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型班级理论为高校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育管理理念。本文对当前高校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并结合学习型班级建设理论,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班级的措施。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班级 班级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保障,这就对当前高校的教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建设关系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怎样建设班级,什么样的班级适合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学习型班级”的概念源自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最初主要是用于企业组织管理当中。早在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就在《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随着该理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功实践,其他行业也纷纷效仿该理论,推广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学习型班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所谓“学习型班级”,目前较为统一的解释是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努力去思考、接受、自我消化知识理念,让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实现共同愿景。简单地说,“学习型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在主动地去学习去改善去提高,充分发挥班级成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上构建班级共同愿景,建设和谐的、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以及班级氛围。
虽然“学习型班级”理念在我国高校班级建设中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就具体实施成果来看收效甚微,“学习型班级”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成为该理念顺利实施的阻碍。
1. 固定式班级建设目标,缺乏发展动力
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评定。高校负责人和直接管理教师都非常明确“学习型班级”理念对于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通过何种手段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如何深刻理解“学习型班级”理念却研究的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班级成立初期,就会给班级学生制定一系列规定,让学生明确学校关于班级检查相关的评定标准,以更好的帮助所在班级获得学校颁发给班级的各项荣誉。但是学校的评定标准是面向所有班级的,该标准只是从整体上对学校班级建设提供一个参考。细化到具体班级建设上,这个标准只是参考,不同学生构成的班级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制定的班级目标也不同。所以固定式的班级建设目标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学生在不能全部接受这些规定的前提下,班级建设就缺乏强大的发展动力。
2. 班级分层、僵化管理体制
纵观现在所有高校的班级管理体制,均是最高层次的班主任统一管理,下面再分为两层:班干部、班级管理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管理体制是班级管理的必然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层的班级管理体制俨然已经具有了“官僚主义”色彩。班主任是班级的“绝对权威”,班级建设的任何事务均由班主任最终决定。虽然有些时候,班干部也会进行“民意调查”,但事关班级建设的关键事务,往往并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意愿进行。虽然班主任应该把握班级发展的主方向,但是这种管理提示势必会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严重妨碍班级建设。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班级建设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与突破。
1. 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所有成员均认可的共同愿景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一个共同愿景,它不属于班级任何个体成员,而是班级所有成员均认可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明确的指导班级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实现班级目标。通过实际的班级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个人发展规划,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目标、愿景,以及指导他们如何实现这些。再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调查情况,来形成整个班级的共同目标、愿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认同这个共同愿景,才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至于学校的班级评定标准,只能够是实现班级共同愿景的一个参考约束条件,学生认可的就执行,不认可的就忽略,切不可硬性规定,以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阻碍“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2. 建设学习型管理队伍
“学习型班级”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型的管理队伍。作为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者——班主任,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管理理念,分析、研究班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作为“学习型班级”的班主任首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学习当作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工作,把工作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另外一种途径,形成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权威,平等看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型的班级环境。
“学习型班级”是当今班级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去营造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班级环境,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班级直接管理人员继续思考与研究。“学习型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去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对“学习型班级”理念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旨在能够更好的帮助高校进行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红球.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65-68.
[2]肖建武. 建设学习型优秀班集体的思考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6(03):23-25.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班级 班级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保障,这就对当前高校的教学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班级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建设关系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怎样建设班级,什么样的班级适合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学习型班级”的概念源自于“学习型组织”理论,该理论最初主要是用于企业组织管理当中。早在196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睿斯特教授就在《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一文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随着该理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功实践,其他行业也纷纷效仿该理论,推广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学习型班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提出的。所谓“学习型班级”,目前较为统一的解释是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努力去思考、接受、自我消化知识理念,让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思想,不断地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实现共同愿景。简单地说,“学习型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在主动地去学习去改善去提高,充分发挥班级成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整体上构建班级共同愿景,建设和谐的、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以及班级氛围。
虽然“学习型班级”理念在我国高校班级建设中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就具体实施成果来看收效甚微,“学习型班级”的建设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成为该理念顺利实施的阻碍。
1. 固定式班级建设目标,缺乏发展动力
班级建设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评定。高校负责人和直接管理教师都非常明确“学习型班级”理念对于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什么,通过何种手段才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如何深刻理解“学习型班级”理念却研究的不够深入。很多高校班级成立初期,就会给班级学生制定一系列规定,让学生明确学校关于班级检查相关的评定标准,以更好的帮助所在班级获得学校颁发给班级的各项荣誉。但是学校的评定标准是面向所有班级的,该标准只是从整体上对学校班级建设提供一个参考。细化到具体班级建设上,这个标准只是参考,不同学生构成的班级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同,制定的班级目标也不同。所以固定式的班级建设目标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班级的建设与发展,学生在不能全部接受这些规定的前提下,班级建设就缺乏强大的发展动力。
2. 班级分层、僵化管理体制
纵观现在所有高校的班级管理体制,均是最高层次的班主任统一管理,下面再分为两层:班干部、班级管理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管理体制是班级管理的必然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分层的班级管理体制俨然已经具有了“官僚主义”色彩。班主任是班级的“绝对权威”,班级建设的任何事务均由班主任最终决定。虽然有些时候,班干部也会进行“民意调查”,但事关班级建设的关键事务,往往并不能按照学生的实际意愿进行。虽然班主任应该把握班级发展的主方向,但是这种管理提示势必会导致很多学生出现逆反心理,严重妨碍班级建设。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班级建设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改革与突破。
1. 明确班级发展目标,形成所有成员均认可的共同愿景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共同的发展目标、一个共同愿景,它不属于班级任何个体成员,而是班级所有成员均认可的共同目标、共同愿景。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让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明确的指导班级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够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实现班级目标。通过实际的班级调查,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人的发展目标、个人发展规划,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目标、愿景,以及指导他们如何实现这些。再结合每一个学生的调查情况,来形成整个班级的共同目标、愿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认同这个共同愿景,才能够主动参与到班级的建设中来。至于学校的班级评定标准,只能够是实现班级共同愿景的一个参考约束条件,学生认可的就执行,不认可的就忽略,切不可硬性规定,以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阻碍“学习型班级”的建设。
2. 建设学习型管理队伍
“学习型班级”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型的管理队伍。作为这支队伍的主要领导者——班主任,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现代管理理念,分析、研究班级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给学生做出表率。作为“学习型班级”的班主任首先自身要树立终身学习思想,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把学习当作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一件工作,把工作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另外一种途径,形成时刻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作为班主任一定不能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表现权威,平等看待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和谐的学习型的班级环境。
“学习型班级”是当今班级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去营造一个充满激情、活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班级环境,需要高校管理者以及班级直接管理人员继续思考与研究。“学习型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去努力,才能够最终实现。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对“学习型班级”理念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旨在能够更好的帮助高校进行班级建设。
【参考文献】
[1]黄红球.学习型班级——现代高校班级建设发展创新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65-68.
[2]肖建武. 建设学习型优秀班集体的思考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06(0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