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灾情统计工作的思考

来源 :现代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z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层灾情统计不仅为领导决策和指导救灾提供依据,而且在社会稳定、保障灾民生产生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结合民政工作实际,针对基层灾情统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对基层灾情统计工作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基层灾害统计;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02
  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山西南部,这里是一个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但是每年发生的旱灾、冻灾、风灾、涝灾及火灾等灾情仍然较多,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也给当地农民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每当灾情发生时,我们作为基层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就立即介入,对灾情进行统计核实上报。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也发现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里我就基层灾情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希望与工作在基层民政部门的人员一起探讨,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一、基层灾情统计工作的现状
  根据《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我国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洪涝、干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灾害统计主要内容包括:灾害发生时间、结束时间、受灾区域、人口受灾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房屋倒损情况、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及灾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等。采用报表的表式共有五个:《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居委会)》、《救灾工作年度情况统计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因灾死亡人口台账》、《因灾倒房户台账》、《冬春因灾生活困难政府救济人口台账》。基层灾情统计的一般程序是:1、初报:突发性自然灾害发生后,各行政村应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乡镇,乡镇在接到灾情后半小时内汇总上报。2、续报:在灾情稳定之前,实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各行政村在每天8时之前上报,乡镇在每天8时30分之前汇总上报。3、核报:灾情稳定后,各行政村应在1日内核定灾情上报,乡镇在1日内汇总上报。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灾害统计工作尚不如意,受客观的自然条件、技能水平、人为的工作经验等很多因素影响,使灾害统计工作中存在误报、错报、瞒报、漏报等现象,亟需加以改进。
  二、基层灾情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灾情统计数据不准确
  在灾情统计过程中,基层统计人员的观念是:“统计统计就是七分估计”。按标准统计的很少,都是靠经验估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受灾人口统计数据不准;房屋受损统计数据不准;受灾农作物面积统计不准;直接经济损失评估不准。统计时还经常出现逻辑上的错误。比如,全村受灾人口超过全村总人口,全村受灾面积多于总面积等等。
  (二)灾情统计上报不及时、时效性差
  自然灾害发生后,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灾情初报,未按规定的1小时内上报县级民政局;对于灾情续报,未按规定的每日8时30分前进行上报;对于灾情核报,未按规定在1日内核查后上报。
  (三)灾情统计资料不规范
  村级灾情上报主要形式是打电话,口头上报,没有表格和文字记录资料,乡镇级只有救灾款发放资料,没有灾情统计台账资料,缺少灾害发生、发展过程的灾情资料,经常出现资料不规范。
  三、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办公条件简陋,缺少交通工具和其他报灾设备
  由于基层民政部门办公经费紧张,办公条件还十分落后,每次去灾害现场进行灾情统计时,缺少交通工具,单位的公车如果不在,就得求人幫忙,用别人的私家车;灾情拍照时,缺少照相设施,只能暂借别人的照相机;灾情统计上报时没有传真机等等。这样就会造成灾情统计上报不及时。
  (二)基层灾害统计人员缺乏
  目前我们乡镇只有一个民政助理员,灾情信息员由民政员兼职,没有专职的灾情统计人员,并且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工作越来越重,如果遇到较大灾情,灾情信息人员出现严重不足,在抗灾救灾中,难免顾此失彼,灾情统计工作处于应付状态,这样就会造成灾情统计工作迟缓。
  (三)基层灾情统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统计人员不专业
  有些基层灾情统计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有些统计人员业务不熟,工作经验不足;绝大部分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统计培训,没有按照统计标准进行统计,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统计信息不全面,统计数据分析和灾害评估有差错。
  (四)基层单位缺乏工作经费,灾害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在灾害发生后,需要多次下乡到现场核实,需要走村窜巷、入户调查,工作量大,比较费时费力,又没有工作经费和补助,我们有时只能自己掏钱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有时就会图省事不亲自核查,打电话咨询村干部,有些村干部不负责任随便报,有些村干部想多要救灾款,就会存在多报和夸大受灾面积问题,造成统计数据不真实,出现错报、瞒报现象。
  (五)基层灾害统计缺乏工作机制
  对于灾害统计,基层没有严格的工作机制。村级没有固定人员进行灾害统计和上报,也没有固定报表,只是打电话和口头上报,报灾时间观念不强,时效性差;乡级没有专职的灾害信息员,对于灾害统计,没有台账,统计信息不全面,必然会出现漏报、错报等现象。
  (六)基层灾害统计缺乏管理制度
  基层灾害统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更换频繁,工作失误成本很小,甚至不会受到任何处罚,不像专业统计人员对自己工作上的失误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于基层灾害统计工作,目前尚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   (七)基层灾情重复统计,多线多头报送,數据难以统一
  由于政府各职能部门职责重叠,基层灾害统计有时会出现同一灾害多个部门重复统计,比如,每年进入夏季汛期来临,洪涝灾害相对较多,发生涝灾后,民政系统统计上报给区民政部门,水利系统统计上报给区防汛指挥中心,农科系统统计上报给区农委。由于统计标准不一,人员素质各异,统计数据难以统一,会出现各系统有各系统的数据,有损报灾的严肃性,上级领导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改进基层灾情统计工作的对策
  基层灾害统计是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的基本标准和要求,是国家灾害大数据的来源,是领导决策和指导救灾的主要依据,更是为灾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首要任务。所以基层灾害统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改进灾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也非常迫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这里我提几点改进建议。
  (一)加强灾害信息员的队伍建设,推动灾害信息员队伍的职业化
  乡村两级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各自实际,实行定人定岗定责,设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村级应确定1名村干部作为灾害信息员,负责本村的灾害统计工作,乡级应根据所辖区域人数多少,最少确定1名专业灾害信息员,负责本辖区的灾害统计工作。专业灾害信息员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持证上岗,从而逐步建立具有职业化的基层灾害统计专业队伍。
