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历史教学中的五四爱国精神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ca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我校历史科组对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明确内涵,有的放矢
  我校历史科组教师有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的意识淡薄,认为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主要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政治教师的责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知识教育和教学,没有认真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历史科组首先组织本科组教师反复学习,老师们统一思想,达成共识,一致认为五四精神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因此,我深深地感到承担这项工程既光荣又责任重大,决心把五四精神教育渗透在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我校历史科组教师经过学习研究之后,认为当今五四精神教育应突出:①加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②加强祖国四个现代化的教育;③加强改革开放的教育;④加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教育;⑤加强促进祖国统一事业的教育。认识明确后,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紧扣课本内容突出上述几方面的教育。
  二、明确目标,制订计划,进行一系列教育
  五四精神教育内容很广泛,必须明确目标,制订计划,进行一系列教育,持之以恒,完成五四精神教育的整体工程。我们历史科组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经过研究制订了爱国主义系列教育的计划,主要内容是:(1)高一年级主要进行中国国情和民族团结教育;(2)高二年级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3)高三年级主要进行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教育。我们制订的这些五四精神一系列教育计划,一方面考虑到中学生年龄的特点,另一方面考虑到各年级教材结合的可行性。同时,我们要求各年级历史任课教师在备课教案本中具体地反映出五四精神一系列教育的目标计划,并在教课过程中实施。
  通过历史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一系列专题教育。如每年的“五·四”纪念日,我们都以《弘扬“五四”精神,高举爱国的旗帜奋勇前进》为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每年的“一二·九”纪念日,我们以《高举爱国精神旗帜,弘扬“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精神》为题进行专题历史讲座。虽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的课题不变,但内容却不断补充更新,同时每次历史专题讲座都让一些“历史尖子”学生进行补充发言或谈自己听讲座的感受。每次历史专题讲座会之后,我们还让学生写学习心得,设计墙报,从而反复激发学生学习五四精神的热情。
  三、紧扣课本,把握历史信息进行教育
  在教学中,要把握最有效的历史信息,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我们在讲授这些最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过程中,要特别把握三个环节:
  ①教师在堂上分析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和作用;②教师分析后让学生发表意见,补充与这些历史事件有关的资料;③让学生在课后写小论文,评述这些事件中的主要历史人物的爱国之举。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深化学生五四精神教育的主题。
  通过电化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五四精神教育,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一种教学形式,学生最乐于接受,教学效果较好。
  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学形式。当我们讲述甲午中日战争历史时,便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东郊公园参观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衣冠冢及其石像,一边参观一边讲述当年邓世昌在抗击日军的海战中,率领致远号全体官兵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在场的学生在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石像前肃然起敬,甚至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热泪。如此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基地进行直观教育,既加深了學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理解,又深化了五四精神教育,深受学生的欢迎。
  五四精神绝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每时每刻都在现实中具体地反映出来,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五四精神教育,使之古为今用。与今天实行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联系起来,说明两者都是为了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进步,青少年应该拥护党和政府的这一正确方针,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讲述解放战争历史,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土改调动农民参军参战和支前积极性的时候,结合当今爱国如家的军嫂韩素芸的事迹,说明前者是为建立新中国作出历史的奉献,后者是为保卫和建设新中国作出历史的奉献,都是爱国之举,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过去、现在和将来,五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祖国“四化”而勤奋学习,以无愧于炎黄子孙。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历史课教学,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其他文献
在传统模式下,初中体育教学较为枯燥乏味,除了跑跑跳跳之外,没有什么新颖的形式,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游戏活动成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体现了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有机融合,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教学中受到学生的追捧,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生动程度和吸引力,为初中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特点  1.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意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运
摘 要: 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实践能力是人才所应具备最基本也是很重要的能力。本文首先简要说明了专业和课程设置在高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纲领性和重要性,其次重点分析了如何利用课程设计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學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性地提出课程设计的任务内容应该打破传统的受单独课程制约的方式,采用以整个专业的知识设置任务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 高职学校 计算机实践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发现加强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现状 工作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简称中职学校,是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中坚力量,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重任。随着中
摘 要: 智慧课堂之所以缺少智慧是因为教师德性自觉的缺失。而现实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教师德性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师德性方面出现肤浅的观念与不中肯的评价,误导教师的教学行为。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拷问,教师对教师德性多一些深刻的理解与思索,从而让教师智慧的工作。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智慧课堂 教师德性  教师在“社会良心”的道德光环下肩负起人类文明薪火相传的特殊使命。课堂就是展现这一使命的舞台,为此课堂智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即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
摘 要: 要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 中学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措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