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公证管辖问题研究

来源 :北方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互联网信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融资租赁等为主流对象的互联网金融公证有助于构建纠纷的分流和预防机制.线上申请行为开启了互联网金融公证行政管辖的原点,以属地为原则、异地为例外成为了互联网金融公证行政管辖的通行规则.当转入诉讼时,以公证机构所在地法院、高院指定法院、互联网法院形成的诉讼管辖更具有可行性.现行的互联网金融公证管辖普遍面临着异地公证文书差异使得文书认可度有待提高、司法竞争导致法律适用偏差以及部分金融机构恣意约定不适格管辖条款的问题.通过明确类案的管辖归属、协调立法冲突并运用信息科技与工具,有助于改善互联网金融公证案件管辖中法律资源协调性不足和部门利益偏私的局限.
其他文献
明示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有利于维护我国贷款市场良性、公平竞争,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5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以下简称“3号公告”)均规定应当披露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但各机构对监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尺度并不统一.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通过何种渠道披露、如何披露、何时披露、如何确定等诸多问题均值得探讨.
《刑法》自1997年制定“洗钱罪”以来,经过历次条例修正及司法解释出台,在数十年的司法实践中,以“洗钱罪”判决案件寥寥可数.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从“洗钱罪”判处现状及特征,法条缺陷、司法实践难点、反洗钱调查、金融机构线索研判等方面分析洗钱罪入罪困境及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为了探究中小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发展小微贷款业务存在的困难,本文以调查问卷形式,对山西省省内194家中小银行、19家大型银行省分行进行调研.通过对问卷结果分析及与大型银行省分行对比,本文得出结论:中小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发展小微信贷的困难主要是理念有待更新、科技人才极度缺乏、数据获取难度极高、不良贷款处置难等,并从监管引领、联合协同、数据“一体化”平台、不良贷款处置措施、专项风险补偿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文从绿色金融市场视角构建自主创新和模仿与引进创新两种技术创新模式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门槛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门槛效应和时序变化,分析我国能源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业及区域异质性,进而全面分析各因素对我国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能源强度整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显著作用,而且受到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非线性影响,在不同创新模式下,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存在差异.在进行低碳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模仿与引进创新模式贯穿整个生产与创新过程,
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呈现出向东南亚及南亚国家转移的趋势,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外投资的情况,对投资方式、路线及动因开展研究,分析对外投资的成效,从政府和企业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推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带动PPI同比涨幅大幅回升,并可能进一步影响通胀预期.为追踪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趋势,研判下阶段物价走势,评估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影响,我们对河南省121家企业、12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开展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上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上中游企业的正向影响大于负向冲击,但对下游企业的负向冲击较大.由于多数中下游企业将不同程度转移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预计短期存在通胀上升压力.此外,大宗商品价
随着互联网平台企业倾向于市场结构和市场力量的集中趋势,世界各国政府越来越关注数字经济中的竞争和反垄断问题.平台企业在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源于大数据和网络效应的力量出现了“赢家通吃”客观事实.在了解平台企业“DNA”运行模式和趋向实体监管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实现金融专业监管和反垄断监管的融合协作成为务实之举.
10月14日,2021年第二届“内蒙古洗钱案件线索分析研判大比武”决赛在呼和浩特市成功举办,为期二个多月的大比武“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比武“,由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保监局、内蒙古证监局、内蒙古地方金融监管局、外汇管理局内蒙古分局联合举办,并得到了自治区公安厅的大力支持.本次”大比武\"既检验了全区反洗钱人员对洗钱及上游犯罪的精准预判和有效控制的能力,又展现了全区反洗钱队伍优良的工作风貌.
期刊
呼包鄂乌作为内蒙古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加强四市一体化发展,是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明确要求.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金融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推动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畅通金融血脉,助力呼包鄂乌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此,详细探讨金融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多层次、多元化、深合作的区域金融体系的策略,旨在促进呼包鄂乌一体化协同高效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各地经济结构和发达程度、供需状况、消费能力和需求特点、信贷投资环境、防范处置风险能力、微观经济主体偏好均不同,加之地域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使得统一的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本文借鉴马骏和王红林(2014)关于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理论模型,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来模拟四类经济主体(厂商、居民、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行为,在模型中加入了3个区域异质性因子,即银行(企业)经营成本异质因子、厂商资本回报率异质因子、居民风险识别差异因子,在一般均衡条件下,各部门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