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张彩画给睢宁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夜。
   一位老者决定画一幅画。他把一张雪白的画纸铺开,铺满了整张桌子。
   可,要画个什么呢?
  水月禅寺
   他突然来了灵感。拿着画笔在纸张的左上方画出来一个颀长的色块,再用深褐色在色块上勾勒出了一个立在金莲上的观音。他用棕色在观音的后方画出了几间禅房,那是藏经阁、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和禅堂。再用青绿色的颜料画出团团满满的湿地树草和花,用湖蓝色晕染出片片发亮的湿地水域。他还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可缺了点儿什么呢?他又拿起画笔调出了金黄色,在观音身后一笔慢慢勾画出了一个半月形来。这是佛光,这是月亮,这是金色的半月。他用笔在观音和半月的上方写上了四个小楷:水月禅寺。
   那原是一座地藏寺,在日本鬼子来的时候毁了。后来,他从还是个儿童再到辛苦半生,年过六旬才听人说政府要重建那座地藏寺。重建是好事,可重建的新址选在哪儿呢?有一天,当他提着渔竿又到他们常去钓鱼的那片水塘时,看到几辆卡车运来了砂石和木材,才知道新址就选在了水塘对面的这片荒地。
   他把渔竿支在岸边儿,和一同垂钓的渔友老陈一起,不看鱼漂却去看那对岸的工地。他们一天一天地一边钓鱼一边看着对面的工地,眼看着他们挖土打地基,眼看着他们修池铺路,眼看着他们盖起一座座方形的房子却唯独不见高起的庙堂。他就问老陈,怎么重新修寺却没看到庙堂。老陈却说,那正在盖着的几间方形房子就是庙堂。他不相信,说没有琉璃屋檐,红柱子勾画怎么算是庙堂。但老陈却说,报纸上已经公示了,说这里要修建的正是一座现代样式的庙堂。
   两人谁也说不过谁,却谁也不肯去問对面的工人。两人随即打赌,约定输的一方要连续把自己每天钓来的鱼给赢的一方吃上一年。后来,他们又一天一天地,一边钓鱼一边看着那几间方形的庙堂建成完毕,路和广场都铺设完毕,他就知道自己输了。可他还是等到了那一天,他俩跑去广场看观音被请来的那一天。九米高的观音被吊车吊起又落下,落在了莲花座上时,他才告诉老陈,说他承认自己输了,说他准备请老陈吃一年的鱼。可老陈却哈哈一笑,说自己马上就要去美国和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这鱼还是等他从美国回来再请吧。如今,老陈去美国已经整整六年,这座禅寺还因为它那几座现代设计的庙堂扬名海外,引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已进古稀的老者仍旧每天去那片重修了的湿地去钓鱼,但当年打赌的老友的位置空空。什么时候老陈才能回来?究竟两个老人在剩下的余生中还能否再见呢?他只有在每天钓鱼的时候,把疑问投向对岸观音后的半月。
  沙集电商
   湖蓝色的颜料向右又向下,他画笔挥动画了一条长长的河流。河流的上方,是睢宁的最西边也是西大门的方位,他用淡墨色勾勒出了一个方形的露天厂房。用棕黄色画上长短条状的木板散落地上,用银色和黑色画上几台切割机和电刨子,画上五六个忙碌的穿制服的工人。他又在这厂房的旁边画上了一个半开放式的框框,画上彩色的布艺沙发,高档实用的电脑桌,像梯子一样的衣服架和一张带滑梯的儿童床。他又拿起黄色的蜡笔,画上椅子、板凳、茶几和其他家具,将剩下的地方涂满。
