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告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时候了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d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世十年以来,中国及其贸易伙伴走上了双赢之路。事实证明,我们有能力在“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环境下赢得更大市场;已经取得的成就,又为我们超越“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奠定了基础。我们不能也无法满足于西方主导规则下的玻璃天花板,我们需要在实力基础上努力推动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此起彼伏的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明显不平等规则下的争端更警示我们“推动规则演化”的紧迫性,中国与欧美原材料出口限制之争初战失利就是一个典型范例。
  这场争端我们为什么初战失利?关键是因为我们入世时接受的不平等条款。
  本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二十条“一般例外”中明文规定,缔约方可以为某些特定目的而限制进口或出口,其中(i)款就是“在作为政府稳定计划的一部分将国内原料价格压至低于国际价格水平的时期内,为保证此类原料给予国内加工产业所必需的数量而涉及限制此种原料出口的措施”。
  但此次世贸组织专家组报告裁定中国违规,主要依据之一便是中国出口关税违背入世时的承诺:“根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的措辞,中国并不获准援引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条的一般例外条款来使其不符合WTO规则的出口关税得以正当化。专家组认为,即使中国可以参照WTO规则中的某例外条款,也未能满足这些例外条款的前提条件。”
  专家组之所以作出这种裁定,是因为《中国入世议定书》第十一条“对进出口产品征收的税费”第3款规定,“中国应取消适用于出口产品的全部税费,除非本议定书附件6中有明确规定或按照GATT1994第八条的规定适用。”议定书附件6《实行出口税的产品》列举了84种实行出口税的产品,其中包含黄磷、锌等此次争端产品,但该附件规定了这些产品出口关税的最高水平,中国要提高关税超过其规定的最高水平,需先与受影响成员磋商,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这就大大束缚了我国行动的手脚。
  《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类似的不平等条款还不只第十一条,还有第十五条(确定补贴和倾销时的价格可比性)、第十六条(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第十七条(WTO成员的保留),准许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方在中国入世后15年内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12年内可对中国特定产品实施过渡性保障机制,令不少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摩擦中颇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感。
  此次失利连同以前遭遇的类似问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争取修订中国入世议定书中的不平等条款,让中国名副其实享受世贸组织成员的全部权利,扫清中国产业和对外经贸自主发展中的隐患“地雷”。这次失利既表明我们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水平尚待提高,也表明我们入世时承诺的某些不平等条件副作用正在逐渐暴露。
  指出上述条款的不平等性质,不等于应当据此全盘否定入世决策及其成就,因为在这个不完美的世上,我们要想一次全部得到,往往就会什么也得不到。
  为了给整个对外经贸赢得更可预见的发展环境,我们接受部分不至于颠覆全局的不平等条款是合算的。无论我们为取得这些成绩付出了多少代价,中国外经贸已经取得的成绩仍然是成绩,我们只能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和提升之路,不应也不能推倒重来。随着入世后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提升、谈判能力增强,上述不平等条款已不可能重演;相反,我们开始具备实力寻求消除或架空上述不平等条款。
  在更长的时间跨度上,假如我们策略得法,我们还可以化坏事为好事。在美欧诉中国限制出口原材料争端中初裁失利是坏事,但假如这次争端我方终裁失利,那么实际上又为约束各国管制出口的权力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范例,至少在理论上,美欧也必须接受同样的约束,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考虑在适当时候将美欧出口管制体系诉诸世贸组织,力争化被动为主动。即使不能借此削弱、撤除美欧出口管制体系,也能维护我们实施出口管制的权利。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事件回放
  当地时间7月5日,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构向成员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九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
  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等九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墨西哥于8月21日也以类似的理由,提出了贸易争端请求。此后,按照相关程序,中国与美欧墨三方分别就相关问题举行了两轮建设性磋商,但未能找到共同满意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人口膨胀,土地紧缩。我们脚下的土地正变得越来越小。  即便不考虑因全球变暖而被淹没的土地,全世界不断增长的人口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加剧萎缩的态势已相当惊人。  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7亿人。而根据印度官方4月公布的2011印度人口普查数据,印度总人数已达12.1亿,十年增长人口1.81亿,增幅达17.64%,中国的同类数据则分别只有
“喝碧生源,快给自己降降压吧!”想象一下,几个月后,公交车里充斥这句广告词的时候,人们会有什么反应。“减肥茶也能降血压了?”  这句广告词是虚拟的,但碧生源的野心却不假。“碧生源很有可能在年内推出具有降血压功能的袋泡茶,这意味着碧生源将横跨保健品和OTC(非处方药)两大市场。”5月13日,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生源”,0926.HK)董事长兼CEO赵一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独家专访时透露说
编者按   2009年底,袁贵仁刚履新教育部部长时,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向这位部长及全国教育界发布公开信,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日前,袁贵仁接受采访时指出,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然而,教育要实现现代化,绕不开六个重要问题。    教育可以优先发展吗?    一些地方政府在G
“限购令要退出了,大家再熬一熬吧”。两个月前,仍然有不少开发商对限购令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在短期内退出抱有幻想。如今,全国各地大中小型房地产商纷纷打出了降价促销的广告,“死扛是没有出路的”已经被市场认可。  然而,近一些日子来,有关“限购令”是否会退出的争论开始在坊间热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那句“采取限购措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目前看来这一政策效果还不错”,被解读为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
针对网络教育遭遇“霜冻”的原因,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对网络教育的发展和遭遇的困难进行分析,同时从新媒介带来的应改变而未改变的思维模式对网络教育的影响也做了一定的探讨。
中央部门“晒三公”虽接近尾声,民众对其关注的兴趣却丝毫不减。谁将是最后一个?已公开的,谁的增加较多?谁的下降较多?谁的总数庞大?
大约一个月前,乔布斯与《乔布斯传》的作者艾萨克森见了最后一面,他说:“我知道,我很快就要死去了,而这一幕就会出现在书的最末尾。”乔布斯原计划自己的传记于2012年出版。  这一天来得太早了。  一个在网上流传已久的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三个苹果曾经改变了世界,一个苹果诱惑了亚当和夏娃,一个苹果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第三个苹果则握在乔布斯的手里。一次又一次,乔布斯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那句经典的诺言:活着就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