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柯尔律治三部“超自然诗歌”中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454208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以来,柯尔律治的诗歌思维和风格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认可。但在其诗歌集中,《老水手吟》《忽必烈汗》以及《克利斯贝儿》这三部“超自然诗歌”中的思维和含义依然使得许多学者对其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将诗人的创作思维与生态结合起来,讨论和解析柯尔律治三部诗歌中的人与自然是怎样从相对面的描写下进行融合统一的。
  关键词:柯尔律治 超自然 诗歌 人与自然 融合统一
  一、超自然诗歌的含义及作用
  作为“湖畔诗人”的代表人物,柯尔律治在创作了几首独特的谈话诗之后,再创作的诗歌,内容却相对来说不太切题。
  《老水手吟》中自责的老水手、穿梭于雾中的信天翁和水里来路不明的水蛇,《忽必烈汗》中的王宫、伤心的女人以及黑人少女,《克利斯贝儿》中几个神奇诡秘的角色,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代,都很难找到这些角色的存在,这些角色最多就是某些人或者事物所折射出来加以联想的影子。无论是诗歌中的老水手,还是克利斯贝儿,都很难使读者触景生情,引发共鸣。而且,在这三部诗歌中,其作者并没有制订详细真实的情景,只是将一些含糊的人物角色以及这些角色比较独特和突出的几个举止设置在诗歌内容中。从这以后,这一类的诗歌就被学术界称作“超自然诗歌”。那么,柯尔律治创作这些超自然诗歌的原因是什么,将这些超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用意是什么,这些现象和形象与自然真的没有关系吗,这些超自然的现象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思维形式,表达的方式又是什么,这些疑问困扰了许多人。首先,柯尔律治认为无论自然的还是超自然的,它们都是属于自然诗歌的范畴,同属一个种别,只是主题不同罢了。在《抒情歌谣集》中,柯尔律治和华兹华斯有着不同的任务,但是两人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和创作方向,也就是都以人们自身以及生活的规律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引发读者的共鸣。柯尔律治认为无论超自然还是自然,在根本上是没有区别的,而仅仅是在于表达的方式有所差别。格拉汉姆·戴维逊曾经说这一差别还是很重要的,在想象的基础上还增添了个人的思想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柯尔律治并没有那么直观明显地去表达和观赏大自然,但也在运用其他方式间接性地引导人们去思考,去想象大自然的妙处。柯尔律治作品中角色的感情并不只是单纯地来源于环境因素,更多的是他心里的一种对人类和自然特点的探索。
  二、想象力在超自然诗歌中的重要应用
  能够利用真实情感来激发读者的共鸣以及将创造性的想象加入诗歌中,是创作诗歌的两个最重要的步骤,一首能够流传长久的有意义的诗歌绝对是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而柯尔律治绝不是只靠想象去写出这些作品,在他的作品中,包含着他自己独特的思维和方向。柯尔律治曾经指出,激发想象力最重要的根基就是意志力和理解力,这两者通常都会在不经意间带动着想象力的发展。想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方向、有思维、有目的的,它是一种可以将多方面的思想融合于一体,在幻想的基础上增添真实的情感和创作意义,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家普遍认为,如果说想象是创作诗歌的心脏,那意志力就是创作诗歌的外衣,这两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想象力,诗歌也没有了其存在的意义。一首有意义的诗歌,一定是诗人善于将想象与意志力相结合,给予诗歌一份独特的魔力,吸引着读者去走近它,读懂它。柯尔律治的观点在于将意志力和理解力作为想象的开关,时刻决定着想象的方向和目的,这样一来,就算是想象的事物,也会存在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不是空想泛想。他一直都相信在创作诗歌时的兴趣和激情是不可或缺的。在充满兴趣和激情的同时,柯尔律治也要将思想融入进去,将其当作一个诗人应有的最基础的素质。他认为想象力能将多种情况或结果混合到一起,使它们互相作用,而在这个“作用”的过程中,诗人则起到了统领的作用,在想象的过程中,也一并激发了創造的力量。柯尔律治认为在此过程中,想象力会混淆对象,影响着对象并进行交互,总体而言,以诗人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从柯尔律治对诗歌的本质和区别以及诗歌中灵魂、身体和动作表达的不同观点来看,一个新的观念必须存在。柯尔律治在有意识地将矛盾或不一致的美学特征同人与自然乃至超自然形式相结合。
  三、超自然诗歌中的生态理论
  《老水手吟》是关乎人与自然关系的第一个超自然故事,柯尔律治以宗教的方式设定了一个与自然相反的场景,它反映并警告人们基于这种思想和西方文化的预警。在这个故事中,当代人对柯尔律治的思想并不了解,一些现代读者也始终认为犯罪和惩罚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从柯尔律治时代的欧洲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开始,人们经常注意到信天翁的物质财富,而完全忽略背后的象征。但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实际上,从柯尔律治的观点来看,在宇宙中,整个世界都是有机的,任何自然的事物都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信天翁实际上只是一只小鸟,但与地球上的人类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一起保护着环境的和谐发展。一个老水手无缘无故开枪,表明人类对于大自然的轻蔑。这种表象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惨痛的结果。柯尔律治利用这个犯罪和惩罚的故事来警告人们破坏自然、质疑和挑战传统价值观的后果。