   往事历历在目,他画得飞快又愉快,手臂都有些颤抖。他又用灰色的蜡笔画上纵横的几条街道,街道上画满了各种家具电商的招牌,招牌太多,画到后面他索性用点点来代替招牌上的字。他画的街道上有几辆卡车还有几个快递小哥。每辆车上都载着包装好的家具正在送往世界各地。最后,他又想了想,拿起画笔蘸满着银色在厂房、电商、家具、街道和卡车、快递小哥的车上都画上了一条条线,连成了一张网,而网的正中心连接着一台巨大的笔记本电脑。这是他认为的这个小镇的心脏。他用正楷小心地在这台笔记本上写上四个字:沙集电商。
   实在是想象不到,当年一个贫困落后的小镇能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年的他,正要从县里的家具厂里退休,就听有老工友说在乡下沙集镇有几个80后小青年正在开着没有门面的家具店。他干了一辈子的家具厂工人,深知家具这行业的各种滋味。当年,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为了养家,他也不会在家具厂苦干了一辈子。周边乡镇的经济水平更差,年轻人都去北京、上海打工,赚到钱的不多,剩下的全是老人和孩子。有年轻人回来创业自然是好事,但没有店面就卖家具,怎么个卖法?他是个急性子,没过两天就骑着自行车蹬了几十里地跑到了沙集镇去一探究竟。沿路的村民们也是半懂不懂地给他指了一个方向。他到了现场一看,就是露天的一个厂子,地上散落着木料,成品家具被放在旁边,却没见一个家具展示场。木匠们只会干活儿也解释不清怎么个卖法,有人就找来了在办公室里的三个年轻人。当他道明来意后,三个年轻人中那个姓孙的青年立刻把他带进办公室,指着一台电脑让他看。 “不用店面,只要一根网线我就能把家具卖到全世界。”
   他佩服这几个青年人的想法,却在心里犯了嘀咕。一年后,听说有个退休后的老工友竟然也去沙集开了这种家具电商的店,一边做家具,一边网上卖。他就第二次骑车去了沙集。老工友学会了电脑打字,还现场给他在键盘上敲打出家具电商的客服专用语。“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亲?”老工友指着屋里放着的一个梯形的新型衣服架说,“就这个小东西,这月卖了五百多个。”他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
   去年,他三去沙集。看到那小镇已经完全认不出了。整齐的工厂一排一排,街道上几百家的电商门面。那几个年轻人的照片也挂在镇里明显位置,俨然成了镇里的青年企业带头人。街道上跑来跑去的卡车和快递小哥,家具包装上都贴满的收货地址真的能发往世界。他不禁感叹,要是年轻个二十年,说不定自己也会加入他们?
  湖畔槐园
   青蓝色的画笔向上,他在画纸的右上角画上了一大片湖水。这里是风景宜人的房湾湿地。在房湾湿地的右下方,他用蜡笔画上了一座小山峰,再用明黄色和棕色蜡笔在山顶画上了一条行走的游龙,那是乾隆行宫。乾隆行宫的左上方,他有意空出了很大一片面积,又拿起第二支画笔,用草绿色的颜料淡淡地把那一片涂满。再用棕红色画上一排排别墅,用一点淡墨在每幢别墅的门前画上了种植蔬菜的栅栏。他画的时候笑意满满,画笔不断蘸满了红色、粉色、紫色、黄色,他在这一片画纸上点点,染染。他用上一切能调出来的让人欢快的色彩,他要让这里鲜花开满。