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流浪”,眷恋一朵云的平淡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sy2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我把“流浪”视为理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路上,四海为家,让旅行成为我的生活。如今我似乎已经实现了当年的理想,没有固定生活的城市,到处走走停停,喜欢的地方可以待上很久。有时因为待得太久,杂七杂八的东西越来越多,离开时我就会把一些物品交给路上认识的朋友帮忙保管,所以我经常以为除了自己的行李箱,我还有很多的家。

1


  二十岁时的旅行是好恶分明的,那时候更多的是去体验新鲜感,体验喜欢但遥远的事物,比如想吃的食物、中意的场景、认同的文化,而面对不喜欢的总是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
  印度就是最好的例子。我第一次去印度时,环境给我带来特别大的冲击。就算繁华如孟买,街道上依旧混乱嘈杂,耳边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能得到片刻安静。尽管和别人讲起印度时,我总是笑着说不错,但无论怎样,当时印度在我心里的形象就是脏乱差的。
  直到后来我认识了一个印度人,聊起当初的印象,我才发现他和我对脏乱差的定义是不同的,才意识到我们其实处于两种文明系统,地区和地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个体的差异也是如此,现在我除了喜欢了解我不知道的新鲜事,还喜欢去倾听和我观点不同的人的话。每个人的天性和经历都千差万别,都有着各自的价值体系,只要能自圆其说,又何必再去争论究竟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呢。
  现在,当我能够耐心地听完宗教徒的想法,而不带有任何排斥和优越感的时候,我发现旅行好像的确让我见到了更广阔的世界,这广阔并不是物理层面的大,而是因为接纳了不同,世界才变得很大。

2


  人间的每一场相遇如果有结局,大概就是分别了,或早或晚而已。只不过这种经历对于一个生活在路上的人来说会发生很多次,而且十分频繁。我并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但我数不清有多少次在分别时哭了,有时是难过地哭,有时是不舍地哭,有时是遗憾地哭。究其原因,也许是每段故事都能给我新的触动,相似之处是它们都那么真实地发生过。
  杰克·凯鲁亚克在书里说:“很多人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只有痛苦或愛或危险可以让他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的真实。” 生活中会有特别多的时刻,人们是感受不到任何情绪的,麻木又机械地活着,所以我很庆幸分别时那些涌现的情绪,至少证明了我还在真切地活着。
  我抬头看了一眼书桌前的照片墙,童年的闺蜜,旅途中认识的朋友,还有那些在拍照但没上镜的人,大多数都没再见过了。好像恰恰是因为经历过太多的分别,才更知道大多数分别都不会再见。尽管我已经习惯了人来人往,但我始终学不会风轻云淡地说再见,我无意把旅行写得伤感,但不得不承认它就是被聚散离合切割成的一段又一段故事。走得越久,离别越多。

3


  我在海南学习了两个月的冲浪,走的时候仍然不能得心应手地抓到浪;我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住了一个月,哪都没去,每天面对的都是同一片山;上个月底为了赶去云南大理赴约,错过了爬云南丽江哈巴雪山最好的时节。
  旅行总是充满着不同程度的遗憾,可当遗憾一次又一次发生时,我居然搞不清楚那到底是遗憾还是惊喜了。虽然浪冲得不好,我的肤色却晒得很好;虽然没有去成哈巴雪山,却因此遇到了我最喜欢的摄影师,还拍了很多喜欢的照片。所以你看,遗憾的背后总是悄悄藏着糖果。
  以前我是个对未来怀有很多期许并念念不忘的人,想来那些遗憾大概是因为我对结果有着既定的期待,一旦没有达成就失望了。可就像我们永远都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我们也没有任何一条河可以去辜负。虽然总在错过沿途的美好,可那又如何,路永远都走不完啊。

