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综合执法工作初探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城管执法工作已成为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目前,面对多元化管理现状,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执法工作仍然存在执法队员少、执法装备不足、执法矛盾冲突大的困境,本文试从完善执法机制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城乡结合部区域城管综合执法工作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城管综合执法;城乡结合部;执法工作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13-01
  
  
  城管执法保障工作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维护着城市正常运行,也能提高基础设施运营效能,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一、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区范围逐步向外拓展延伸,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开发建设也在提速,这势必要求执法管理水平的相应提升。探究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其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城乡结合部是一种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的过渡地带,兼有城市和乡村两方面的特征,其管理体制具有一定的交叉,执法管理的标准水平存在一定现实差异。二是执法管理的复杂性。一般而言城乡结合部镇域范围较大,辖区土地性质复杂,包括有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宅基地、代征地,耕地、林地。城乡结合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又比较多。如一些大型居住社区、商业设施、动迁基地,执法管理情况较为复杂。三是基础配套的滞后性。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人口大量导入,造成菜场、公交等配套服务设施出现需求缺口,加上部分自产自销的渠道不畅,造成居民需求与功能匹配存在矛盾,设施和管理的不配套逐步显现。四是管理对象的多元性。城乡结合部区域既有拥有城镇户籍的城市人口,又有拥有农村户籍的农业人口。
  二、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瓶颈、困难
  (一)执法人员、装备少与辖区难点、热点多之间的突出矛盾。
  目前,城管执法人员与管理现状不相匹配,管理区域大,执法人员少的现象在城乡结合部区域尤为严重,很多区域每平方公里的执法人员不足一人。此外,一些城管执法队伍的车辆、执法装备也不能适应执法执勤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空置地、闲置地、代征地管理缺失带来的的执法监管难题。
  在城乡结合部存在一部分征而未用代征地和一些未被征用的真空地,由于缺少监管,渣土偷倒以及乱搭乱建较为多发,给政府带来了执法管理很大压力。
  (三)管理缺位以及执法、管理衔接不顺所造成的执法瓶颈。
  目前,城市管理领域中往往存在执法前置,管理后退的不正常现象,以执法手段代替管理、监管,这种现象在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
  (四)执法环境差、居民环境意识弱增大了执法管理难度。
  一部分居民虽然在身份上转变成为市民,但原来的生活习惯没有随之改变。一部分在城乡结合部居住的外来人员,经常处在流动之中,心理上缺乏归属感;缺乏对周边环境卫生关心和维护。造成市容违章比较普遍。同时,部分基层群众组织的缺位,未能充分发挥发现、教育、劝阻等职能。
  (五)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过程遇到一定的瓶颈问题。
  城乡结合部的城管执法分队执法人员情况复杂,除正式城管队员外,部分城管分队参与执法管理工作有政府购岗、社工、政府临聘、协管员等。
  三、城乡结合部城管执法工作的对策建议
  城乡结合部存在问题,不仅困扰着城市管理者,也困扰着广大村民居民。这些既不利于城市统一建设管理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也不利于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城市化的推进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影响了人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此,特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一)增加城管执法投入,推进执法队伍整体建设。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多途径、多渠道确保城管执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保障。保持政府投入逐年稳步增加,确保市容环境管理有序。二是扩充执法人员。城郊结合部城管执法队伍按照每平方公里1人或者每万名常住人口7人的标准配置城管执法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城管辅助力量队伍,建议按与城管执法队员1比1的比例配置。三是加大队伍建设。镇政府要将加强城管分队整体建设列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将提升城管执法水平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优化现有勤务模式,逐步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一是优化勤务模式。固化、深化、拓展有效保障勤务模式。细化等级保障、示范区创建等一系列勤务制度。二是进行设摊疏导。积极争取镇政府支持,在城乡结合部辟出一定疏导区域,在差别化管理上实现突破。三是深化岗区责任制。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形成较为完善勤务执勤网络。优化保障机制,提高人员见管率、市容巡查率和违章处置率,减少执法管理盲点。
  (三)创新城管执法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治理。
  一是推进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组建按市场化方式运作的城市管理综合队伍,聘用社会力量,发现、教育、劝阻城管违法行为,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适应城市发展现代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二是建立健全镇政府牵头的联合执法机制。充分依托属地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综合资源优势,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参加的联合联动机制。三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联系会议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等部门的协同沟通机制,通过例会等制度,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辖区城市服务功能。
  一是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并通过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来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如建设居民集贸市场杜绝马路菜场、新增公交配套和延伸公交线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二是采取开辟临时疏导点和定期跳蚤市场等措施,疏堵结合,解决例如百姓早餐问题和乱设摊等顽症,既能直接方便于百姓,同时兼顾市容环境管理的需要。
  (五)发挥群众工作优势,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二是推进城乡结合部的城管网格系统,赋予村和社区城市管理职责,能过村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影响和带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三是探索建立社区城管执法志愿者服务队和基层城管执法巡查员队伍。让居民百姓体验城管职责,加入文明劝导队伍,以身作则,规范自己从而影响他人,增加对城管工作认同感。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