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课因为其学科特点,知识点繁多复杂,问答题过多而长,所以历史课往往给学生的印象是死记硬背的课堂,因而好多学生积极性不高,怎样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使历史课堂更高效更和谐更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教学过程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教学生记忆,效果还不错。
一、单字组词记忆法
许多历史知识记忆时容易发生混淆或者记不牢固,这种情形如果我们各提取它的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并且有利于加强记忆。例如:唐朝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把后者分别提取一个单字“邢”和“白”,然后组成“百姓”这个词(谐音)。“百姓”-“白邢”就是邢窑生产白瓷。又如,19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德意志大文学家歌德和席勒。歌德的主要著作《浮士德》。可以用“三德”两个字帮助记忆,德意志──歌德──《浮士德》。同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歌德和席勒结下了诚挚的友情,根据他们的遗嘱,这两位先后离世的大文豪最终合葬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坛的佳话。这真胜过一部“爱情”故事,而席勒的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又如:马克尼发明无线电报,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可组成“无马有莫”加强记忆效果。
二、歌谣记忆法
把历史事件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是记忆和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印象更深,记忆更牢。如为了让学生记住七雄名称及在地理上的位置,可编顺口溜:“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诀来学习记忆:“郑和奉承朱棣令,1405出西洋,与外联系宣国威,刘家港出古里回;此后多年下六次,一共涉达30国,远航红海与非洲,扩大交流开南洋,郑哥相比早半世,书写远航史壮举。”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郑和下西洋的派遣者、目的、第一次远航时间、出发地、到达地、返回地;共航行的次数、最远到达地、影响等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记忆时间会更长久。
三、年代巧记法
1.数字特征观察法
如,罗马西西里起义是公元前137年,这三个数字是在四个连续奇数1、3、5、7中挖出第三个奇数后排成的一个三位数。又如383年的淝水之战,1234年蒙古灭金,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进攻当时被荷兰殖民者霸占的我国领土台湾,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8年马克思诞生等等,亦具有明显的数字组合特征。
2.等差数列记忆法
例如,我国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和1917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如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迹和皖南事变,分别发生于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只要记住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其余三个年代也就记住.时差记忆法。
如,唐末农民起义是874年开始的,起义坚持10年,就可推知这次起义是在884年黄巢牺牲后失败的。抗日战争为期8年,是1937年爆发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它结束于194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整整两百年后英国才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知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发生的。再如金建立于1115年,十年后灭辽,故知金灭辽是在1125年。
社会发展有一定规律,历史年代的记忆也应寻其规律。关于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很多,数字记忆法仅为其中的一种。中学历史教师倘认真发掘,一定还能找到诸如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和编年记忆等其它许多事半功倍的记忆方法。
四、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HYPERLINK"http://www.so.com/s?q=%E5%AE%81%E6%B1%89%E5%90%88%E6%B5%81&ie=utf-8&src=wenda_link"\t"http://wenda.so.com/q/_blank"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五、联想记忆法
与其它学习方法不同,在选择记忆方法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讲求什么逻辑性,因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记住知识,只要能够记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记忆的方法,哪怕方法很奇怪,只要效果好,就可以大胆采用,像是联想记忆法。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联想来记忆相关知识,如,在讲到军阀割据,曹锟、段祺瑞分别控制的地盘以及其相应的支持者时,我们就可以采取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分别指直隶和江苏)上,饿(湖北的简称鄂的谐音)的快干(江西的简称赣的谐音)了,而段祺瑞却端着一大碗(安徽的简称皖的谐音)卤(山东的简称鲁的谐音)面(福建的简称闽的谐音),这(浙江的谐音)应(英国的谐音)该很美味吧!这种联想法看起来很奇怪,但是记忆的效果却一点也不差。
六、重复记忆法
重复记忆法也称作尝试回忆记忆法,即对识记材料边阅读边尝试着背,背不出来再看书,看了书再背,直到全部背熟为止,过一段时间再复习,以巩固成果。但背的时候不能像背诗歌、古文、定理公式、英语单词那样一字不漏地背,只要求背提纲、重要的历史知识。背的时候,眼看、嘴念、脑想、手写并举,记忆效果最佳。
七、综合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内容,往往用某一种记忆方法很难记住,这时可以用多种记忆方法综合解决。如古代史上清代几位皇帝在位时的重大事件: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可记为:顺达。
2.康熙帝——康熙帝,两个儿(平定葛尔丹叛乱,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台阶下,捏泥人(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
平三番,更名田(平定三番之乱,实行“更名田”)。
滋人丁,不加赋(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雍正帝——将军大臣军机处,“改土归流”地丁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驻藏大臣)。
