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融合BP神经网络鉴别生、醋广西莪术及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预测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识别生、醋广西莪术并预测其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科学评价方法,采用一整套仿生学的识别模式,通过电子鼻获取莪术及其醋制品的数字化气味信号,应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算法分析数据,以精确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位指标评估判别模型,以相关系数和均方误差评估回归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的电子鼻信号判别模型在训练集、校正集和预测集中的3个指标均为100%,明显优于传统的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K最邻近和集成分类,能准确地区分生、醋广西莪术;回归模型预测集相关系数和均方误差分别为0.974 8和0.1175,能很好地预测广西莪术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展示了模仿生物识别模式在中药分析中的优越性.电子鼻气味指纹图谱结合BP神经网络算法,快速、便捷、准确地实现了的判别和回归,这提示了可以有更多的仿生学信息获取和识别模式在中药领域中联合使用,为中药质量的快速评价和标准化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利用外源GA3打破百蕊草种子休眠,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百蕊草休眠种胚和休眠解除种胚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表明,外源GA3可有效打破百蕊草种子休眠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优化淫羊藿素-薏苡仁油微乳(IC-MEs)的处方配比及制备工艺.采用水滴定法制备IC-MEs.评估可能影响IC-MEs质量的风险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筛
中药组分是中药制剂原料的基本单元,其理化性质直接影响剂型选择和处方优化.然而,中药组分大都是个多成分复杂体系,其整体性质的表征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以生物活性为导向辨识
甘草为临床最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素有“十方九草”之称.临床以生甘草和炙甘草2种炮制规格入药.生品以清热解毒、润肺祛痰为主,蜜炙后则为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由于中药通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