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妇女头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h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胡晓春,男(1982.5.1-),汉族,陜西省榆林市人,讲师,研究生,硕士,2006年7月任教于榆林学院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不可避免地出现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主客体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在进行沟通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交流障碍。文化休克不仅出现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不同的地域当中。随着“地球村”意识的加强,文化休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同人群间的有效交流,人们往往注重于不同国家之家的跨文化交流障碍,而忽视了同一国家但不同地域的“文化休克”现象。本文以笔者自身为例,分析了在异地求学过程中体会到
摘 要:格日勒其木格·黑鹤是我国儿童文学界近年来颇为突出的蒙古族作家,其代表作《黑焰》以藏獒格桑的叙事视角,向城市中的人们展示了人、动物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发读者对生命、自由与尊严的思考。黑鹤在作品中对自然万物的崇尚、对动物本性的书写以及对游猎文明消逝的担忧,从而体现对游猎精神的宣扬。  关键词:格日勒其木格·黑鹤;《黑焰》;叙事学;游猎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本文通过对俄语是屈折语的论述,以及对部分古俄语发展概况的描述,大胆预测俄语屈折语变化将会简化,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发展规律。本论文通过对作为屈折语的古英语的简化发展的描绘和概括,和对当前俄语中存在的语法现象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别从书面语和口语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书面语部分:从直接补语第四格使用范围的扩大这一侧面,来探讨现代俄语的屈折变化的简化趋势和从构词法的角度去看俄语屈折变化简化的趋
摘 要:《金锁记》中被毁灭的不仅是曹七巧,曹七巧的女儿长安也是一位被封建枷锁束缚,被愚孝所制约的悲剧性女性。长安遭受着裹小脚的“酷刑”,遭受着爱情的分离,遭受着命运的压迫,在变态的封建残余社会下,长安拥有的是一个变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她最后的沉沦也成为世纪末苍凉的号角声。  关键词:尖形人物;《金锁记》;长安;女性;悲剧性  作者简介:林佳偶(1995-),女,福建省福州市人,重庆师范大
摘 要:《大学》作为“四书”之一是中国古代士子科考登第的必读书目。开篇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由此可见,它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治学求仕的纲领之学,是思想与精神的立基之本。反观现代知识分子,言必西学,视“四书”为封建糟粕,虽不受精神枷锁所缚,但也多陷于精神荒原而不能自拔之辈,于是就有了诸多“迷茫”、“苦闷”。当今传统文化复兴之际,知识分子重修“治学之道”,重塑“精神之本”,当从《大学》里汲取养料。
作者简介:王小涵(1994-),女,湖北黄冈人,浙江大学2017级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02  前言:  人性具有着多面性,特别是遭遇地震、战争或饥荒等灾害和极端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为了保全自己会选择牺牲他人利益,以自保优先,即是所谓的“利己主义”。然而与此同
摘 要:一词多译现象在翻译中普遍存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语境的制约。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对词义进行选择以适应语境,从而做到与原作貌合神似。《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经典之作,戏剧中的用词技巧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以《哈姆雷特》为例,分析研究在语境制约下汉译英的一词多译现象。  关键词:语境制约;《哈姆雷特》;一词多译  作者简介:韩晓晓(1994-),女,汉,河南省焦作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在读,
摘 要: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以其深刻的選题及描写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好评,这部作品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中,重视对对话、场景及讲述人心理的描写,与传统的文学作品有相同点,也有许多创新之处。  关键词:《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新新闻主义;阿列克谢耶维奇  作者简介:邢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
摘 要:本文所着重研究探讨的是以吉狄马加为代表的自新时期以来形成的一个以大凉山地区为中心的以及现居外地但籍贯为凉山并以凉山为核心抒写对象的彝族诗人创作群体(简称新时期大凉山彝族诗歌群落),并以这一诗歌群落诸多发展态势中的一种书写方式——温情书写文学“返乡”之路,作为辐射点,夹之其两位代表诗人的诗作文本分析、解读,并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希冀能在大凉山彝族诗歌群落研究這一领域的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
摘 要:文学的艺术张力有以下四个特征:一、多义性;二、情感的饱绽;三、对矛盾冲突的包孕;四、弯弓待发的运动感。本文从艺术张力视角解读张承志的《黑骏马》,为张承志皈依草原文化创造的“草原上的弯弓待发之箭”,寻找艺术上的出路,为当代人审美提供丰富的艺术想象,提高人们对内蒙古草原世界的关注。  关键词:张承志;黑骏马;艺术张力;草原  作者简介:朱毅,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