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阳节快到了,市报老记者高飞,要去乡下采访农民诗人葛世清,他年逾古稀,不辞辛劳,经常为报刊撰稿。最近,葛老汉发表在市报上的一首诗引起了他的兴趣,诗曰:家有贤妻同住乡,贤孙孝子共门墙。清晨暮夕常趋候,托党之福寿也长。
诗中“共门墙,常趋候” 两句,使他想起了20年前的一个冬天,采访葛老汉的动人一幕:那天风和日丽,当他蓦然进去那农家小院后,葛世清正在太阳地里搀着老娘散步;他那口子凤莲在为婆婆洗屎裤子,她颇为内疚地对高飞说:“我们一不小心,让老人拉到裤子上了。”老娘偏瘫多年了,他老两口儿常按医生的交代搀扶老娘下地活动,对老娘照顾无微不至,数年如一日。那年,他俩被市里评为孝星。
如今,许多人都为子孙忙得晕头转向,对年迈的父母却无暇顾及,与老人共门墙、常趋候的事儿多么需要提倡、发扬呀!所以,高飞再次来到了这个农家小院,小院冷冷清清,进屋后,只见葛老汉站在床边为老伴儿凤莲梳头。
高飞说明来意后,葛老汉牢骚满腹:“我有两个儿子,老大混到市里了,除过年回来转转外,成年难得见他一面。老二在村里早已盖了新房搬出去了,如今,他的儿子连那贴瓷砖、铺地板的房子也看不上眼了。他们正为儿子在市里买楼房而奋斗哩,哪有时间看老爹、老娘?”
卧病在床的凤莲“唉” 地叹了一声,道出了天机:“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把劲都使在下面了,还难得满意,他们哪有劲搭理上头的废品呢?可子女们一旦成家后,又不愿同他们住在一起了。”
高飞又问葛老汉那诗……
葛老汉挤出一丝笑容,一撇嘴说:“我那诗首句与尾句是写实,中间两句是夸张、奢望罢了!”
高飞理了理他那花白的头发,也唏嘘不已。
诗中“共门墙,常趋候” 两句,使他想起了20年前的一个冬天,采访葛老汉的动人一幕:那天风和日丽,当他蓦然进去那农家小院后,葛世清正在太阳地里搀着老娘散步;他那口子凤莲在为婆婆洗屎裤子,她颇为内疚地对高飞说:“我们一不小心,让老人拉到裤子上了。”老娘偏瘫多年了,他老两口儿常按医生的交代搀扶老娘下地活动,对老娘照顾无微不至,数年如一日。那年,他俩被市里评为孝星。
如今,许多人都为子孙忙得晕头转向,对年迈的父母却无暇顾及,与老人共门墙、常趋候的事儿多么需要提倡、发扬呀!所以,高飞再次来到了这个农家小院,小院冷冷清清,进屋后,只见葛老汉站在床边为老伴儿凤莲梳头。
高飞说明来意后,葛老汉牢骚满腹:“我有两个儿子,老大混到市里了,除过年回来转转外,成年难得见他一面。老二在村里早已盖了新房搬出去了,如今,他的儿子连那贴瓷砖、铺地板的房子也看不上眼了。他们正为儿子在市里买楼房而奋斗哩,哪有时间看老爹、老娘?”
卧病在床的凤莲“唉” 地叹了一声,道出了天机:“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把劲都使在下面了,还难得满意,他们哪有劲搭理上头的废品呢?可子女们一旦成家后,又不愿同他们住在一起了。”
高飞又问葛老汉那诗……
葛老汉挤出一丝笑容,一撇嘴说:“我那诗首句与尾句是写实,中间两句是夸张、奢望罢了!”
高飞理了理他那花白的头发,也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