交易中的默契。这一情况在2007年仍然继续    2007年中国土地市场的一个热闹场景,是土地价格在招拍挂中不断被刷新着纪录。各地的“地王”纪录陆续被房地产上市企业(H股和A股)刷新:上半年北辰实业和城开联合斥资92亿天价在长沙拿地,刷新
黑龙江黑河读者资某来电说:我发现许多孩子发烧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都要求进行“扎手指”验血,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資某读者:  “扎手指”验血是进行血常规化验的步骤。不能小看血常规化验对感冒用药的指导意义,导致孩子感冒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病毒和支原体这几大类,血常规检验既有助于医生判断是何种致病微生物侵袭孩子,从而对症下药,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此外,不少疾病的早期表现与感冒类似,简单的血常规检查可
细数萨科齐出任法国总统以来的外交大手笔,最令人关注的当属他在9月底向美国媒体透露全面重返北约的意图。  目前,法国是北约成员国,也是北约的创始国之一。法国重返北约的问题是指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即北约防务计划委员会和核计划小组。  这条消息之所以在法国朝野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萨科齐此举试图颠覆戴高乐的遗产。而一旦法国全面回归北约,将意味着法国外交和安保政策的重大转变。  长期关注欧洲防务问题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