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合理分组能有效提高学生内在的“动”力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开拓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提出的新型一课题,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具有广泛性,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体育教育的质量。但是,分组后运动负荷如何掌握,怎样做到合理与适度,是实现教学改革优化的前提条件。
  2 体能分组适合教学过程全面性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如组织教材、组织教学、语言表达、教育管理、教学评价等方而的能力。要使制定出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计划切合每位学生是很困难的。因此,分别制订适应各组运动负荷的计划,是非常必要。同一种练习,不同的组情况大不相同。因此,在分组教学的情况下,各组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就比较容易确定与掌握。由此可见,如何确定分组教学中各组的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中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3 处理运动负荷的几个基本问题
  3.1 正确处理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关系
  负荷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数量、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等。负荷量的安排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负荷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练习间歇时问的长短,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
  3.2 从实际出发,合理的制定各组的运动负荷
  3.2.1 加强调查研究,并参考已测定的数据确定各组的负荷量与负荷强度。分组的标准:体育成绩的等级,是根据《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评定的。同时参照本年级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结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评定方法进行分组。
  为较为合理的确定各组的运动负荷,本研究在学校14年起,分别在高一年级4个班级男女生中(其中女生89人,男生126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测定工作,从而为教学制定计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下面列举部分测定的数据加以说明
  总之,有了这些数据,可以改变凭主观臆测,或者以均数作为确定与衡量全体学生运动负荷的依据。根据各组测定的数据就可以分别提出不同运动负荷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练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各组学生获得较佳的锻炼效果。
  3.2.2.1 教师要了解学生负荷前后的反应。要引导学生,凡在练习中有不良的自我感觉如头晕、胸闷、腹部不适等等,应及时向教师反映。
  3.2.2.2对各组运动负荷的测定数据,经过一个阶段后,随着学生承担负荷能力的变化,需作再次的测定,以便及时调整各组的运动负荷
  3.2.2.3完成运动负荷的同时,不能忽视动作的质量。
  4 几点体会
  4.1 分组教学中,对各组学生进行若一于主要项目运动负荷的测定,是科学地安排各组运动负荷的客观依据之一。
  4.2 练习强度与心率对照表,使学生及时了解与掌握自己的运动负荷,为体育教师确定和调整运动负荷提供参考。
  4.3 各组运动负荷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承担负荷能力的变化情况,作相应的增大或减小调整。
  5 讨论
  要提高体育课的质量,教师不仅要“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还应提高课的组织结构。本文对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体质,提出一点根据体能分组的设想,由于制表的考察对象为本校高一年级的男女学生,.根据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应制定出不同的对照表,是师生同调整、控制教学过程中运动负荷不可缺少的量化表之一。改革势在必行,这种设想是否可行,以供同行们探讨。
  【参考文献】
  [1]杨贵仁等.园丁工程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教材【M】.体育中学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1
  [3]毛振明,中学教师进修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吴友谊.袁广锋.谈体育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体育学刊.2000.2
  [5]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
  [6]赖伟,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主体,主线【J】体育教学2000.3.
  [7]赵志英.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训练研究汇【M】.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控制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CO_2环加成反应可以将CO_2进行化学固定,同时将环氧化物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环状碳酸酯,是一种减少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然而,催化剂是实现CO_2环加成反应的关键环节。因此,寻找一种高性能的催化剂对于实现CO_2的催化转化
【摘 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行为。而提问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与对话的基本方式,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提问口头检查学生对所教的知识和重点的掌握程度,探明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反省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没有进行有效提问的课堂不能称之为有效课堂,不能进行有效提问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本文探究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期刊
社区营造作为一项社会治理的新实践,被赋予了活化社区,打造共同体、组织沙化居民的重任。社区营造需要多方合作,以三社联动为基础的营造项目,由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具体实施,各主体在互动中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网络。普罗文认为不同的网络在信任、网络规模、目标共识、网络能力上存在差异,这四个要素也成为了观察治理网络特征的要素。本文结合社会资本等相关理论抽象出具体的网络特征要素,并借助公共政策评价、社区营造理论建立了社区营造效果评价表,探讨信任、目标共识、网络规模、网络能力与社区营造效果的关系,以及其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分两步: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和政府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了更好贯彻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提高助学贷款还款率,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做好工作。  一、扩大宣传途径  学校通过开展政策宣讲、现场咨询、主题班会、发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管理手册》,利用校报、广播电视等校园媒体进行政策解读,建设国家助学贷款网页并在主题网站进行链接,在校园BBS上开设学生资
期刊
【摘 要】自信心是正确评价并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所追求目标的一种情感体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 幼儿 培养  现在不少父母存在一个共同的苦恼,就是孩子缺乏自信心,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自信心是孩子成才与成功的前提条件,很难想象一个缺乏自信的人能够真正做成什么事情。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