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集体和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于病情稳定后进行集体、家庭健康教育和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末对两组分别进行住院护士观察量表(NosIE),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两组PANss、NosIE评分4周后无统计学意义,8周末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集体和家庭健康教育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37
资料与方法
所纳入的对象80例患者均获得家属及患者同意。患者随机分为集体和家庭教育治疗组(观察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28.2±7.4岁,病程4.9±3.7年,复发次数2.6±2.8次;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29.2±7.2岁,病程4.6±2.8年,复发次数3.2±1.8次。
治疗方法:入院后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经临床观察症状稳定后作为入选对象,治疗中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体和家庭健康教育。观察时间3个月。集体健康教育的方法:讲述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坚定病人及家属服药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健康教育的方法:举办家庭教育实例讲座,内容包括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精神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对对;用药指导;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复发先兆的识别及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监护技巧。由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护士主讲。两种方法均为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12周,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评价方法:疗效评定由临床经验丰富医护人员完成。①PANss,共33项,每项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1分,无症状;2分,可疑或很轻;3分,轻度;4分,中度;5分,偏重;6分,重度;7分,极重);②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1E)[1],共30项,采用0-4分(0分,无;1分,有时有;2分,较常发生;3分,经常发生;4分,总是如此)的5级评分法。评定内容包括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精神病性、迟滞和抑郁7哥因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各评定1次。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第8周末显著降低,而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分增高,激惹、迟滞、抑郁因子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见表1。
讨 论
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卫生的需求不仅包括治好病,而且还包括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复发率,致残率[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适应和健康行为的再建过程。总之,药物联合集体家庭健康教育,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
2 余华,许秀峰.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的mttq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43.
3 马爱荣,李书光.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7):538-539.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37
资料与方法
所纳入的对象80例患者均获得家属及患者同意。患者随机分为集体和家庭教育治疗组(观察组40例),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平均28.2±7.4岁,病程4.9±3.7年,复发次数2.6±2.8次;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29.2±7.2岁,病程4.6±2.8年,复发次数3.2±1.8次。
治疗方法:入院后根据个体情况给予药物治疗,经临床观察症状稳定后作为入选对象,治疗中可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对照组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体和家庭健康教育。观察时间3个月。集体健康教育的方法:讲述精神分裂症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坚定病人及家属服药的依从性。帮助患者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庭健康教育的方法:举办家庭教育实例讲座,内容包括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精神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对对;用药指导;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复发先兆的识别及处理;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监护技巧。由高年资精神科医师、护士主讲。两种方法均为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共12周,两种方法交替进行。
评价方法:疗效评定由临床经验丰富医护人员完成。①PANss,共33项,每项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1分,无症状;2分,可疑或很轻;3分,轻度;4分,中度;5分,偏重;6分,重度;7分,极重);②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1E)[1],共30项,采用0-4分(0分,无;1分,有时有;2分,较常发生;3分,经常发生;4分,总是如此)的5级评分法。评定内容包括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激惹、精神病性、迟滞和抑郁7哥因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末各评定1次。
统计学方法: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第8周末显著降低,而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因子分增高,激惹、迟滞、抑郁因子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见表1。
讨 论
患者及家属对精神卫生的需求不仅包括治好病,而且还包括尽可能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复发率,致残率[3]。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实际上是社会适应和健康行为的再建过程。总之,药物联合集体家庭健康教育,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1.
2 余华,许秀峰.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的mttq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5):343.
3 马爱荣,李书光.家庭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3,18(7):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