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直销商与忠诚顾客

来源 :经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yy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销给人的印象是加入直销的人都非常积极、热心,每一个直销商都努力列出邀约的名单,在上级直销商的辅导之下,很勤快的去拜访名单上的亲朋好友,向他们推荐公司的产品,讲解产品的功效和特点;等到他们接受公司的产品,成为顾客之后,再积极的介绍直销奖金制度及创业机会,辅导他们成为直销商。这样就能建立下级组织,而且组织是以几何级数的速度成长,很快就可以拥有一个庞大的下级组织网。根据直销公司的奖金制度,下级直销商的业绩可以累计成上级的组织业绩,上级直销商可以因此领到更高比例的业绩奖金;所以很多人因为着眼于美好的“钱景”而加入直销。
  根据中国台湾地区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调查,2003年台湾地区参加多层次直销的人数有381.8万人,而实际有领取奖金的人数只有66.8万人;也就是说参加多层次直销的人当中,只有17.5%的人有在从事直销的推广工作,其余的82.5%(315万人)都是属于消费型的直销商。这个调查结果和一般人对直销的认知有很大的差距,显然不是所有加入直销的人,都会积极去从事下级组织的建立。我们根据多年的研究、调查,发现上级直销商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吸收下级,就是希望下级直销商也能够积极去销售产品、吸收下级,使组织的规模不断成长壮大。但是由于直销商接触的对象,大都不曾从事推销的工作,在心理上没有健全的准备,对于要将产品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藉此赚取零售利润或业绩奖金,总是感觉难以启齿,因此会积极进行产品销售的仅是少数,大部分人可能喜欢公司的产品,而选择当公司的消费型直销商。这是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直销商有在从事直销商品推广工作的原因之一。
  由于早期非法多层次直销造成的社会事件,让消费大众对直销留下负面的印象,几乎绝大多数的人都排斥直销。这样的环境会让新加入直销的直销商出去介绍产品或事业机会的时候,碰到许多挫折和消费者的排斥,从而打消继续销售的念头;若自己对产品满意的话,可能还会继续当一个消费型直销商,否则可能就会退出直销市场,这是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直销商有在从事直销商品推广工作的原因之二。
  这些消费型的直销商虽然没有从事业务推广的工作,却是公司的忠诚顾客,靠着他们固定的消费,可以让公司保有一定的业绩,也让他们的上级可以因此领到业绩奖金。这样的忠诚顾客在其它行业是公司最珍贵的资源;根据研究,开发一个新客户要花费的成本是维护一个旧客户的四倍以上,所以公司会想尽办法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以维持他们的忠诚度。在直销业却因为过分强调组织的扩展,而把这些不重视销售的忠诚顾客给忽略了;有的上级直销商会不断的督促这些消费型的直销商去寻找客户,希望他们能够动起来,结果反而造成他们更大的压力。有些消费型直销商甚至因为业绩不好,遭到公司除名的命运,这是直销业者和上级直销商需要深刻反省的地方。
  本中心在2000年举办的“第五届直销学术研讨会”发表一篇《直销商离职原因之探讨—以甲公司离职直销商为例》的研究论文,论文调查发现,甲公司离职的直销商当中,有很多人是因为公司的最低业绩要求无法达成而离开的;而且公司规定,离开公司之后就不可以再回来。但是那些接受访谈的离职直销商却有百分之四十表达想要重回公司的意愿。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在台湾地区的直销业界引起非常多的讨论。很多直销公司认清那些愿意使用公司产品,但没兴趣进行直销的消费者,是公司非常重要的资产,因此纷纷开设「消费型直销商」的身份类别,不设最低消费额的限制,或把最低消费额定在个人消费即可达到的范围,给予零售利润的优惠,但不计算业绩奖金。结果两全其美,皆大欢喜,直销公司的产品有更多的消费人口,消费者也有机会享用直销公司提供的优质产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