  如果《老水手吟》是通过图像本身表达思想,那《忽必烈汗》就可以通过思维之间的强大张力来增强思想敏感性。这部作品是柯尔律治作品中最短、最神秘的浪漫超自然诗。作者声称这首诗的灵感是来源于梦中,醒来后仍清楚地记住了所有诗句,但是突然间被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扰乱了思路,导致最后仅有了现在的这段诗句。我们不讨论柯尔律治的梦是真是假,但关于这首诗的艺术理解实际上尚不清楚。尽管诗歌以忽必烈汗为主题,但并未描写或颂扬这位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的东方皇帝,它只是诗人表达情感和想象力的手段和工具。这首诗歌被分为似乎无关的两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忽必烈汗颁布了在首都建造宫殿的法令,而第二部分诗人则表现出与第一部分完全不同的景象,也就是生动描绘了少女抚琴的美妙景象。如果第一部分是对人类贪婪后果的批评和警告,第二部分则是具有节奏和自然美的人类灵魂的建设。在那个时代,只有那些感到镇定的人才能弹奏钢琴,去享受至高无上的精神,而不是追求庸俗。尽管《忽必烈汗》的两部分不一致,甚至不连贯,但柯尔律治却使用了这种类型的对比去表述心中的忧愁和疑虑。大自然的力量永远是双向的,尊重融洽会滋润人性、启迪智慧,而鄙视愤怒只会导致灾祸和死亡。忽必烈汗无视他们的财产,以高墙和高塔,以权力为媒介,以自身获利为核心,以贪婪和物质享受来建造欲望宫殿,这种与自然相反的行为必将走向绝路。相对来说,阿比西尼亚少女,喜欢大自然,快乐地弹钢琴,诗人很欣赏大自然,情感的产生就像吃蜂蜜一样。在现代西方,生态批评的内涵之一是对批评的渴望,即对膨胀的渴望导致精神错乱和对自然的掠夺,但也导致对杀戮的渴望扩大。   在这三首诗歌中,《克利斯贝儿》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其内容就是在一个可怕的、怪诞的中世纪城堡里发生的故事。在《克利斯贝儿》中,分离了夫妻、朋友和恋人之间的关系,这集中关系的破裂有着深厚的含义。现代工业发展不仅带来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更是人性的丧失,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破裂,这种人类危机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恶化。克利斯贝儿渴望情人的重返,奥林爵士渴望死去的妻子,渴望与伯爵·罗兰恢复朋友的关系。尽管最终实现这种和谐的可能性不大,并可能使人悲痛,毕竟这是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
  四、超自然诗歌引导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
  柯尔律治自觉地将想象力运用得恰到好处,打造出了神秘的、令人恐惧的角色和情景,从而成功创造出了这三首留存长久的诗歌。超自然的图像将读者引导到了物质世界,在诗歌中融入许多竞争元素,旨在清除真实与想象之间的界限,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统一。
  柯尔律治充分意识到世界的错综复杂,所有事物都是互相混杂但相互影响的。诗人的作用不仅是疏导、辨别和总结,还是充分利用诗歌的高度和谐能力,即想象力融合不和谐或对立的元素,制造了一个和谐美丽的秩序。柯尔律治抵制多种意义上的环境与文学之间的各种对立。他所理解的崇高之诗是真实的,意味着它包含着原因、局部与全面性。柯尔律治认为生命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进程。从生命的角度来说,柯尔律治的理论证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基本同一性。在这个基础上,柯尔律治提议人与自然的异化与和谐理论。早期,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纯真和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中;但是,后来人们逐渐与自然疏远,陷入无穷的灾难。工业化和科学进步将理性推到了最高位置,而感觉和情感的地位却一天不如一天。如果要恢复人类五彩缤纷的感情生活,让热烈的激情代替平静与理性,就必须使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得到救赎。从原始和自然的孤独,到疏离的痛苦,再回到团结统一,这是一段漫长的环式旅途。信天翁像古代水手一样,拥有权益、目标和价值,暂时的物质欲望不能带来精神上的和平与和谐。
  五、结语
  在柯尔律治的三部“超自然诗歌”中,虽然其所选用的表达形式、角色情景都各不相同,但是三部诗歌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主题是相同的,即确立人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概念,将人与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并强调浸透到宇宙中的生命是与人类的生命融合为一体的。不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美学的角度看,柯尔律治的三部“超自然诗歌”都是将诗人内心“将人与自然融合统一”的思想观念与其至高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为世人所领悟。
  参考文献:
  [1]Davidson, Graham. Coleridge’s Career[M].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0:15-16.