  (二)加强灾害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推动灾害统计人员的专业化
  县级民政部门应该经常组织灾害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人员应该明确职责,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科学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报告各种资料。做到有法可依,确保灾害统计数据的及时、有效、准确、全面。
  (三)加大灾害统计工作经费投入
  为了保证基层灾害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保障灾害统计工作的经费投入,解决好交通工具和灾情统计设施,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灾情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四)建立工作机制,完善灾害统计的管理制度
  根据《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居委会)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规程》要求,乡村两级必须严格进行灾害统计的初报、续报、核报。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规范统计行为,实行奖罚制度,对错报、瞒报、漏报行为要严肃处理,根据中纪委提出的“两个责任主体”,不但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单位领导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灾害统计的管理制度。
  (五)统一标准,建立灾害统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在当今的“互联网 ”以及大数据时代,要适应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就必须建立灾害统计信息共享平台,解决多线多头多部门重复统计的问题,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统计成本。比如,对于洪涝灾害,水利部门只统计水利设施受损情况,农科部门统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受灾情况,住建部门统计房屋受灾情况,民政部门统计人口受灾情况等,然后,各部门各系统将统计上来的数据报告给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综合统计部门汇总各系统数据后,传输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这样,不仅能保证数据一致性,提高数据质量,而且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民政部关于印发《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的通知[J].民函【2008】119号.
  [2]周长生.浅谈灾害统计工作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J].中国减灾,2013,4上.
  [3]李卫清,彦文军.基层洪涝台灾情统计工作改进探索[J].中国防汛抗旱,2009,6.
  [4]李振炎,余琼.加强基层灾害信息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减灾,2009(08).
  作者简介:王桂莲,女,49岁,统计师,职务:大渠办事处民政员。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应用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或缺的工具,融入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对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综合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从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十八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不再是一个口号.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国家生态建设的要求导致水利水电行业市场出现了市场萎缩,因环保要求水利水电项目被核准量减少
期刊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进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这些失地农民的规模日渐庞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的关注与呼声随之拔高,该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正常有序的发展,同时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本文就土地征用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一下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土地征用;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识别码:A
目前我国在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方面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我国路桥施工行业方面的发展推动.路桥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同时,对社会效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水平及其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53例为冠心病组,非冠心病患者5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超声测
[摘 要] 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对中职会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中职会计教育的要求,提升中职会计教学的成效。为此,在阐述会计信息化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結合我国中职会计教学发展现状,为如何更好地实现中职会计信息化教学进行策略分析,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会计教学发展。  [关 键 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传统课堂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化学习题演练,而课堂教学中有关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则普遍受到忽视.因此,必须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概括地说,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为了保证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教学实践中还要采用相应的教学策
谈话间,她言笑晏晏,眼角温柔。在宁夏儿童福利院工作十余载,她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是孩子口中喃喃唤作的“爱心妈妈”。大学毕业后,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护理人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业社工。  她将自己的所学所思结合儿童福利院的实际情况,认真调研,建言献策,创新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模式,让更多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得到专业的社会支持和服务。她勤奋好学、扎实工作,先后荣获“全国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
期刊
为了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应认识到工程测量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实际的建筑领域工程测量需要,制定科学的工程测量方案,为建筑施工创造优质基础.本文就建筑领域工程测量工作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