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来源 :学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批评界对权力/话语关系的阐发实际上完成了"由微转宏"的转换,探讨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政治权力与语言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政治权力造成了文学话语的暴力性,也形成了某些似是而非的话语逻辑。当然,反抗性话语也始终存在,并构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特殊的修辞。五四白话的推行是现代知识分子反抗政治强权话语的最显赫的成果,对这一历史运动冠以"文化霸权"的批评不仅严重脱离事实,而且本身也是对话语/权力概念的最大的误读。
其他文献
2021年,对于党和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我国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顺利开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了新步伐.2021年,对教育来说,影响深远.义务教育"双减"转型、普通高中"双新"落实、民办教育"双限"调整、高等教育"双一流"验收、职业教育"双高"推进,无一不是重大教育事件,重塑着整个教育体系.
期刊
从根本上说,全球化的发生、发展和终结是由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全球化的收益和成本决定的。目前我们正面临的"逆全球化",其端倪很早就已经出现,正被国家间和国家内部利益的分配问题推向高潮。同时,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使收入分配问题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导致本轮全球化走向终结。为此,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极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必须重视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以抗衡"逆全球化"浪潮,或为下一轮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近代法律史知识体系的背景下,瞿同祖用法律儒家化对中国刑律的发展趋势做了描述,所解释的是始自汉代但是兴于魏晋的引礼入法现象,具体就是用礼来修改刑律。法律儒家化的解释前提是春秋战国以来的礼、刑分离,当德、礼、政、刑从周礼中分化后,礼融入法才有基本前提。法律儒家化能够准确解释西汉中期以后刑律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其内含与君权的冲突,这是法律儒家化的解释限度。从刑律及其实践来看,刑律文本的儒家化程度最高,司法实践次之,司法制度在经历儒家化后又呈现回溯法家的趋势。即使儒家化程度最高的刑律文本也包容了很多法家理念,这
当代休谟主义者试图用工具原则说明道德动机的来源,即如果人们有欲望φ,并且相信通过做道德行为Ψ能实现φ,那么就会有做Ψ的动机。康德主义者继承康德的基本主张,反对人们的道德动机是为了满足某种源自自然的欲望,认为服从道德的意志源自对实践理性规定的法则的服从,而对实践法则的服从经科斯嘎德改造之后,最终又是源于对实践生活和道德行为价值的认知。当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在解释道德动机来源的时候,休谟主义更加占据优势。不过康德主义者对自己的理论其实亦不断在做出改良,把韦勒曼的自治主义与科斯嘎德的认知性主张相结合或许是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应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实现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资源配置机制的互补。研究发现,传统乡村治理结构在当前乡村社会仍然在发挥作用,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弊端在逐渐弱化,而其有利的一面依然保持。经济发展进程本身会自动淘汰传统资源配置机制的糟粕,保留其有利的一面。因此,政府可利用传统乡村治理结构中有利的一面,与之良性互动与配合,毋须急于去取代它,但要警惕基层政府的滥权之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亟需增强中央与地方纵向治理的制度供给。长期以来,央地委托-代理关系中地方政府的执行异化是中国纵向治理中的一大难题。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政府在治理实践中明显增加督察制度的启用,但学术界对这一制度在纵向政府间关系中的角色、意义和运行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通过考察中央环保督察在浙江省的具体实施,可以看到,督察制度借助中央权威,实施自上而下的高强度控制,通过动员、进驻、反馈、整改、问责、"回头看"等完整程序,制度性地嵌入治理体系,降低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了对地
晚清以来中国市制历经了借鉴探索的狭域自治市制、曲折增长的狭域行政市制、数量速增的广域行政市制、质量提升的适域治理市制四个阶段。而作为政区三要素的市镇建制、政区空间和行政单位,在演进逻辑上分别对应的是实现建制、要素城市化的协调,找到市制适域尺度单元,以及优化城市组织体系。市制要更好地发挥其在城市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效能,还需在政区三要素上持续改革。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为市制改革敲响了警钟。未来市制发展应注重通过丰富建制类型、优化空间形态、压缩行政层级等改革举措来提升城市韧性。
经济增长转型的内在机理及企业家精神培育问题研究,对实现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内生增长理论分析,表明中国经济亟待从斯密型增长转向熊彼特型增长。在向熊彼特型增长转型过程中,企业家精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业家精神是通过知识溢出与转化机制、机会识别与实现机制和多样化机制促进经济增长转型的。经济增长依靠创新,而创新依靠企业家。然而中国企业家精神资本积累还很不足,这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顺利转型。研究表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增加知识积累、维持平衡的市场结构,是促进企业家精神资本积累的有效途
《教育研究》创刊于1979年,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以刊登教育科学论文、评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教育教学经验、宣传教改实验成就、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报道学术研究动态、提供国内外教育信息为主旨,引领教育前沿和热难点问题研究,助推教育学者成长,是教育理论界首选的权威刊物.
期刊
教育科学出版社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丛书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