他甚至把别墅中间的池塘也画成了多彩,好去映照半空中的云霞。他喜欢这个地方。把全县的地方都算在一起,他最向往的、最梦想能居住的就是这片湖畔边上。当他用鲜花终于把整个湖畔区的四边都填满后,才用小楷在花丛的顶端写了四个俊秀的小字:湖畔槐园。    高党原名叫高当铺庄,高当铺庄原来是片黄河改道后留下来的高地。黄河改了道,留下来的泥沙变成了高地。很快,有姓高和姓宋的人来到这里安家,随后又有其他姓氏的人在此地落户。老者还听闻高当铺庄曾在清朝时候的贸易盛况。在80年代,这里重新开集市的时候他还带着妻儿去那里采购家里用当。每年都要去上几次。几年前,他听说这里要重新改建成一个新的高党村,才想起来那个高党的大集在孩子们长大后已经被县区的商场和超市替代,原来的高党早已不是农贸市场的聚集地。等高党社区重新建好了之后,他还带着老伴儿故地重游。两人穿过黄澄澄的油菜花田,路过圆满满的原甜油酿造厂,走过一排排整齐的联排别墅,又在百姓大舞台听了听柳琴艺人夸高党。从高当铺庄到农贸集市,从农贸集市再到高党社区,这个高党还能怎么变?老者决定持续观察,拭目以待。
  儿童画中心
   画笔颤颤,终于又回到了睢宁县中心。他用画笔比量着画纸的位置,在县中心的正右方画上了一扇正打开的金色大门。他努力回想起曾在这里展出过的一幅幅画作,有飞翔的和平鸽,正比赛的龙舟,有脸上画着五角星的胖娃娃,有在田野里放飞的风筝,有蓝色的瓦片和红色的树林。他把这些在脑海中浮现的孩子们的画作都画在这扇金色的大门里面。睢宁是儿童画之乡,儿童画就是睢宁走向世界的金色名片。他在最后,在大門的上方用蜡笔画上了一群手拉着手的孩子们。孩子们围成一个彩虹样的半圆,每个孩子手中都拿着一只画笔。在这让人欢快的彩虹之中,他用小楷写上了这几个字:儿童画中心。
   那真是一件巧中之巧的事。
   1955年,一位叫李训哲的青年教师分到了睢宁的一所小学教数学,但这位数学老师却喜欢画画。校长听说了就让他带着学生们画画。李老师就开始带着孩子们拿着画笔和颜料爬高山,穿田野,画树林,画山泉,他教给孩子们怎么使用颜料和画笔,告诉孩子们如何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心中的感受去画自己的家乡。之后,第一个好消息传来了,有孩子的画在刊物上发表;之后,又有好消息传来了,睢宁儿童画在南斯拉夫国际儿童画上获得了金奖;再之后,好消息就接连不断,睢宁儿童画从睢宁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这座儿童画中心建成之初,老者又是最先赶到了这里。他走过挂满儿童画的长廊里看着一幅幅色彩艳丽、充满童趣的儿童画,内心百感交集。谁能想到呢?小小的儿童画竟能画出大名堂?大厅里,电视台的记者正在采访几位曾经的儿童画小作者,现在都已经是中老年的睢宁人。他在人群中又看到了李老师,已是耄耋老人,满头白发,还是一脸笑吟吟地看着那些曾教过的学生。在那些展出的老照片里,有一张李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山顶上画画的照片,照片上,一个男孩拿着画笔正笑得灿烂。那个男孩是多么喜欢画画啊,虽然他长大后做了半辈子的木工,又在几十年后才又重新拿起画笔,再画美丽的睢宁。
   夜已深了。
   社区里,灯火渐渐熄灭。
   老者举着画笔看着面前的这幅画。还有什么没有画尽的呢?还有什么要画到画纸上的呢?
