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芦笙与笙之和声比较

来源 :中国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传统芦笙的和声,应属于以增强部分旋律音量和装饰旋律色彩为主的“装饰性和声”;民族传统笙的传统和声,则是具有和声旋律特性的“旋律性和声”。二者与西洋传统和声(现代改良芦笙和改良笙中也不时使用)的“功能性和声”比较,并不具有和声功能性质。芦笙的“装饰性和声”与笙的“旋律性和声”的和声结构,均为协和的五八度、四八度和五度、四度和音,但它们在音乐旋律的表现运用中却大相径庭。其主要区别在于,“装饰性和声”是以旋律装饰为目的;而“旋律性和声”则为以旋律运用为主旨。 The harmony of folk tradition Lusheng should belong to the “harmony of harmony” mainly for enhancing the part melody volume and decorative melody color. The traditional harmony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heng is the “melodic harmony” with harmonic melody characteristics. . The two do not have the harmonic nature of sound compared with the “functional harmony” of the Western harmoniz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modified Lusheng and Improved Sheng from modern times). Lusheng’s “harmony of harmony” and Sheng’s “harmony of melody and harmony” structure are all five-octave, four-octave, and fifth and fourth harmonic, but they are used in the performance of musical melody But very different.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decorative harmony” is the purpose of the melody decoration; and “melodic harmony” is mainly used for melody.
其他文献
本文是对作者所提出的“少媒体音乐(OligomediaMusic)”以及“少媒体音乐”作品《12月16日》相关内容的阐述。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author’s “OligomediaMusic” a
本文对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出版的《简广易笛子曲选》中的作品的创作思想与音乐风格的基本特征,以及在曲体结构、调式调性、“多种调指法”与“特色调性笛”运用上显现出的
《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意境深邃的诗歌作品,经过郑觐文和柳尧章先生结合音乐形式,创造性地利用诗歌的意境,创造出了一部全新的民族音乐作品。作品诗与乐的结合,以及内容与形
花儿是一种以歌唱爱情为主的山歌,是一种口头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成为我国西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品种。从表现形式上看,花儿是一种纯朴的田野艺术;从
李世民是历代皇帝中最值得称道的一位,与诸位大臣们一起围绕着关于音乐决定国家兴亡的论点,展开了一场大辨论。他反对音乐对政治的作用,反对音乐的神秘化,谶纬化。 Li Shimi
健美操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一种"美"的文化,一种因人而异的文化.它是"健"、"力"、"舞"、"律"与"美"的完美结合.对健美操以一种 "美"的文化形式进行教学,并对教
由教育部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课题组与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研讨会,于2006年3月26日在清华大学召开.国家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思想政治工作司杨振斌司长、社会
手风琴音乐是现代音乐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音乐特征反映出当今时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总趋势,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从社会学、历史学的角度总结了时代总趋势下手风
近年来,翻译研究非常重视翻译的主体性探讨并着重凸显翻译过程中原文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本文亦从哲学上的主体间性理论出发,探讨了文学作品复译过程中
高等艺术院校合唱教学20年的发展、建设之回顾,21世纪合唱教学新问题、新挑战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orus Teaching in Higher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