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新课程标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由原来的被动学习(接受-理解-巩固-解题)转变为主动学习(参与-体验-内化-外延)。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坚持以体验贯穿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并在体验过程中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
1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体验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事物,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物理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体验。
如在《压强》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出示一首顺口溜:“踏长征,过草地;遇沼泽,受阻滞;老红军,忙铺梯;人安然,谁释疑?”又如,在学“滑轮组”的时候,开展学生活动:两位“大力士”男生相距一米站稳,各水平紧握一圆木棍,用绳子将两圆木棍按滑轮组绕制方法将其缠绕在一起,让一女生拉住绳子活动端,在三人同时用力拉绳时,女生轻易将棍子拉拢。学生感到异常惊奇,激起强烈求知欲,激发主动体验的愿望。
2 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开展学习体验
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探究性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体验和认知。
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时,笔者按照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品,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摆弄自己准备的这些物品并使其发出声响,然后教师及时的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进入声音探究的角色。学生通过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由学生总结并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规律去观察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由于耳鼓膜的振动引起的听觉的现象等。
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首先,通过探究,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感受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学而有用,进而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其次,探究必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遇到困难而困惑;发现问题而兴奋;问题得到解决而愉悦等。
由此看来,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是物理课程体验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体验。
3 学会及时反思,巩固学习体验
学生通过反思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可以真正理解物理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因此,反思是体验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每个阶段的收获、需要改进的方面等。从对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反思,到对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反思,直至对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此巩固学习体验。
4 开展多元评价,鼓励成功体验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必不可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评价是一种手段,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心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思维,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另外,在评价中还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以寻求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为目标,以自己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为着力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实验室按教材的要求进行自主实验,记录实验的过程、现象。实验完毕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而是把总结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请愿意上台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得失。由于体验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同学的发言总是与众不同:有的学生讲了自己研究得到的结果:动力乘以动力臂的积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有的讲了自己在实验时的失败之处;有的甚至讲到了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的体会:测力计的方向一定要与杠杆垂直。“人的内心世界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变化中”,因而,在听取他人的谈论后,学生们的体验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自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听取、评价他人的体验,把自己已有的经验与之进行衔接、贯通从而产生新的体验。主动交流的学生由于自己的体验得到了别的同学的认可而获得快乐,使该学生自己的进一步体验成为可能;体验行为不够深入的同学从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之体验的不足得以弥补。在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并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物理课程中的体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为学生的体验学习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思想。当然,强调体验学习绝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石,体验学习绝不能离开认知的。
(栏目编辑李富强)
1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体验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不同的事物,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物理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体验。
如在《压强》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向学生出示一首顺口溜:“踏长征,过草地;遇沼泽,受阻滞;老红军,忙铺梯;人安然,谁释疑?”又如,在学“滑轮组”的时候,开展学生活动:两位“大力士”男生相距一米站稳,各水平紧握一圆木棍,用绳子将两圆木棍按滑轮组绕制方法将其缠绕在一起,让一女生拉住绳子活动端,在三人同时用力拉绳时,女生轻易将棍子拉拢。学生感到异常惊奇,激起强烈求知欲,激发主动体验的愿望。
2 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开展学习体验
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进行探究性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学生的体验和认知。
如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时,笔者按照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在家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物品,在课堂上先让学生摆弄自己准备的这些物品并使其发出声响,然后教师及时的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进入声音探究的角色。学生通过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由学生总结并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规律去观察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由于耳鼓膜的振动引起的听觉的现象等。
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收获。首先,通过探究,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的价值,感受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会物理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学而有用,进而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其次,探究必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遇到困难而困惑;发现问题而兴奋;问题得到解决而愉悦等。
由此看来,亲身参与探究活动是物理课程体验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形成体验。
3 学会及时反思,巩固学习体验
学生通过反思对自己的认知活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不仅可以真正理解物理学习方法的本质和意义,而且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风格。因此,反思是体验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物理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明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常常用“为什么”、“如何”、“是什么”来反思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每个阶段的收获、需要改进的方面等。从对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反思,到对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过程的反思,直至对整个物理学习过程的反思,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以此巩固学习体验。
4 开展多元评价,鼓励成功体验
评价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在物理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必不可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评价是一种手段,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互动的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也可以被他人评价。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放松心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建议,乐于与他人交流与和谐相处,积极主动地思维,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和积极的态度。另外,在评价中还应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以寻求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为目标,以自己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为着力点,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节的教学时,笔者让学生在实验室按教材的要求进行自主实验,记录实验的过程、现象。实验完毕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对本节知识进行小结,而是把总结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请愿意上台的学生讲述自己的研究过程和得失。由于体验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每个同学的发言总是与众不同:有的学生讲了自己研究得到的结果:动力乘以动力臂的积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有的讲了自己在实验时的失败之处;有的甚至讲到了改用弹簧测力计做实验的体会:测力计的方向一定要与杠杆垂直。“人的内心世界处于不断生成的动态变化中”,因而,在听取他人的谈论后,学生们的体验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各自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呈现出缤纷的色彩。每个学生在交流中听取、评价他人的体验,把自己已有的经验与之进行衔接、贯通从而产生新的体验。主动交流的学生由于自己的体验得到了别的同学的认可而获得快乐,使该学生自己的进一步体验成为可能;体验行为不够深入的同学从交流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之体验的不足得以弥补。在这样的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并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物理课程中的体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为学生的体验学习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发展”的思想。当然,强调体验学习绝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石,体验学习绝不能离开认知的。
(栏目编辑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