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把握邓小平的防“左”防右思想——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卫兴华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lvia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兴华,1925年10月生,山西五台县人。1946年参加工作,1952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共党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总编辑、校学位委员会委员和理论经济学分会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科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社会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等。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50余年。出版著作(含主编、合著)40余本,其中有《卫兴华选集》、《卫兴华经济学文集》(一、二卷)、《政治经济学研究》(二卷)等。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发展具有规律性,人们只能在既定的社会形态中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发展方向。苏共20大以后,党内出现了具有社会民主主义思想的“解冻”时期一代人,其代表人物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了苏共总书记。在苏联社会亟待改革的特殊时期,在改革还是改向、完善还是摧毁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面前,戈尔巴乔夫选择推行了一条完全背离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路线,导致了苏联剧变。
期刊
期刊
陈学明,男,1947年3月生,上海崇明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已发表论文250余篇,出版论著、译著近30部。
人们对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存在许多误解。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哲学”性质、“哲学基本问题”和“理论思维”三个方面的误解最为突出。所谓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就建立在这些误解的基础上。
2006年9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召开了“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一部主任赵智奎研究员主持,现将座谈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人们将“北欧福利模式”视为西方福利国家的一种独特模式。北欧模式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社会保障、健康以及惠及全民的教育政策,换句话说,即基于普遍性原则的社会政策。近期的改革趋势不得不令人质疑:普遍性原则当前在挪威这个福利国家是否受到了威胁。大体上,福利国家都以不问的规范、价值观和原则为基础。从几种主要福利原则可以看出,在现代北欧与欧洲其他福利围家近期改革中,重心从普遍性原则转移到更强调互惠性与标的设定原则。后两者更侧重合同、义务和激励措施,以使人们为个人幸福承担更多责任。
从政治学的视角对过去二十年中大部分经合组织国家发生的积极化转型提出一些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发生这一转型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因素: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劳动力市场的后丁业化发展;其他途径在解决大规模失业问题上的无能为力;政党想通过创新性和现代化的劳动力市场改革来树立声名的愿望。这一观点在丹麦、英国、荷兰、瑞典、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七个欧洲国家所经历的发展轨迹中得到展现。
由苏州大学方世南教授所著的《时代与文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与各国文明多样性》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色: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他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紧紧围绕解答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善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理论创新的路径。他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提出了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想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要突破我们等科学论断,为新世纪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