4


  我喜欢旅行,导致我对地图有种执念。我不戴首饰,却买过一个世界地图的项链,并且一直珍藏着。这几天在家,我无意中翻到大学时候自己画的地图,去过的地方都被我用星星标记了,梦想着有一天要将整个地图画满星星。 那时,我会因为要去一个新的地方而心潮澎湃,回来后便立即在穷游网和马蜂窝网上做标记,仿佛自己获得了某种勋章。
  再后来,我辞职了,尝试做自由职业,生活在路上,直到现在已经两年了。正常来讲,两年时间足够我绕着地球飞一大圈了,可我去过的地方仍然屈指可数。当旅行越来越平常,直到成为我的日常,去过多少地方好像没那么重要了,就像我们并不会庆祝在北京坐了很多次地铁一样。
  今年我在云南沧源的山头认识了一位伯伯,他的两个女儿,一个在浙江杭州,一个在韩国,可他一生都囿于那座山。前阵子整个村子都搬迁了,他还舍不得离开,在半山腰又搭了个极其简易的小房子,我去的时候,电都没有。他每天都在和大自然相处,也不觉得无聊,种菜、种茶、养猪就是他的全世界,他乐此不疲。
  他的生活让我意识到,旅行并不仅仅是身体在路上,而是一种心态,是当你面对窗前的花,眼前的一朵云,路上的一道光,面对最平凡的日常,都能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旅行十年,当它逐渐成为我的生活,我发现生活本身也是一场旅行。
其他文献
冬天来了,小熊的妈妈送给他一件非常厚实的棉衣,小熊高兴地说:“谢谢妈妈!”  小熊穿上厚实的棉衣,再也不怕冷了。他飞快地跑出家门去找他的好朋友玩。可是每个小伙伴都不肯出来玩,都说:“天气这么冷,谁敢出去啊?”  小熊孤独地走在路上,感觉一点意思也没有。他沿着山谷走啊走,发现了一个山洞。山洞的口不大,但里面很宽敞,有泉水,很暖和。小熊一拍脑袋:“我有办法了!”  小熊从家里搬来一些吃的,又在附近找了
前不久,我在菜市场碰见了儿子加加的一个女同学。小姑娘抱着未满周岁的妹妹跟妈妈一起买菜。我夸她是个好姐姐。她问加加是不是也经常在家抱妹妹。我撇撇嘴说:“他才不抱,懒得很!”这时,小姑娘若有所思地说:“可是……他很幽默啊!”  这么不合逻辑的对话把我给逗乐了。的确,虽然儿子很淘气,但他也有优点呀——我就是靠着这样别扭的逻辑让自己云淡风轻的。捣乱可能有“理”,给他一个发表意见的机会  加加从小就很淘气,
地上有两个小水洼,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洼里的水化成两团水汽升到了天空中,他们成了两片洁白的云雾。  一片云雾突发奇想,对同伴说:“哎,我的个头比你大,你要叫我老大,你就是老二,我说什么你都要听我的。”  另一片云雾好脾气,连连答应:“好吧,老大!”  云雾老大一下子觉得自己威风起来。  “老二,我们到地上去,让人类看看咱们的本事。”  晚上,云雾老大和云雾老二来到靠近地面的地方,在凉飕飕的空气里,他
林员外家贴出了一张告示,要招一个会泥瓦活的长工。  告示前挤满了人,可看热闹的多,想去的人却少。林员外在这一带是出了名的“雁过拔毛”。村里不少人都吃过亏,说好了工钱,干了一年的活儿,却让林员外以各种借口辞退,分文不给。这次自然没人愿意去。  连着好几天,都没人登门,林员外不禁有些着急。府里好些地方都急需修缮,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他就得提心吊胆,生怕哪里让风雨给弄塌了!可自己声名在外,这一带只要认
很多人都会抱怨,现在一不小心就会碰上骗子。瞧!我们“高科技警察”刚刚配备了新发明——“吐露真言机”,这是个巴掌大小、不起眼的小设备,外形像一个带天线的手机,有开关,看上去很普通,但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它处于开启状态时,天线碰到谁,谁就像被微弱的电流击中,马上说实话,被称为骗子的克星。  这天,我穿着便衣,带着这个高科技“新助手”在公园里守株待兔,侦破一起系列诈骗案。等了好久,那个“老面孔”终于出现
最近收到阿宝的微信,他说他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我是否还有书籍可推荐给他阅读,我脑海中浮现出很多过往的画面,就想写一写他的故事。一  那年我十二岁,放暑假去大姨家帮忙收割水稻。因活泼好动,我认识了好多小伙伴,和他们一起上山摘柿子,一起去小河沟捉鱼,农村生活丰富多彩。  阿宝比我小三岁,我不和阿宝玩,倒不是因为他小,而是因为阿宝天生残疾——他一出生下半身就动不了,还大小便失禁。他总是包着尿布
2017年春晚,在语言类的节目《大城小爱》中,刘亮、白鸽夫妇以娴熟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他们用飞天舞和热吻,把夫妻间满满的爱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的“谁啊”“咋地啦”更是成了人们追捧的口头禅。台上,他们彼此耍笑逗贫,给观众带来欢乐;台下,他们互相调侃拌嘴,让生活充满乐趣。这对“欢喜冤家”把日子过成了小品,用欢乐的方式来诠释夫妻间的大城小爱。  “好好表演,是我最好的礼物”  2003年,来自内蒙
白老师望着孔燕呢空着的座位问:“孔燕呢怎么没来上学?”  徐姗姗回答:“我看她跟奶奶去田里干活了。”  白老师“哦”了一声。孔燕呢是留守同学,爷爷奶奶种了几亩地,旱田种、收都有机器。水田就不同了,麦子收割完毕,马上抢时间栽水稻。耕田、拔秧、插秧,一刻也不能闲着。为了不误农时,孔燕呢只好上阵。  为了让孔燕呢早点回到教室,白老师已经打定了主意,在教室里她有意问:“同学们,你们想学一门技术吗?”  “
一  说不清是从哪一天开始,商场模特身上的短袖连衣裙,已经被换成了风衣和羊毛衫。夏天好像还是昨日里的记忆,一转眼,我和L君已经办完了两场婚礼。截至昨天,我们的婚礼日程总算是告一段落了。晚上整理日历记录航班,发现整个国庆假期,我们过得好像一场梦。恍惚间,我已经为他穿过了两次婚纱;恍惚间,便又多了一对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坐落在异乡的家。  2020年的10月,应该是L君短期内陪我天数最多的月份,30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