  [2]House,Humphry.“On Kubla Khan.”Coleridge: The Clark Lectures[M].London: Hart-Davis,1962:114-22.
  [3]柯爾律治.柯尔律治诗选[M].杨德豫,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Knights, L.C. Introduction. Coleridge’s Variety. Ed. John Beer[M].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74. xviixxiii.
  [5]Skarda,Patricia L.“Teaching the Fragment: ‘Christabel’ and ‘Kubla Khan’.”Approaches to Teaching Coleridge’s Poetry and Prose.Ed. Richard E.Matlak[M]. New York: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1991:134-46.
  [6]赵一凡,张中载,等.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美]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判传统[M].郦雅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263.
  [8]Wheeler, Katheleen M.“Kubla Khan and Eighteen-Century Aesthetic Theories.”Coleridge, Keats and Shelly. Ed. Peter J. Kitson[M].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1996:25-44.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年少时的七夕,一群乡下的少年,挤挤挨挨地躲在葡萄架下,想偷听天上牛郎织女的秘密情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深夜,一片凉白。只有茂密的虫声,什么情话也没有听到啊!对面邻家小姐姐柔柔细细的香气,飘进了我的鼻端。  我贪婪地大力吸一口,是香胰子的味儿。她轻轻敲了一下我的小脑袋,黑夜里少年那一双大眼睛像架上的葡萄,只不过装进了两粒小星星。  我们细细低低的笑声惊醒了屋子里的婶婶,人高马大的妇人突然推
期刊
摘要:《诗经》中的各篇目,就其产生的空间地域来看,基本上是沿着黄河的一个带状分布,东西跨越一千多公里。在这样广阔的区域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必然有着很大的风格差异。《诗经》的艺术风格差异主要体现于其语句结构、主题、物象等方面。  关键词:《诗经》 风格 地域性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各篇目,就其产生的空间地域来看,东起于今山东昌潍、临沂、惠民等地,西可达甘肃东南部,南通于湖北西北部,北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文物存留数量较多,在历史长河中存留大量的文化遗产。文物作为一类不可再生资源,且文物出土之后变更原有存储环境,难以进行长周期存储,因此,如何高效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开发及研究,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依托数字媒体技术,可完成文物虚拟展示、复原修复等,为文化传播、交流等提供便利。本文主要阐述数字媒体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用
人的一生,都避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我的人生也同样经历了几度痛苦和沉浮。  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我的三个姐姐小学毕业都没能继续读书。可若想能走出贫寒落后的农村,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上大学。  哥哥打出生开始身体就很虚弱,但学习很好。他终于没有辜负父母的心愿,考上了大学。然而,那年父亲因病卧床不起,很难继续供两个儿子读书。我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辍学回乡务农。
期刊
摘要:当前,传媒形态正在发生变化。新兴媒体在这种变化中体现出强劲发展势态,但传统媒体依旧有其优势。本文主要以社会新闻报道为例,探讨如何提升新闻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新闻报道 理论素养 建设性  当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传播更加便捷,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新闻转型与发展的时代,更要提升新闻的内在价值。这就要求新闻报道从内容、传播路径,以及报道方式方法等方面实施新
摘要:河套方言一般指后套方言,即指巴彦淖尔地区的方言。按其来源应属于晋方言的大包片和五台片,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蒙古语、北方官话等移民地区语言的影响,河套方言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语音系统。本文通过大量方言调查和文献查阅,对河套地区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进行重新记录和整理,进一步明晰河套方言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河套方言 音系 声母 韵母  一、河套地区基本概况  河套的地理所指有广义和狭义之
摘要:本文从公共空间概念的梳理入手,通过介绍公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特别是公共艺术在国内乡村领域的呈现,结合两个典型的文旅项目案例,阐述公共艺术对重庆乡村文化振兴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  一、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又被称为公众的艺术或社会艺术,它不隶属某一类艺术流派或艺术风格,也不单指某一类艺术形式,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为公众服务,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
听到金蝉的嘶鸣  觉出栀子的清香  我想写诗给你  不用太华丽的辞藻  也不必绞尽脑汁  只把我对你深深的爱意  写进平淡的诗里  我望着那轻柔的白纱  任意地拂过我的脸颊  心中的暖意  瞬间将她融化  我想写诗给你  不用笔画  也不用信夹  只把我對你深深的思念  写进平庸的诗里  每个晚睡的深夜  都是为你思绪停留  我想写诗给你  不要三更的鸣晓  只想把你咀嚼得更细腻  那味道  犹如
期刊
摘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能反映出当地语言文化的特点,还是中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的体现。互联网文化快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方言类网络表情应运而生并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从东北方言动态造型创作手法着手,将方言文化与动态造型优化原则进行研究,为方言类网络表情动态造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东北方言 网络表情 动态造型 优化原则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社交软件的发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