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致脑微血管基底膜损伤的变化及与明胶酶系的关系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j9788799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不同时期微血管基底膜损伤与明胶酶系的关系.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I/R模型,将大鼠分为青年组和老龄组,各组又分为假手术组、制模后缺血(1)3 h和I/R 6 h、12 h、24 h、3 d、6 d时间点组.采用免疫组化和酶谱分析方法测定脑微血管结构、基底膜Ⅳ型胶原(Col Ⅳ)、层连蛋白(L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s)的变化.结果 与青年假手术组比较.老龄假手术组Col IV、LN升高和MMP-2、MMP-9表达增强.随I/R时间的延长,老龄与青年大鼠摹底膜成分Col IV和LN表达递减;MMP-2表达递增,MMP-9、TIMP-1表达呈先增强而后降低趋势.与青年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老龄模型组Col IV(I 3 h、1/R 6 h、I/R 12 h)、LN(1 3 h、I/R 6~24 h)、MMP-2(I 3 h,I/R 6 h~6 d)、MMP-9(I 3 h、1/R 6~24 h)表达水平增强,TIMP-1(I/R 24 h)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组MMP-2与MMP-9的酶谱分析比较,量的变化与免疫表达规律基本一致.结论 随着增龄,大鼠腩微血管基底膜成分改变与MMPs、TIMP的变化有关.在脑I/R脑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方面,老龄大鼠较青年严重,其损伤的特点与明胶酶系变化有关。

其他文献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特点,对于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7年治疗的60岁以上肺结核患者522例(老年组),平均年龄(67.3±6.4)岁,其中男390例,女132例.随机抽取同期18~45岁肺结核600例作为对照(青年组),平均年龄(31.3±11.6)岁,其中男450例,女150例.两组性别构成、诊断标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 检测分析中老年妇女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引导女性自觉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18例45岁以上排除内分泌疾病的受检者腰24锥体骨密度进行检测.结果 中老年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绝经期的延长,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呈上升趋势.结论 积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老年妇女预防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
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中,影响女性能否成功妊娠的两个重要环节是胚胎的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随着控制性超促排卵、IVF和胚胎培养等方面的改进,胚胎数量、质量已逐渐得到优化,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尚未得到平行发展,致使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决定IVF-ET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即允许胚胎黏附其上直至植入完成的特定阶段,其受严格
期刊