4.乾隆帝——乾隆帝,爸和姨(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总之,学习历史,我们要灵活地去学;记忆历史,我们要智慧地去记。教师和学生都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用结构的眼光、规律的眼光、分析的眼光、大科學的应用的眼光看待历史、记忆历史,综合的运用记忆方法,我们的历史思维会更加明朗、更加智慧,学习、记忆历史的方法就会得到改进,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一、单字组词记忆法
许多历史知识记忆时容易发生混淆或者记不牢固,这种情形如果我们各提取它的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就会发现很有意思,并且有利于加强记忆。例如:唐朝时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最负盛名。把后者分别提取一个单字“邢”和“白”,然后组成“百姓”这个词(谐音)。“百姓”-“白邢”就是邢窑生产白瓷。又如,19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德意志大文学家歌德和席勒。歌德的主要著作《浮士德》。可以用“三德”两个字帮助记忆,德意志──歌德──《浮士德》。同时,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歌德和席勒结下了诚挚的友情,根据他们的遗嘱,这两位先后离世的大文豪最终合葬在一起,成为世界文坛的佳话。这真胜过一部“爱情”故事,而席勒的代表作是《阴谋与爱情》。又如:马克尼发明无线电报,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可组成“无马有莫”加强记忆效果。
二、歌谣记忆法
把历史事件编成口诀或顺口溜,是记忆和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印象更深,记忆更牢。如为了让学生记住七雄名称及在地理上的位置,可编顺口溜:“东齐西秦,南楚北燕,赵魏韩在中间。”再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郑和下西洋时,可以编成这样的歌诀来学习记忆:“郑和奉承朱棣令,1405出西洋,与外联系宣国威,刘家港出古里回;此后多年下六次,一共涉达30国,远航红海与非洲,扩大交流开南洋,郑哥相比早半世,书写远航史壮举。”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郑和下西洋的派遣者、目的、第一次远航时间、出发地、到达地、返回地;共航行的次数、最远到达地、影响等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记忆时间会更长久。
三、年代巧记法
1.数字特征观察法
如,罗马西西里起义是公元前137年,这三个数字是在四个连续奇数1、3、5、7中挖出第三个奇数后排成的一个三位数。又如383年的淝水之战,1234年蒙古灭金,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进攻当时被荷兰殖民者霸占的我国领土台湾,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8年马克思诞生等等,亦具有明显的数字组合特征。
2.等差数列记忆法
例如,我国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这四个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和1917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再如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九一八”事迹和皖南事变,分别发生于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年,这四个数字恰好组成了一个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只要记住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其余三个年代也就记住.时差记忆法。
如,唐末农民起义是874年开始的,起义坚持10年,就可推知这次起义是在884年黄巢牺牲后失败的。抗日战争为期8年,是1937年爆发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它结束于1945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640年,整整两百年后英国才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故知鸦片战争是在1840年发生的。再如金建立于1115年,十年后灭辽,故知金灭辽是在1125年。
社会发展有一定规律,历史年代的记忆也应寻其规律。关于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很多,数字记忆法仅为其中的一种。中学历史教师倘认真发掘,一定还能找到诸如理解记忆、归纳记忆和编年记忆等其它许多事半功倍的记忆方法。
四、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HYPERLINK"http://www.so.com/s?q=%E5%AE%81%E6%B1%89%E5%90%88%E6%B5%81&ie=utf-8&src=wenda_link"\t"http://wenda.so.com/q/_blank"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五、联想记忆法
与其它学习方法不同,在选择记忆方法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讲求什么逻辑性,因为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记住知识,只要能够记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任何一种记忆的方法,哪怕方法很奇怪,只要效果好,就可以大胆采用,像是联想记忆法。在记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稀奇古怪的联想来记忆相关知识,如,在讲到军阀割据,曹锟、段祺瑞分别控制的地盘以及其相应的支持者时,我们就可以采取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进行记忆: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分别指直隶和江苏)上,饿(湖北的简称鄂的谐音)的快干(江西的简称赣的谐音)了,而段祺瑞却端着一大碗(安徽的简称皖的谐音)卤(山东的简称鲁的谐音)面(福建的简称闽的谐音),这(浙江的谐音)应(英国的谐音)该很美味吧!这种联想法看起来很奇怪,但是记忆的效果却一点也不差。
六、重复记忆法
重复记忆法也称作尝试回忆记忆法,即对识记材料边阅读边尝试着背,背不出来再看书,看了书再背,直到全部背熟为止,过一段时间再复习,以巩固成果。但背的时候不能像背诗歌、古文、定理公式、英语单词那样一字不漏地背,只要求背提纲、重要的历史知识。背的时候,眼看、嘴念、脑想、手写并举,记忆效果最佳。
七、综合记忆法
对于一些内容复杂且非常重要的内容,往往用某一种记忆方法很难记住,这时可以用多种记忆方法综合解决。如古代史上清代几位皇帝在位时的重大事件:
1.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可记为:顺达。
2.康熙帝——康熙帝,两个儿(平定葛尔丹叛乱,册封“班禅额尔德尼”)。
台阶下,捏泥人(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反击沙俄,签《尼布楚条约》)
平三番,更名田(平定三番之乱,实行“更名田”)。
滋人丁,不加赋(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3.雍正帝——将军大臣军机处,“改土归流”地丁银(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和驻藏大臣)。
4.乾隆帝——乾隆帝,爸和姨(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总之,学习历史,我们要灵活地去学;记忆历史,我们要智慧地去记。教师和学生都采取多种多样的手段,用结构的眼光、规律的眼光、分析的眼光、大科學的应用的眼光看待历史、记忆历史,综合的运用记忆方法,我们的历史思维会更加明朗、更加智慧,学习、记忆历史的方法就会得到改进,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就一定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