  责任编辑:海 霞
  美术插图:吴 彦
其他文献
集市上的香气  我又想念故乡的集市了,也往往这个时候,脑子里会突然想起《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  莎拉布莱曼的声音犹如天籁,纯净得不带一丝尘土和繁华,听过一次就忘不了,像生长在斯卡布罗小镇上的着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香气迷死人。斯卡布罗是英国曾经繁华的古镇,而我的故乡,是在浙江新昌的江南小镇———儒岙。儒岙的集市,曾经与许多乡村的集市一样,热闹而又质朴,能从心底里长出来温暖的花来。  出门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这是一本讲述蒙古草原小狼传奇的儿童小说,改编自长篇小说《狼图腾》。故事主要围绕知青陈阵和他收养的小狼展开,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组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似乎随时要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我的故乡在梅山沟壑纵横的皱褶深处。小时候对太阳从东边的山头升起总是充满欣喜,对山的那一边充满无限遐想,一种奔赴他乡闯荡世界的志向,早已随着那朝阳日复一日地在心底潜滋暗长。离开故乡的日子久了,慢慢地就又有了另一种回望,故乡也像围城,在家的幻想出远门,在外的想回家,不知不觉间,故乡终究成为人心无以替代的熨帖和抚慰,成为人心柔软、温馨的源泉。无论身处何地,故乡的背景常在。
一   与时间赛跑,苏北的脚步一寸又一寸拉近。   走进睢宁,山亲,水也亲。  二   九曲古黄河,静默无声。古邳,被睢宁捧在掌心。黄石公的神秘兵书低声地倾诉着,波澜不惊的黄河故道,仿佛水月禅寺里禅定千年的高僧。   这些起起伏伏的山丘与平原,这些曲曲折折的河流与水域,怎样为睢宁布局谋篇?   乡村与城市,以怎样的姿勢拥抱?油画与水墨,以怎样的技法交融?  三   淮河流淌,依旧以古老
我走进川汇  走进了一片诗意浩瀚的湖泊  远古《千字文》的丽韵  早已化作沙颍贾鲁河的涛声  镌刻进豫东大地流淌的岁月  夏日的风 卷着柳絮  在空中飘逸成诗句  掛在关帝庙的画栋雕梁上  忠义光日月  春秋贯古今  这句我万千敬仰写下的诗  这位从疆场上走来的圣人  我知道积淀千年的“中原农耕文明”  又要在川汇这块厚实肥沃的土地上  高筑起“中原大粮仓”  时光会永远讲述——  周口小灌台龙山
记得那是我很小的时候,一次和几个小孩在任营村头玩耍,看到大路上一个盲人向村头走来。他手拿一根竹竿(盲杖,盲人叫它马杆子),在地面上划拉着小心地到了村头的一棵树下。他从肩上搭着的布袋里拿出两块钢板,很有节奏地敲了起来,不一会儿的工夫他的身边围来了几位上了年纪的妇女、老头。我和小朋友们也挤了上去,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残疾人。他闭着一双眼睛,看上去很丑陋。当他和别人说话时,那双闭着的眼睛偶尔睁开一下,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位善良的农村“五保”老人,大家都称她为“藿香奶奶”。   藿香奶奶是一位烈士家属,新中国成立前,丈夫在战场上牺牲了,年轻时就守寡,没有子女,一直自食其力,丧失劳动能力后,由政府负责赡养。   老奶奶深居简出,从不到邻居家串门,也不出门走亲戚,在我的印象中,她好像一直处在“世外桃源”中。她身体硬朗,很少生病,偶尔有点小毛病也不需看医生。她的住房不大,一厅一室,客厅兼厨房,收拾
我常常记着二道沟那个地方。那里没设村也没建镇,只是长江源头的一片荒野,但是二道沟住着三户人家:10个战士的兵站,5个养路工人的道班,还有一户游牧而来的藏民。二道沟的寒冷是出了名的,隆冬的最低气温可降到-32℃。可是,在最冷的季节我把它揣在怀里,会一直走进唐古拉山的最深处。那是因为二道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战士是故事的主人公,还与泉水和月亮有关。  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追歼残匪的一名解放军战士,跋
在宁静高处,在南安丰州九日山的西峰,一块磐石与我不期而遇。托举我的这块巨大岩石,是高僧拘那罗陀在上面翻译过《金刚经》的“翻经石”。   倘若没有张汜的出现,拘那罗陀肯定与泉州无缘。梁大同年间(535—545),官任直后的张汜奉旨出使扶南,访求名僧和大乘诸论。张直后的诚恳,深深感动拘那罗陀,他决定毫无保留地把200余卷经论梵本向华夏信众传播。事业成功的基础,必定要远离安逸的生活。中大同元年(546
睢宁是一本大百科全书。   睢宁槐梦苑有句话,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打开睢宁这本书,让你翻开了就不忍合上。   全国散文作家笔会在睢宁举行,我有幸踏上睢宁的土地,深深地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睢宁,给我的印象是——干净、整洁、美丽,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睢宁,古老而年轻。说古老,是因为睢宁有4000年的历史。据清咸丰《古邳志》记载:秦置县,汉仍之,为(夯)土垣,周十二又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